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集注》
正文
《楚辭》研究著作。 8卷,另附《楚辭辯證》 2卷、《楚辭後語》6卷。南宋朱熹(1130~1200)著。此書篇目多改前轍。他以屈原賦25篇為《離騷》,目次仍按王逸《楚辭章句》,定為 5卷。宋玉以下諸賦,僅存《九辯》、《招魂》、《大招》、《惜誓》、《哀時命》、《招隱士》,又益以賈誼的《吊屈原》《鵩鳥賦》等,共16篇,命為《續離騷》,定為3卷。注例略如《毛詩傳》,每篇分為若干章,每章又標以“賦”“比”“興”。注中凡涉及訓詁名物、文字異同,多根據《楚辭章句》、《楚辭補註》;對篇義的解釋,多自己獨到看法。而所謂微言大義,有時不免失之附會,因而有人誤以為此書“非朱子手定”(清夏大霖《屈騷心印》)。
所附《楚辭辯證》,內容是對舊說有所駁正或涉及考證者。如指出《天問》之“顧菟”,當為菟之名號,糾正了王逸訓“顧”為“顧望”之誤;又如釋“攝提”為星名,認為屈原誕生時間,月日雖寅,而歲則未必寅,在王逸以外,另樹一說。《楚辭後語》則是朱熹根據北宋晁補之《續楚辭》、《變離騷》二書加以補定,收錄荀卿至呂大臨等辭賦52篇。
現存較好的版本為南宋端平二年朱鑒刊本,1953年有影印本刊行。通行的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