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橫江詞·橫江館前津吏迎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作品賞析
我國的舊詩中,雖則也間有相互問答之詞,如《詩經》中的“女曰:雞鳴。士曰:昧旦。”(《詩經·齊風·雞鳴》)以及《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使君的對白,但數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獨白。尤其在一首絕句中,限於字數,要包括雙方的問答,那是不簡單的。李白這一首詩,不但有主客雙方的對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還輔以說話時的手勢,奕奕如生,有聲有色。第一句“橫江館前津吏迎”,寫出李白與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橫江浦(今安徽和縣東南)的驛館前相逢。一個“迎”字點出津吏的社會地位與李白懸殊。第二句“向余東指海雲生”形象寫得極其活躍,幾乎使人在紙上看到這一個年老善良的津吏拉著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遙遠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說:雲生海上,暴風雨即將來臨。津吏之所以像這樣說,是因為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則決不會有對方尚未開口,來意未明之前,就先湊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證實了津吏未舉手東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這一手法就將李白所說的話,包括在津吏的話中,不必再加明寫,而讀者知道是對白,因此筆墨上就顯得非常凝鍊,非常精約。
第三句以下純是津吏的話。“郎今欲渡緣何事?”句中稱李白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稱其愛人以外,一般也用來稱呼少年),可見那時李白年齡還不大,而津吏則已是老人。津吏問李白緣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當時急於渡江的那種神情,這個問題還沒有等李白答覆,接下來就從上句的“海雲生”,下出了結論,說:“如此風波不可行。”“如此風波”四字好像風波已成為事實,其實海雲初生,並沒有江風江浪立即接天而來之理。在這裡,這樣的說法,一則可見津吏對於觀察天象積有經驗,頗具自信,二則顯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長輩一般的用命令式來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詩雖則有如上所說那些特點,可是在表現形式上,卻又爽朗明快,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