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歐洲文明史》基佐在史學上的主要貢獻是他吸取了聖西門的階級鬥爭的思想,建立了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歷史學說。在他早期的歷史著作中試圖用階級鬥爭觀點來解釋法國革命、英國革命及其他歷史事件,目的是要論證資產階級有權管理國家。在《歐洲文明史》和《法國文明史》等書中,他發展了第三等級反對封建制度的鬥爭乃是歷史進程的主要動力的論點。但1848年法國革命後,他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危機。當他看到在這場革命中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起來反對中產階級時驚恐萬狀,從而攻擊階級鬥爭學說“是與我們時代不相容的禍害和恥辱”。1848年的法國革命不但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也使他徹底放棄了階級鬥爭的理論。
《歐洲文明史》系作者根據1828年在巴黎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加工而成,全書共14講。作者認為,文明由兩大事實組成:一方面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發展。而本書只限於社會歷史,從社會的角度來展示文明。作者以簡練、壓縮的手法成功地概述了歐洲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從公元5世紀寫到法國革命前夕。書中主要論述:歐洲文明的起源、發展和它的特性;羅馬帝國覆亡時歐洲文明的諸不同因素;10世紀蠻族入侵結束,封建制度開始;封建制度的性質及其對近代文明的影響;5至12世紀基督教教會的狀況及其歷史作用;自治市鎮的興起、其內部管理及對文明進程的影響;十字軍運動的起因、性質、後果;君主制的發展過程;歐洲建立政治體制的各種嘗試;15世紀的特徵;16世紀宗教改革的真實性質及其結果;英國革命的意義及其對文明進程的貢獻;英國與大陸國家文明進程之異同;17、18世紀法國處於歐洲文明的領先地位。本書是研究歐洲歷史和文明史的重要書籍。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皮埃爾·紀堯姆·基佐(1787—1874)系法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他出生於尼姆的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是著名律師,於1794年被雅各賓政府處死。他隨母流亡國外。1805年回到巴黎學習法律。1812年任巴黎大學歷史學教授。他曾參加第一次波旁復辟(1814),成為君主立憲制的鼓吹者和“空論派”團體的成員,並在《論代議制政府及法國現狀》(1816)一文中解釋該團體的政綱。1820—1830年,他主要從事歷史研究和教學,著有《英國革命史》(1826—1827)、《歐洲文明史》(1828)和《法國文明史》(1829—1832)等書。在七月王朝期間(1830—1848),他是君主立憲派領袖,在法國政治生活中頗有影響。他曾先後擔任內政大臣、教育大臣、駐英大使、外交大臣和政府首相,掌管七月王朝的內政外交。1848年法國革命爆發後,他隻身逃往英國,從此結束政治生涯。後來回到法國,專事學術活動。
編輯推薦
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於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餘種。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彙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於研讀查考,又利於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至2000年先後分九輯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餘種。現繼續編印第十輯。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種。今後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由於採用原紙型,譯文末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讀書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確的分析態度去研讀這些著作,汲取其對我有用的精華,剔除其不合時宜的糟粕,這一點也無需我們多說。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