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紹興--鄉土中國》

《水鄉紹興--鄉土中國》

《鄉土中國:水鄉紹興》是2002年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介紹紹興的鄉土文化和歷史。

水鄉紹興--鄉土中國 特色及評論

這本書,寫的是“鄉土中國”中的一個地域,紹興。關於紹興的歷史、地理、文化,古往令來,已留下豐厚的記述和著作,我無意把重點寄於此,而是想從回味童年、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把景與情結合起來,寄意景中之情,讓讀者能分享到這一份情意。
童年時代的經歷,在回憶中總是美好的,像一首首的詩。童年時代的水鄉,在回憶中雖有些朦朧,但卻又很具形象。小橋流水,庭院綠蔭,熙熙攘攘的市井街道,橋頭人來人往,店鋪鱗次櫛比。在那粉牆黛瓦的故園,四方形的天井,積澱著無數生活之情趣。歲時節日的繁忙,夏夜納涼講故事、看星星,童年的樂趣,都會在這些建築形象中顯現出來。
紹興水鄉的美景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她已經文學化了,人們對她產生的美感,多由於魯迅等文學家的描繪。這裡有魯迅小說《故鄉》的寄意,有《社戲》的有聲有色,有孔乙己的諧謔。戲劇則更強烈而感人,越劇、紹劇膾炙人口,其中的情節和唱腔,為水鄉紹興的景觀染上了一層無比絢麗的色彩。
我對故鄉紹興的記述,為情而寫,寄情為主。我離開故鄉已近半個世紀,故鄉的情景卻似歷歷如同在目;我在故鄉生活了二十年,卻覺得是那么的豐富而漫長。這,就在於情。
作者簡介:
沈福煦:浙江紹興人,1963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留校任教。現為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建有沈福煦研究室。主要從事美學、藝術文化和建築理論研究。
主要有《建築藝術文化經緯錄》、《人與建築》、《建築概論》、《美學》、《現代西方文化史概論》及《建築設計手法》等專著。目前待發表的專著有《插圖本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裝飾藝術文化源流》及《中國建築環境生態觀》。
李玉祥:1962年8月出生江蘇南京市人。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系。視覺藝術碩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有《老房子》系列圖集等專著。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展出刊載。

水鄉紹興--鄉土中國 內容簡介

水鄉紹興,一個棲息在江南邊緣不事張揚的小鎮,占齊了江南的杏花、煙柳、三月春雨霏霏,江南的小橋、流水、檐間呢喃燕子。年長日久,紹興便行走成了一段布滿青苔的記憶,潮濕而輕盈,泛著滿眼的綠意,不時飄浮出濃濃的墨香:范蠡、陸游、徐渭、魯迅,一個個從紹興古舊的台門、纖塘上走來,走進沈福煦關於故鄉、關於往事種種揮卻不去的回憶中來----讓思緒飛回到那些遙遠的歲月,在街頭弄里,在搖櫓聲聲中重溫一個鄉土紹興,一個文化紹興。
《水鄉紹興》,沈福煦文李玉祥攝影“鄉土中國”叢書之一種。紹興曾為古越國都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本書有對水鄉紹興自然及人文景觀的描摹,有對四五十年代紹興生活的描述,其中飽含作者對兒時生活的回憶,亦情亦理,十分感人。本書描繪出典型的江南水鄉文化類型,展示了富有人情味及鄉土氣息的紹興本土文化。

