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璧月初晴》

《永遇樂·璧月初晴》是北宋時期劉辰翁寫的一首詞。

概述

【題目】永遇樂·璧月初晴
【朝代】北宋
【作者】劉辰翁
【體裁】詞

原文

永遇樂
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注釋

⑴緗帙:音xiāngzhì,淺黃色書套。亦泛指書籍、書卷。
⑵釭:音gāng,油燈。

詞牌

永遇樂(樂,音lè)
雙調一百零四字,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始於柳永,南宋陳允平始用平韻。又名《訊息》。

格律

本作的韻腳是:六語;可“六語七虞/六御七遇”通押。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
●●⊙○,●○●●,○●○▲。
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
●●○○,⊙○●⊙,○●○○▲。
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
○○○●,○⊙○●,●●●○○▲。
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
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
⊙●⊙○,●○●●,●●○●● 。
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
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

作者

劉辰翁
(1232-1297)南宋詞人。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年時曾跟從理學家陸九淵學習,補太學生。景定進士。廷試對策時,因觸犯賈似道,置於丙等。曾任濂溪書院山長、臨安府學教授。入元不仕。其詞承辛棄疾一派,為辛派詞人“三劉”之一。風格遒勁絢爛。宋亡前後,多感傷時事的篇章。又能詩文,曾評點杜甫、王維、李賀、王安石、陸游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須溪記鈔》,清人輯有《須溪集》。又有《須溪詞》。

賞析

這首詞,從詞序里推知是作於公元1278年。因乙亥為宋德祐元年(1275)。“今三年矣”,實為1278年,宋亡於1276,這時已亡國二年了。易安南奔,猶存半壁。辰翁作詞,國無寸土。說“雖辭情不及”,是謙詞,“而悲苦過之”,是實情。
此詞一起三句,以對句寫景,月明雲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誰主?”問得突兀,實以傷心人別有懷抱,何堪對此。接著再寫臨安宮苑,湖堤天氣,寒暖適宜,但卻何匆匆乃爾,實悲嘆春之易逝,國已淪亡。三接復以對句寫香陌華燈之熱鬧美麗,一結又“長是懶攜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後“誰知”二句,在斷煙禁夜氣氛中,“滿城似愁風雨”。這裡是以景物作比喻。臨安已淪陷,元朝統治者在彼發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憤。這一句如似重槌,發人猛省
下片首段三句與上片末句,似斷實連,但卻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宣和舊日”,實指北宋。“臨安南渡”,杭州變作汴州。“芳景猶自如故”,一總南北宋之繁華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嘆。國事如此,是從大處著墨,而又繫結合易安的身世來抒寫的。因為李清照的《永遇樂》曾寫“中州盛日”的情況,但南奔後,是“而今憔悴”。是如詞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緗帙”下三句,記述易安南奔時書籍喪失,三五月明時感懷,寫下很多“淒悽慘慘戚戚”的詞,真是悽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亂離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亂中寄家鄜州的故事。無路可走,無家可歸,苦情自不待言,而卻以“此苦又誰知否?”反語出之,情更深痛,筆勢陡起。一結“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極寫一己之悲與他人之樂,和李清照的詞是遙相承應,更有無可奈何之嘆,哀惋無窮。
全詞每小段都是先景後情,情景交織,疏密相間。兩片末尾,均是大力鋪寫當時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來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給人以無限回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