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圖書]

《桃花》[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本書繼續了張者對商品經濟背景下知識分子立場的討論。

本書以一個情色事件作為開端。情愛觀念保守的“師兄”姚從新,在網上結識了一個希望以出賣肉體換取完成學業的女大學生。出於道德感,師兄決定施以援手。可以說在小說的一開始,就在桃花曖昧的底色下貫穿了道德救贖的沉重命題。隨著情節的展開,小說還觸及了遊戲感情、學術腐敗、權力尋租等一系列高校中存在的問題。與本書中人物不予抵抗地滑向深淵不同,在本書中張者探討了知識分子堅守道德底線的可能。

作者簡介

張者,本名張波,男,曾就讀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律學碩士學位。曾任多家新聞媒體記者,先後在《人民文學》、《收穫》、《十月》刊發表作品,作品被各種選刊多次轉載。出版長篇小說《桃李》,《桃花》,《零炮樓》,《老風口》,中篇小說集《朝著鮮花去》,《或者張者》,文化散文集《文化自白書》,經濟學訪談錄《諫言》等。曾被媒體評為最具潛質的青年作家,曾獲第十一屆莊重文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作協會簽約作家。

媒體評論

《桃花》是一部關於社會精英的書,盛開的桃李結果之後將在社會體制內承擔重大責任,有人拿它比《圍城》,那除非錢鍾書先生安排方鴻漸去黃埔軍校當教授。

――李敬澤

由於張者敏感地看到了知識分子的角色變化,以及舊有的大學精神的解體,《桃李》便準確地寫出了當代知識分子的後現代情狀。

――謝有順

《桃花》和《桃李》被稱為姊妹篇,確實有它主題的持續性,就是對中國大學文化的一種關注。從《桃李》到《桃花》,張者可謂是當代校園文學創作的第一人。 

——陳曉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