《求職手冊--求職和跳槽指南》

而93%的求職者將找不到在他們周圍的工作---如果他們僅僅依靠這種方法的話。 而76至95人將不能找到就在自己周圍的工作,---如果他們僅僅用這一方法的話。 但是,上述方法是求職者找到工作的5種最無效的方法。

求職手冊--求職和跳槽指南 特色及評論

現在呈現給讀者的是本書第二十七版的版本。本書每一次再版,不光是版數的簡單積累,而且每次都增補了新的內容。她於1970年問世之時,是手工印刷的,到現在,至少已有600多萬讀者用過本書,平均每個月有超過2.5萬的人到書店購買本書,儘管本書的讀者主要是成年人。不管怎樣,長期以來我一直希望這古老的“降落傘”能對你有所裨益。看到它數次再版的發行規模,我深感欣慰。

求職手冊--求職和跳槽指南 內容簡介

叫這本書為“求職寶典”、“求職勝算必殺手冊”、“求職獨孤求敗”均不為過,憑藉再版27次,平均每個月超過2.5萬的新增讀者量,它堪稱此名。本書根據求職者的“求快”“求好”的不同心態,將書的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即:“快速求職妙計”和“找一份好職業的策略”。生動的語言、妙趣橫生的案例,簡明實用的求職技法令您增加的不僅僅是空洞的自信,更是一次生存技能的徹底提高。

求職手冊--求職和跳槽指南 本書前言

現在呈現給讀者的是本書第二十七版的版本。
本書每一次再版,不光是版數的簡單積累,而且每次都增補了新的內容。她於1970年問世之時,是手工印刷的,到現在,至少已有600多萬讀者用過本書,平均每個月超過2.5萬的人到書店購買本書,儘管本書的讀者主要是成年人,不管怎樣,長期以來我一直希望這古老的“降落傘”能對你有所裨益。看到它數次再版的發行規模,我深感欣慰。
你手裡拿著的這最新版本的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的內容主要是:“你需要什麼樣的降落傘”包含一切求職者均需要的信息,第二部分主要內容是,求職手冊和智謀應對指南,主要為部分求職者提供諮詢。
當然,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本書主要應包括哪一部分?經過調查,我們發現,27年來的求職者及本書的讀者大體可分為兩個主要群體:

那些想儘快找到工作而不在乎工作是否符合其理想的人;

 及

另一部分人,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耐心(和財力)多方尋找工作,以便能找到一份理想中的職業。

可以看出,“求快”和“求好”是兩者的主要目標。也正是才者區別之所在。因此,本書主要解決的兩個中心問題即本書包含的兩大部分內容為:“快速求職妙計”和“找一份好職業的策略”
由於本書主要部分的內容篇幅不能太長,所以還得解決一個新的問題,這些妙計和策略應該是什麼?我研究發現,事實依然是,求職者包括兩個部分,即成功的求職者和不成功的求職者,如果我們想要順利找到一份工作,我們就必須研究那些成功的求職者,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然後模仿、採納、改善和套用他們成功的言行,以為自己順利求職服務。
這就是本書的主要內容,迄今為止27年來,我始終從求職者的角度去與許許多多成功的求職者進行談話,交流,採訪他們,聽取他們的經驗,進行研究,目的是為了找出他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求職手冊》一書也問世於70年代,當時我走訪了所有的這些成功的創建者,這一類活動主要有:
“求職俱樂部”(1972年),最早是伊利諾伊斯卡蓬戴爾的納山.阿茲林創建,到1978年發展為著名的WIN模式(意即“求職機制”)
“自我定們”(1974年),聖迭哥的查克.霍夫曼創建。
“職業工廠”(1976年),麻薩諸塞州劍橋大學的約瑟夫.費思切爾和阿爾伯特.卡倫創建;
“波斯考的”‘溫’模型”(1980年),其創建人加利福尼亞索羅馬城的戴維.波斯考已經去世,他當時借用了查克.霍夫曼的求職方法論和勞工部的“溫”模型。
所有這些活動都有兩大特徵:高效、快速。
現在我已經提及了關於這項研究的發展和所有相關的研究人員,在為性急的求職者提供的“快速求職妙計”中,有許多都源於他們的智慧。如果我每次碰到或引用都停下來逐一說明這或那個是誰的思想和主張,會使你覺得此書很難讀,因此我想最好還是在此把我對他們的了解都一併提及,我永遠感謝各位先驅者們的努力,感謝他們為今天的求職者提供了一條可循的捷徑。
實際上,要辯清每一種思想主張的起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通常很難確切知道誰提出了什麼理論,70年代的求職團體計畫活動和方案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它們面向任何人,包括有智力障礙者、有過監獄記錄的人,藍領工人和殘疾人等等,它們都有很高的成功率---其團體成員求職成功率在66%至92%之間,而且通常在很短的時間裡見效。最典型的是2至5周的時間。
所有這些活動都有賴於團體的團結和交流,不僅是在接受指導和諮詢期間,而且在實際求職和面試的過程中,成員們都保持著比較密切的關係,所有這些活動使求職者們知道找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全日制的工作,所有這些活動教給其成員要自力更生而不是坐著等別人替你找工作,所有這些活動都具有賴於電話通訊,求職者們需要用電話同各種各樣的用人單位和公司老闆聯繫。
我不一定像70年代常見的那樣用表格形式說明這些觀點,在這2000年版本中我力圖嘗試用新的方式把各種觀點綜合起來進行表述。

