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1:范睢漂亮復仇·汗血馬戰爭》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但是它採用編年體,使事件切割分散,閱讀起來頭緒紛亂,難得完貌;南宋袁樞用完整記錄事件本末終始的方式整編《資治通鑑》,編著了《通鑑紀事本末》。《通鑑紀事本末》將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轉換成一個一個完整連續的歷史事件和故事,給閱讀帶來極大方便。《通鑑紀事本末》是進入《資治通鑑》的大門,是中國從戰國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運作和權力遊戲歷史的精華版。《通鑑紀事本末》受歡迎的程度,不下於《資治通鑑》本身。柏楊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楊版資治通鑑》之後,在此基礎上,又將袁樞《通鑑紀事本末》譯為白話,同時大為改進,完成了《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的大工程:柏楊的白話譯文,帶有柏楊式的幽默詼諧;將傳統紀年轉換成公元紀年,使整部書有了清晰統一的時間標示;在古地名之後夾注今地名,使歷史事件有了一看便知的空間坐標;柏楊親自指導增繪大量地圖,每個重大歷史事件幾乎都配有地圖;古代官名稱謂全部譯為今人熟悉的名稱,夾注原稱,使能確知權力地位;證補史事缺漏。《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分為十九部(共38冊),陸續推出,這是本著作第一次在大陸出版完整版。作品目錄
《袁樞版通鑑紀事本末》序(原文)《袁樞版通鑑紀事本末》序(譯文)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序
01范睢漂亮復仇
導讀
1三大家族瓜分晉國
一、周王朝封三工家當國君
二、智家覆滅與趙家興起
三、魏國建立
四、大將吳起
五、西河泛舟對話
2秦國變法
一、嬴渠梁強勢改革
二、公孫鞅
三、變法內容
四、擊敗魏國
五、論功行戮
3孫臏與龐涓
一、桂陵戰役
二、馬陵戰役
4南北合縱?抗秦聯盟
一、蘇秦遊說
二、盟約瓦解
三、函谷關最後之戰
5東西連橫?和秦聯盟
一、張儀身世
二、征服巴蜀二國
三、玩弄楚王國於股掌之上
四、週遊世界
五、死在宰相任上
6燕國禪讓
一、姬噲入迷
二、內戰爆發
三、姬平繼承王位
7趙雍傳奇
一、變服圖強
二、沙丘之禍
8燕齊火併
一、燕王國復仇聖戰
二、田地之死
三、樂毅被讒去職
四、火牛陣反攻
五、樂毅晚節
六、田單身陷險境
9秦趙爭霸
一、完璧歸趙
二、藺相如與廉頗
三、閼與之戰
四、廉頗被逐
五、長平坑趙降卒四十萬
六、虞卿外交成功
10八王國相繼覆亡
一、齊滅宋(前三二九—前二八六)
二、秦滅周(前三一四—前二五六)
三、秦滅韓(前三三三—前二三○)
四、秦滅魏(前三六九—前二二五)
五、秦滅楚(前七四一—前二二三)
六、秦滅燕(前三三三—前二二二)
七、秦滅趙(前三二六—前二二二)
八、秦滅齊(前三五九—前二二一)
11秦王朝倏興倏滅
一、遠交近攻政策
二、范睢復仇
三、帝國建立
四、當了皇帝還想成仙
五、嬴胡亥——滅秦元兇
六、暴動蜂起
七、一片混戰
八、趙高——滅秦第二元兇
九、巨鹿之戰
十、秦亡
02汗血馬戰爭
導讀
1楚漢相爭
一、項羽霸王事業
二、劉邦東進
三、項羽反攻
四、韓信掃蕩華北
五、幾項重大決策
六、垓下四面楚歌
2劉邦殘殺功臣
一、楚王韓信
二、梁王彭越
三、九江王英布
3中匈關係
一、匈奴崛起
二、和親政策
三、晁錯對策
四、匈奴大舉南侵
4西漢王朝奪嫡惡鬥
一、戚姬人豬事件
二、呂姓封王
三、全族屠滅
5南越帝國
一、趙佗割據
二、稱帝及再回歸
