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派人來》

《毛主席派人來》

1960年,由閻樹田、科會作詞作曲,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創作的《毛主席派人來》,充分表達了藏族人民對開通公路的興奮喜悅之情。這首歌最初由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李淑君、謝憶生演唱,很受歡迎和好評,1966年,著名歌唱家耿蓮鳳所在的戰友歌舞團隨國家領導人出訪,團里決定由她來演唱這首歌,以後這首歌也成了耿蓮鳳和她的搭檔張振富的保留節目。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毛主席派人來》《毛主席派人來》

歌曲名:毛主席派人來

作詞:閻樹田

作曲:科會

首唱:李淑君謝憶生

年代:1950年

歌詞

《毛主席派人來》簡譜《毛主席派人來》簡譜

毛主席呀派人來
雪山點頭笑羅彩雲把路開
一條金色的飄帶
北京拉薩連起來
我們跨上金鞍寶馬喲
哈達身上帶到北京
獻給毛主席呃……
感謝他給我們帶了幸福來
毛主呀席派人來
神兵下凡界羅風掃烏雲開
千年的大山被推倒
百萬農奴站起來
我們高舉紅旗火把喲
哈達身上帶到北京
獻給毛主席呃……
感謝他給我們帶了幸福來
毛主席呀派人來
檀香結了果孔雀把屏開
人長精神地長寶
金山堆上雲天外
我們捧上青稞美酒喲
哈達身上帶到北京
獻給毛主席呃……
感謝他給我們帶來了幸福
帶了幸福哎

創作背景

青藏公路青藏公路

理解這首歌,可從歌詞中的兩處入手:一處是“一條金色的飄帶,把北京和拉薩連起來”———它是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建成而唱響的;另一處是歌詞的第二段,“神兵下凡界,風掃烏雲開”———它是熱情謳歌修建公路的解放軍大軍的。
這首歌表達了藏族同胞因為公路修到家鄉而歡呼雀躍的心情,它是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而唱響。所以,《毛主席派人來》是和《歌唱二郎山》一脈相承的:一首唱在築路之初,一首唱在通車之後。1950年初,解放軍奉命進軍西藏,完成祖國大陸統一的歷史使命。毛澤東主席指示進藏部隊:“一面進軍,一面修路”,11萬人民解放軍、工程技術人員和民工,以高度的革命熱情和頑強的戰鬥意志,用鐵錘、鋼釺、鐵鍬和鎬頭、劈開懸崖峭壁,降服險川大河。
二郎山只是修築川藏公路的第一隻“攔路虎”而已,它其實遠不如川藏線上其他山峰險峻巍峨。征服二郎山,還真應了“先易後難”這句老話。世界屋脊上修公路談何容易,川藏公路穿越了整個橫斷山脈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色齊拉等14座大山,橫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薩河等眾多江河;橫穿龍門山青尼洞瀾滄江、通麥等8條大斷裂帶,工程的巨大和艱險,在世界公路修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這是一條硬在懸崖上開道、江河上架橋的路。經過4年多艱苦卓絕的奮鬥,戰勝種種困難,築路大軍終於把路修到了拉薩!1956年,這兩條公路通車了。川藏公路始於四川成都,經雅安、康定,在新都橋分為南北兩線:北線經甘孜、德格,進入西藏昌都、邦達;南線經雅安、理塘、巴塘,進入西藏芒康,後在邦達與北線會合,再經巴宿、波密、林芝到拉薩。北線全長2412公里,沿途最高點是海拔4916米的雀兒山;南線總長為2149公里,途經海拔4700米的理塘。青藏公路始於青海西寧,至西藏拉薩,全長1930多公里。這兩條路總長度4000多公里,海拔也都在4000米以上。這是一條用鮮血和生命鋪築的路,在整個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築過程中,有4000多名解放軍幹部、戰士和工人英勇捐軀,也就是說,平均每公里都付出了一條生命的代價。這些英烈們,永遠留在了雪山高原上。
藏族民眾說,高原上本沒有路,自從來了親人解放軍,就有了青藏和川藏兩條路———藏族同胞們為出現在高原上的奇蹟而激動萬分,歡天喜地,他們要跨上金鞍寶馬,將哈達獻給解放軍、毛主席。