......

求職手冊--求職和跳槽指南 本書目錄

2000年版序

第一部分
一、走,我們一道找工作去!

二、工作機會總是存在
90年代的新變化
周圍總有工作機會:你是否能找到它們完全了決於你的求職技巧
如何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求職5忌
求職成功的5種最佳途徑
求職時可以使用多少種方法
求職需要花多長時間

三、速勝戰略
誰來拯救你
世界上的求職專家
求職提示:你必需的觀念
辨明你想要什麼:15個提示
弄清你想去哪裡工作:8個提示
去哪裡找工作:13個提示
儘快找到工作:11個提示
老闆最喜歡的雇員

四、如何快速選擇一個新職業
人們如何選擇職業
轉換職業的本質特徵
轉換職業的三種方法
選擇新職業的最佳途徑
選擇新職業的典型方法
如何在選擇新職業之前試一試
你需要重返學校

五、運用什麼技巧
世界上最有效的求職方法
三個部分;什麼、何處、怎樣
預期的生活前景
不用回樣深造而跳槽
可轉化的技能是什麼?
如何擁有最高技能?
如何敘述技能?
求職指南與圖案
對延遲的建議
表白技能時的個別問題
可以誇大其詞呀!
本章後續

六、在哪裡運用這些技巧?
把工作領域當作語言
填好花式圖表
獲取充分信息的面談和“聯繫網”
怎樣發現適合你的職業
改變職業時怎樣避免再回到學校
如何發現讓你感興趣的組織
怎樣發現能夠僱傭你的公司的名字
怎樣事先研究這些公司利用臨時工機構
如何寫感謝信
研究期間獲得僱傭機會怎么辦
為那些害羞的人提點建議
你的熱情的重要性

七、獻給那些堅定的求職者
怎樣得到一個面試機會
如何利用你的聯繫人得到這個機會
怎樣進行面試
如何結束面試
怎樣(和何時)與他們談判你的薪水
僱主沒有請你回來該怎么辦
永遠不要把你所有的雞蛋放進一個籃子

第二部分

八、求職者求職速成圖示
如何創作一幅你理想的工作或下一個職業圖案

九、選擇職業王國
約翰・賀蘭德的自我導向搜尋
當你想開始自己的事業時
工作變動
海外工作

十、你何時開始你自己的事業
不為僱主工作
為自己工作
在家工作
做一個獨立的承包商
做一個發明者
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
經營特許公司

十一、特類人士的求職
中學生求職(包括暑期工作)
大學生求職
女性求職
管理人員求職
退休人員求職
殘疾人求職
少數民族人士求職
移民美國的人士求職
處在病癒期的人士求職
前犯人求職