水鄉紹興--鄉土中國 本書前言

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紹興古稱“山陰”,王羲之的這句詩是說水鄉紹興的自然景觀,而紹興景觀之美,卻更在人之情,生活之情。山明水秀的自然美景,以及純樸真摯的風土人情,孕育了歷朝歷代的無數名人,所謂鍾靈毓秀。紹興的地域文化,有著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紹興位於浙江省的寧紹平原西部,地理位置居東經120度35分,北緯30度處,屬副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紹興地勢南高北低,也許可以說,紹興南為山村,北為水鄉,山水景觀,似在圖畫中。紹興南部以會稽山為主,有香爐峰、秦望山、百尖崗、舜王山、石旗峰等,形成許多逶迤曲奧的山景,峰巒疊翠,溪澗潺流。南朝的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說,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這就是對紹興南部山景的描述。紹興北部多江河湖泊,據統計,紹興境內大小河流總長達1900多公里,大多在北部。水鄉人家的生活情趣更是令人欽羨。這裡有開闊的視野,遠山近水,阡陌縱橫。村舍林叢,水鄉人家之生活情景,歷歷在目。你若乘上烏篷船,緩緩而行,見那堤岸、農田、屋宇、石橋、烏桕樹,都好像浮在水面上,而遠處淡冶的青山,似乎於你一同前行,近處堤岸之景漸漸向後逝去。烏篷船穿行石橋,更是神奇如夢幻一股。
紹興城內的河道,縱橫交織,多為一路一河,並行而設。如今河道已被填掉許多,但市井水鄉之景觀,尚留下許多。這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成了水鄉市井文化的積澱物。吳越兩地的水鄉景觀十分相近,所以也可用唐代詩人杜荀鶴的《送人游吳》來描述:“人家盡枕河。”枕河人家的生活,以水展開,住在水邊,吃水、用水、乘舟而行於水,也以水景孕育著水鄉人的個性和文化特徵。紹興的紹劇、越劇,更與水鄉景觀、水鄉文化緊緊相連。
紹興有悠久的歷史,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了人的痕跡,許多出土文物可以為證。史書上記述的更為豐富。上古時代的帝王虞舜,曾在紹興巡守、遊憩、生活,紹興南端的小費江、舜王山和山上的舜王廟,都記述著這些歷史。到了夏禹時代,大禹曾在此大會諸侯,死後便葬於會稽山下,即如今的禹陵一處。春秋戰國時期,紹興為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之“臥薪嘗膽”,奮發圖強的遺蹟至今尚存,“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至今仍銘刻在紹興人的心中。
紹興從秦漢時代起,置會稽郡,唐代時稱越州,至南宋康王趙構避難南渡,官紳上表,乞賜府額,趙構題“紹作中興”(紹,即繼承,祚,即國統)遂改為紹興府,這也就是“紹興”地名的由來。元代廢府為路。明清二代復稱紹興府。民國以後(1912年)改府為縣,把原會稽、山陰兩縣合併為紹興縣,今為紹興市。
紹興以黃酒名聞天下。紹興老酒歷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越王勾踐以此佳釀獻給吳王,吳國軍士狂飲,積壇成山。南朝梁元帝在《金縷子》中說到他讀書時,總是身帶“銀甌”,“貯山陰甜酒,時復進之。”直到今天,很多紹興人都能喝酒。除了黃酒,茶葉、瓷器、絲綢、紙扇、腐乳、氈帽等,也都是紹興的著名特產。
紹興一地,歷代名人輩出,可謂風流遍地。除了先秦時期的夏禹、勾踐外,秦漢以降,更是群星燦爛。西漢司馬遷曾到紹興,“上會稽,探禹穴”,事載《史記》。東漢思想家王充,他的著作《論衡》,可謂立唯物主義思想之巨作。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他的《蘭亭序》為蓋世之作,蘭亭之名聞天下,即由此而得。唐代詩人有賀之章、朱慶餘等,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亦慕名來游稽山、鑑湖、若耶溪,並留下不少詩篇。南宋詩人陸游,明代書畫家徐渭、陳洪綬,晚明文人張岱,清代畫家趙之謙、任伯年,以及理學家劉宗周,史學家章學誠等等,不勝枚舉。
近代名人當中,政治家、革命黨人較多,也有文人。秋瑾、徐錫麟、陶成章、蔡元培、魯迅等等,當然還應當包括周恩來,他的祖籍在紹興,如今紹興還有他的祖居――百歲堂。
這本書,寫的是“鄉土中國”中的一個地域,紹興。關於紹興的歷史、地理、文化,古往令來,已留下豐厚的記述和著作,我無意把重點寄於此,而是想從回味童年、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把景與情結合起來,寄意景中之情,讓讀者能分享到這一份情意。
童年時代的經歷,在回憶中總是美好的,像一首首的詩。童年時代的水鄉,在回憶中雖有些朦朧,但卻又很具形象。小橋流水,庭院綠蔭,熙熙攘攘的市井街道,橋頭人來人往,店鋪鱗次櫛比。在那粉牆黛瓦的故園,四方形的天井,積澱著無數生活之情趣。歲時節日的繁忙,夏夜納涼講故事、看星星,童年的樂趣,都會在這些建築形象中顯現出來。
紹興水鄉的美景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她已經文學化了,人們對她產生的美感,多由於魯迅等文學家的描繪。這裡有魯迅小說《故鄉》的寄意,有《社戲》的有聲有色,有孔乙己的諧謔。戲劇則更強烈而感人,越劇、紹劇膾炙人口,其中的情節和唱腔,為水鄉紹興的景觀染上了一層無比絢麗的色彩。
我對故鄉紹興的記述,為情而寫,寄情為主。我離開故鄉已近半個世紀,故鄉的情景卻似歷歷如同在目;我在故鄉生活了二十年,卻覺得是那么的豐富而漫長。這,就在於情。

水鄉紹興--鄉土中國 本書目錄

前言
地圖
壹 水鄉、村鎮
遠歲
水鄉情緣
小鎮華舍
水鄉光華��
枕河人家
石橋
貳 巷裡
銀杏小橋邊
小巷春夜
前后街
叫賣聲聲入小巷
叄 宅舍
童年時代的宅舍
記憶中的堂屋
堂屋裡的燕子
臥看牽牛織女星
庭院印象

肆 建築、裝飾
水鄉石岸是人家
台門屋
空斗牆、石銷牆
山牆和屋頂

磚石雕飾
木雕
伍 水鄉文化
茶店酒肆
大善寺與民俗文化
鬥雞場
塔子橋舊跡
烏篷船緣情
柯笛聲聲纖塘路
應天塔憶舊
陸 戲劇
鑑湖與社戲
高昂悲壯說紹劇
委婉文秀寄深情
柒 歲時舊俗
春水清明
端午
中秋月是故鄉明
登高極目憶故鄉
過年的樂趣
記憶中的“祝福”
分歲
新年新歲話舊俗
捌 覓史跡
投醒河邊
舍子橋畔
墮民與三埭街
青藤書屋
山重水複舜王廟
禹陵掌故
春波依稀訪沈園
和暢堂到軒亭口
魯迅故居與建築文化
後記

水鄉紹興--鄉土中國 作者介紹

沈福煦:浙江紹興人,1963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留校任教。現為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建有沈福煦研究室。主要從事美學、藝術文化和建築理論研究。
主要有《建築藝術文化經緯錄》、《人與建築》、《建築概論》、《美學》、《現代西方文化史概論》及《建築設計手法》等專著。目前待發表的專著有《插圖本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裝飾藝術文化源流》及《中國建築環境生態觀》。
李玉祥:1962年8月出生江蘇南京市人。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系。視覺藝術碩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有《老房子》系列圖集等專著。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展出刊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