評價

這首優美動人的歌曲,充分表達了毛主席對藏族人民的關懷,歌頌了解放軍用生命與血汗修築的公路,如同金色飄帶,將內地和西藏緊密地連線起來,反映了藏族人民歡天喜地,將哈達獻給毛主席、感謝黨中央的心聲。《毛主席派人來》這首歌整體給人的感覺是節奏明快,真正體現了黨對西藏人民的關懷,真正體現了只有共產黨才能解放西藏,才會更加繁榮富強,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幸福美滿,西藏社會才能更加穩定。不同時代的人對音樂的欣賞角度也不同,但是最起碼要融入一點民族特色,同時還可加入一點流行因素,這樣才能跟緊時代步伐,同時滿足不同的人的需求。《毛主席派人來》成為世紀經典歌曲,是創作者們熱愛西藏深入生活,虛心學習運用民間和西洋音樂的結晶,它唱出了西藏百萬翻身農奴,由衷感謝毛主席和解放軍的喜悅心情。

歌曲特點

1960年,由閻樹田、科會作詞作曲,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創作的《毛主席派人來》,充分表達了藏族人民的興奮喜悅之情。歌詞熱情洋溢,鏇律歡快流暢,這支歌具有典型的藏族風格,把藏族高亢的山歌、歡快的鍋莊等鏇律糅合一起,且在演唱形式上也作了新的嘗試,二重唱是男高音的美聲唱法和女中音的民族唱法的結合,兩種音色融合,使曲調高亢熱烈的特點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關於原唱

李淑君、謝憶生在演唱《毛主席派人來》李淑君、謝憶生在演唱《毛主席派人來》

這首歌最初由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李淑君、謝憶生演唱,很受歡迎和好評,尤其是進藏的官兵,對它更是充滿了感情。1966年,著名歌唱家耿蓮鳳所在的戰友歌舞團隨國家領導人出訪,團里決定由她來演唱這首歌,以後這首歌也成了耿蓮鳳和她的搭檔張振富的保留節目。由李淑君、謝憶生演唱的《毛主席派人來》歌曲,在向連隊官兵進行表演時,總是受到熱烈的歡迎,觀眾總要求演員多唱兩遍,尤其是進藏的官兵常把主創人員團團圍住,熱情地誇讚這首歌的表演。1963年周恩來總理出訪14國歸來,途經成都聽了這首歌以後,留下了深刻印象。李淑君幸福地回憶到:“總理在成都聽了歌以後,他就記住了還專門把我叫過去,問我是那裡人是不是藏族?我說不是,他說你們的藏族味道唱得很好,到北京我歡迎你們來,到北京以後他老人家又非常熱情地,把我們請到中南海紫光閣去,我和謝憶生同志又唱了一次,總理說你們唱得很像藏族同胞,你們向藏族同胞學來的本事很好,藝術就是要來源於生活,要不斷的向民間學習才有生命力。”那個時候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的創作人員,經常要下基層採風,在西藏、四川的阿壩和甘孜等地,都留下了他們採集藏族民歌的身影,所以演唱時都會有深厚的藏族風格底蘊。
1964年5月,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到北京參加全軍第三屆文藝匯演,二重唱《毛主席派人來》的節目受到了熱烈歡迎,匯演中演員得多次返場,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往往還要再次演唱這首歌才能結束。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觀看了演出,並親切接見了創作演出人員、合影留念。李淑君還回憶道:“有一次,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匯報演出時朱德元帥頭一天就看了演出。第二天我們就當觀眾,沒有我們這個節目,朱德興致勃勃地問總政文化部陳其通部長,今天有沒有《毛主席派人來》啦?回答說昨天演唱過了。朱德又問:今晚上還演行不行?這下陳部長著急了,趕緊找到我們軍區的領導,馬上派車從人民大會堂,跑到西苑飯店把服裝拿來,我們人來了可是沒有帶樂器,只好借瀋陽軍區北京軍區的樂器,又上台唱了一遍。
當時的北京匯演,全軍的文藝團體都來了,我記得當時我們住的是北京西苑飯店,來的是57個文工團,當時就向我們學習,那時候沒有現在這些錄音、音響設備,就用清唱來教唱,當時我們倆的嗓子都教啞了,他們學了以後全國都在唱《毛主席派人來》,很快就紅遍了全中國。從領導到藏族、漢族和五湖四海的人都喜歡這首歌,對我們鼓勵很大,當時還出版發行了唱片,給了我們一人七十元錢,我把它買成了唱片送給朋友們。我們的目的是唱它的內容,宣傳藏族同胞的音樂風格,使更多的人喜歡藏族民歌,熱愛我們的藏族兄弟,所以我覺得這個歌曲應該是一首好歌。”
李淑君還說“我和謝憶生是同歲,我們團里慶祝建團五十周年的時候,我們又唱了一次,觀眾同樣也非常歡迎。這是一部經典老歌,每當唱起它我都會浮想聯翩……”《毛主席派人來》歌曲創作至今,已經有近半個世紀了,它的藝術魅力一直與時代和歷史同在。對於我們聽眾來說《毛主席派人來》這首歌,雖然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優秀的歌曲,但是卻流傳至今,唱出了百萬翻身農奴當家作主的喜悅心情,鏇律優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這是非常好的音樂作品。《毛主席派人來》還歌頌了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使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的幸福生活,藏族同胞是勤勞善良的民族,同時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一般都會通過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音樂源於生活,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一定會創造出更高的精神文明。在黨中央的領導和關懷下,通過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到那時會有更好更多的音樂作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關於二重唱

