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簡楨成功地將複雜的意緒表現得既有氣勢又不失節制;以女性的柔韌與靈動顯示情感的飽滿與張弛,其作品彰顯了作者成熟的寫作風格。內容簡介
《水問》為簡媜第一本書,以清純的少女心懷敘說大學校園裡外的人生幻化,筆觸自然且富創造意蘊。
《水問》共分六卷,始於《花誥》,終於《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語拈出主調,使整本書卷卷相續而合成總體,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義,也是全書的謎底。作者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清晰地記錄往日心靈的史跡。《水問》也被作者稱為是自己的“斷代史”。
作者簡介
簡媜,宜蘭縣冬山人,1961年生,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專事寫作。簡媜在大學時代即持續熱衷於散文的創作,秉敏感好奇之心觀察書本里外的世界,體會人情,接近自然,復能充分而廣泛地以古典文學的膏澤英華為印證,出入於現實和理想之間,想像細緻,思索綿密,於平常題目中抽取最動人的因素,遂編織為現代知識青年的文學錦綢,排除閒俗,肯定情愫。
寫作背景
《水問》里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個句讀我是再也寫不出的。哪怕僅僅是花的朵影、葉的凋圖、情的滄浪、人的聚散這些都遠遠逝於不回頭的光陰洪水裡,我變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萬難。然而,認真想起來,寫《水問》時期的我,不正是每個生命中唯一被允許的一段風華歲月嗎?那樣好問,要問清楚生命的緣由、存有的理則、宇宙的奧論;又倔強,在心裡傲骨嶙峋以掩飾內在的貧乏與弱小,在舉止起落之間拗格以隱藏言語的笨拙,卻又狂熱,為著知識的進行曲那么嘹亮雄壯,便希望成為坎坎擊鼓的人;為著筆墨的田是那樣深厚柔美,便痴迷著要荷鋤。而更多的時候憂傷,眼見著季節無止的嬗變,大自然不息的榮枯,而憂於花之未落、月之未沉、鳥之未喑音、戀之未折先殘。
是了,那段年歲里最大的主題是愛。渴求美善的愛,卻不懂得去彼此守護;總在擁抱同時互使出個性的劍芒、在讚美時責備、傾訴時要求、攜手時任性分道,分道之後又企盼回盟,卻苦苦忍住不回眸,忍著,二年,忍著,三年,忍到傅鐘敲響驪音,浪淘盡路斷夢斷,各自成為對方生命史冊里的風流人物,便罷。
那樣的懸崖年少,畢竟也一步一步攀越了,這些都是生命的恩澤。許多個將夜未夜的晚上,自己散步著,升起了淡淡的、驀然回首的暖意,心裡是感恩的,不只是對人、對知識、對季節,更多的時候,是對那磅礴豐沛的生命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