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次韻中玉水仙花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
暗香已壓酴醾倒,只比寒梅無好枝。
注釋
①次韻:亦稱步韻,就是依次用原韻、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②黃庭堅:才華橫溢,卻久謫川蜀,遠貶嶺南,仕途坎坷。
③水沉:沉香木。
④酴醾:薔薇科春盡開花,花單生,重瓣,白色或淺黃色,甚美麗。
⑤黃玉花:水仙花的別名。
譯文
水仙花只要有水就能生根開花這本來就是天下一奇景,然而她的骨如沉香天然芬芳,肌如碧玉瑩婉妖嬈,它的幽香已經遠遠超過了荼蘼,她的姿態嬌柔連梅花亦自愧不如。
這首詩詩人連用兩個比喻,說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寫出了水仙有的沁人的芬芳和晶瑩澄澈之美。詩人用兩個對比,與酴醾比香突出水仙暗香濃郁;與梅比枝條為顯示水仙的柔弱。
作品賞析
水仙花在中國引種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宋代、元代以來歌詠水仙的詩篇漸多,黃庭堅詠水仙詩寫得最早、最多,也最好。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黃庭堅結束了在四川的六年貶謫生活,出三峽,在荊州(今湖北江陵)住了一段時間,與荊州知州馬瑊(字中玉)多有唱和。這首詩就寫在這一年的冬天。
此詩用比喻和對比手法刻畫了水仙花的精神與性格。詩人要告訴人們的,不是水仙的綽約仙姿,所以少有形象的描寫;他要寫的,是水仙特有的性格,因此突出了幽香與柔美。
水仙花屬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水培法培育,不用泥士,宛如凌波仙子,婀娜多姿。“借水開花”雖奇,但卻是實事。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一譏這句詩說:“第水仙花初不在水中生,雖欲形容水字,卻反成語病。”這是片面的意見。楊萬里《水仙花》詩也說:“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可見黃庭堅的詩不是語病。寫水仙從水寫起,恰恰是抓住了它的特徵,傳達出清雅高潔的神韻。第二句,詩人不作直接描寫,而是連用兩個比喻,說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水沉即沉香木),寫出了水仙特有的晶瑩澄澈之美。第三句緊承上句,補寫了水仙的芳香。酴醾,薔薇科落葉灌木,初夏開大型重瓣花,色白味香,蘇軾贊為:“不妝艷已絕,無風香自遠”(《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薩泉見餉》組詩之一),韓維稱之為:“花中最後吐奇香”(《惜酴醾》)。而水仙的暗香瀰漫,卻超過了酴醾。“壓倒”一詞用得有力,氣魄驚人。幽香沁鼻,如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的梅花。水仙與梅有相似之處,都是沖寒開放,色白香幽。詩人在另一首詠水仙的詩中說“梅是兄”。然而這對兄弟性格迥異:梅花迎風斗雪,傲然挺立,顯得堅強無比;水仙花不冒風雪,十分柔弱。“無好枝”,正道出了兩者品格之異。詩人不寫兩花之同,只寫其異,目的是在對比之中顯示水仙柔弱的性格,或者叫陰柔之美。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七評價說:“蘇、黃又有詠花詩,旨托物以寓意,此格尤新奇,前人未之有也。”此詩的寓意,詩中說得很含蓄。詠物詩,形神俱佳方為上品。僅賦形寫真是低層次的美;能傳神寓意才是高層次的美。這首詩意境風韻兼備,是詠水仙的佳作。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宋英宗年號,公元1064—1067年)進士。宋哲宗時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後因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詩以杜甫為宗,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在宋代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行書、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