當年作曲家科會開始寫的是獨唱歌曲,效果不是太理想。在一次吃飯時,謝憶生與科會同在一個飯桌上,謝憶生對科會說:“我即興給你唱一個二聲部”,科會聽完以後把飯碗一放,把謝憶生拉到屋裡,讓他再哼一遍,接著就把這個鏇律記下來,再加潤色就變成二重唱了。
在那個年代,國內的二重唱普遍沿襲西方的女高音男低音等歌曲對唱形式。而我國的民歌二重唱,也基本採用簡單的鏇律來表現。這首歌卻進行了耳目一新的嘗試,那就是用男高音美聲唱法女中音民族唱法來演唱,兩種音色有機的融合,使曲調高亢熱烈的特點得到了發揮。伴奏則採用的是民族樂器為主,運用了藏族踢踏舞歡快活潑的節奏,使曲調更顯濃郁的藏族風格。演員身著藏族服裝登台演唱,美聲唱法的男高音謝憶生,民族唱法的女中音李淑君,都有演唱藏族民歌的經驗,能夠駕馭和體現藏族民歌的風格特點。民族唱法的女中音李淑君,運用藏族歌手那種特有的直唱方法,吸收了弦子、朗瑪等藏歌唱法的長處,加之她的高音區在降E調的高音部分,更使歌聲渾厚、凝重,她每唱出的第一句,中音就像潑水一樣噴發而出,觀眾立刻激動不已。而第二句男高音謝憶生的重唱,也給人一種享受感,即是一種音樂欣賞,也是藏族音樂風格的體驗。現場演出效果非常好,不僅是作品本身好,同時在民族唱法上也是成功的探索和創新。

關於詞曲作者

歌曲《毛主席派人來》的詞曲作者,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四川分會理事郭科會同志;中國音樂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閻樹田,於1980年9月29日由成都去阿壩藏族自治州體驗生活和採風途中,在茂注縣境內因車禍,不幸同時遇難犧牲。

創作團隊介紹

成都軍區政治部戰旗歌舞團成立於1952年9月。建團以來,創作演出了一批獨具民族特色、軍人氣派,為觀眾喜聞樂見的優秀劇(節)目,主要有男女聲二重唱《毛主席派人來》、《這裡是紅軍走過的地方》,女聲獨唱《阿佤人民唱新歌》、《家鄉人懷念朱德委員長》、《永恆的春天》,混聲表演唱《大巴山的紅旗》;舞蹈《飛奪滬定橋》、《板車號子》、《美好的心愿》、《春潮》、《悠樂悠樂》、《愛的尋覓》《珠穆朗瑪》;笛子獨奏《我是一個兵》,二胡獨奏《川江船歌》;大型歌劇《涼山結盟》、《雪山紅松》;大型歌舞《西藏之光》、《旗幟頌》與大型音舞詩畫《七彩西南》等。
歌舞團多次參加全國、全軍藝術節等重大文藝比賽和匯演,榮獲文化部文華獎等多種獎項。 歌舞團曾代表國家、軍隊組團赴英國、加拿大、前蘇聯、波蘭、德國、法國、羅馬尼亞、尚比亞、朝鮮、寮國、越南等10多個國家訪問演出。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歌舞團相繼湧現出一批批觀眾喜愛的藝術家,主要有老藝術家李淑君、謝憶生、牛德增、胡結續、馮顯景,詞作家楊國雄閆樹田,作曲家科會、勻平、趙健民等。現活躍在舞台和創作第一線上的藝術家,有著名演員雍西、沈惠琴郭瓦·加毛吉、張惠冬、鄭玉華、吳企善、霍勇、董懷義、鄧濤、馮五德、岳小林、徐燕,器樂演奏家樊三立、蔣才如、劉希聖,舞美設計李德全、賀德華,詞作家楊笑影張東輝,作曲家楊正仁、張堅,舞蹈編導王庚寅裴洪、朱桂貞、蘇冬梅、范和平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