十二、如果求職過程漫長怎么辦?
對付拒絕與失望
失業時的沮喪和展望

求職手冊--求職和跳槽指南 文章節選

你是否能找到工作,取決於你的求職方式和技巧

現在我們來看看關於職業市場的第二個基本事實。
你怎樣才能找到周圍那么多的、等待你去尋找的工作呢?
或許你會說,既然周圍就有很多,應該很容易找得到的,不,不是這樣,完全不像你想像的這樣。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不妨先暫時從“職業世界”中走出來,看看一個來自我們個人生活的例子。
假設你搬家到一個大城市去生活,你租到一套非常好的公寓,但你決定不安裝電話(或者是你認為不必安裝),現在假設幾個月以後,有人問一個跟你居住在同一座城市另一端的人,詢問你是否居住在那裡。被問者從未聽說過你,所以他的第一個反應是,“我不知道”為了得到確切的訊息,詢問者又去查電話號碼簿,因為他們認為居住在這座大城市裡的任何人都必然有電話,但電話號碼薄上當然沒有你的名字,他們又打電話詢問接線生,是否你有一個尚未登記的電話號碼,接線生也答曰:“不知道”
那么,他們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呢?他們會認為,你根本不存在---至少不居住在那座城市,他們為什麼會這么判定呢?因為他們認為通過電話薄就肯定能找到你,他們大錯特錯。
這個簡單的小例子說明了什麼問題?它說明,“你存在”這一事實本身並不意味著別人容易找到你,尋常的找人方式對找你未必合適。
找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空缺職位存在”這一事實本身並不意味著你能輕易找到它。尋常的求職方式對它未必有效。
你知道,我所說的“尋常的方式”自然是指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並常用的那些方法,如個人履歷、招聘廣告、職業介紹所等等。
你最喜歡的工作或許就在你身邊,等著你去找它,不過你藉助個人履歷、招聘廣告和職業介紹所並不能找到它。你需要了解和掌握其他的技巧。這裡我把它們全部列舉出來,同時列出的成功機率數字是在對許多求職者(包括已經找到工作的仍舊失業的)進行追蹤調查,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

求職5忌

1.漫無目的地隨便把個人履歷郵寄給僱主。這種方法的成功率為7%---也就是說,每100個用這種方法求職的人中,可能會有7個幸運兒能成功。
而93%的求職者將找不到在他們周圍的工作---如果他們僅僅依靠這種方法的話。
(一項研究表明)每1470份個人履歷中,僅有1人能得到工作,另一項研究把這一數字提得更高,認為每1700份個人履歷表中,僅1份會有效。如果你知道某家航空公司每1700個航班中僅有1個能達到終點的話,你還會乘坐它的飛機嗎?
2.應聘專業性報刊或貿易期刊上刊出的招工廣告。這種方法的成功率也只有7%也就是說,每100個使用這個方法求職的人中,只有7個有後來找到了工作。
另外93個人卻沒有找到就在的工作---如果他們僅僅用這個方法的話。
3.應聘非本地報紙登出的招工廣告。招工單位在國家或州的其他地區,這種方法的成功率為10%---即是說,在每100個使用此方法求職的人中,10人可能會找到工作。
而其餘90人將找不到就在身邊的工作---如果他們僅僅用這一方法的話。
4.應聘當地報紙的招工廣告。其成功率為5---24%即是說,每100個用此法求職的人中,5至24人將能找到一份工作。
而76至95人將不能找到就在自己周圍的工作,---如果他們僅僅用這一方法的話。
(這一範圍的波動起伏主要依求職者期望的工資水平而定,求職者對工資水平的期望值越高,用這種方法求職的成功率就越低。)
5.去尋找私人職業介紹所的幫助。這種方法的成功率也在5--25%之間,其變動也主要隨求職者對工資水平的要求而定---即是說,每100個以此求職的人中,約5--24人將找到工作。
另外76-95人將找不到就在他們身邊的工作---如果他們僅僅依靠這種方法的話。
應當指出的是,這種方法的成功率近年來有所上升,但成功者多為女性,而不是男性,根據最近一項研究,依靠私人職業介紹所的幫助,約有27.8&的女性求職者在兩個月內找到了一份工作。
正如前面反覆強調過的那樣,在你周圍總是有許多工作機會,等待著你發現和贏得。但是,上述方法是求職者找到工作的5種最無效的方法。
毫無疑問,你已經注意到了,我們的老朋友----個人履歷、招工廣告、介紹所---全部被列入這5種最差方法的名單中。
因此,如果你用個人履歷、招工廣告和介紹所的方法去找工作,結果卻一無所獲的話,那並不意味著你周圍沒有工作。那僅僅說明,這些方法不能找到工作。非常遺憾,事實就是這樣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