6七封國之亂
一、削國減土政策
二、吳楚首先發難
三、晁錯全家受誅
四、劉濞膿包
五、殘局善後
六、周亞夫“地下謀反”
7劉武奪嫡
一、賈誼《治安策》
二、皇弟驕縱
8西南夷
一、中國向西南擴張
二、夜郎國自大
三、滇國屈服
9淮南國及衡山國大獄
一、劉長驕暴
二、處決數萬人
10發張騫發現西域
一、紀元前二世紀時的哥倫布
二、武裝移民
三、汗血馬戰爭
四、滅樓蘭、吞烏孫
作品前言
《資治通鑑》是中國最有價值的兩部史書中的一部,瀏覽這部書,可以對中國紀元前五世紀到紀元後十世紀,一千四百年間的上古及中古社會,得到系統的充分了解。閱讀《通鑑》,好像閱讀當時每天發行的報紙,天文上的陰晴風雨,人世上的悲歡離合,戰場上的喋血廝殺,政治上的陰謀鬥爭;有些人歡樂,有些人哭泣,有些人稱心快意得冒泡,有些人的遭遇慘絕人寰。在這份報紙上,可以看到野心家義正詞嚴的長篇大論,也可以聽到政治家詭異無恥的竊竊私語。一天一天地過去,把這些報紙裝訂成冊,就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合訂本——《資治通鑑》。用讀報紙的心情來讀《資治通鑑》,才能發現它的功能。感謝司馬光先生的貢獻,他創造了這個報紙合訂本,被稱為“編年史”的體例,也給我們收集了大量當時編者認為最重要的政治新聞、軍事新聞、經濟新聞,以及若干天文的或其他的社會新聞。然而,和任何美滿的事物一定都有缺點一樣,報紙不可能專刊一則訊息,假定這個訊息有連續性,報紙也不可能每天只對這一項訊息報導。大規模的戰爭或政爭,往往連續好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讀者如果想從《通鑑》中,取得某一事件的完整報導,真能把他累死。而這個缺點,在《通鑑》問世以後,立刻就呈現出來。只因《通鑑》分量太重、篇數太多,一時之間,束手無策。一直到一百年後的十二世紀,袁樞先生出現,才解決這項難題。他把《通鑑》中有關聯的事件都挑出來,也就是把報上有關某一專題的所有報導,都剪下來,依照順序,重新組合貼上,這項工作聽起來易如反掌,他卻足足費了至少兩年以上的時間,才算初步完成,定名為《通鑑紀事本末》。用現代語言來說,也就是《資治通鑑歷史故事》。袁樞所做的只是單純的重組和剪貼,而只有少量的和無傷大雅的刪改,並沒有寫下像“司馬光日”或“柏楊日”之類主觀的意見。他的貢獻在原書楊萬里先生所做的序文上,有簡單說明(楊萬里先生這篇序文,用的是十二世紀的文言文,但它的艱難程度,遠超過一千年前、紀元前一世紀司馬遷時代的文言文,越看越看不懂,好像那時知識分子的任務,就是壟斷知識。特將他的原文,附在譯文之前,因為我對我的譯文,沒有自信。)但是,從袁樞題目上的遣詞用字,也可以發現他的堅持。他在每一個標題中,都用一個動詞,而這個動詞恰好表達出他的史觀,像“滅”、“篡”、“寇”、“討”、“禍”,等等。
袁樞版《通鑑紀事本末》問世以後,受到歡迎的程度,不亞於《通鑑》本身。因為它確實提供給了讀者很多方便,使讀者可以在輕鬆之中,對全盤事件(無論它延續多少年)的來龍去脈,得以清楚了解。這不僅僅在知識上有無限的裨益,對渴望吸收知識的小民,也是一個無量功德。曾經有人認為:《本末》可以代替《通鑑》,事實證明,它並不能,猶如報紙剪貼簿不能代替報紙合訂本一樣。《通鑑》像浩瀚的大海,有千萬條和千萬種魚;《紀事本末》像一連串池塘,每個池塘里雖然也有千萬條魚,卻都是同一性質、同一種類的魚。
本書雖然用袁樞先生使用的名字——《紀事本末》,也用楊萬里先生的、序,但它並不是翻譯袁樞先生的原著。袁樞版《紀事本末》,來自於司馬光版《資治通鑑》;而柏楊版《紀事本末》,來自柏楊版《資治通鑑》。而柏楊版的章節,有柏楊版的分法。之所以用《紀事本末》,而沒有用《通鑑故事》,只是覺得它已用了一千年之久,而且也確實是一個好的書名。
謝謝游奇惠小姐,她是“通鑑家族”最重要的一員,六巨冊的《柏楊日》就在她手中完成。至於《本末》,如沒有她的督促,雖然我心裡也很迫切,恐怕也出不了書。而且,主要的是,她負責地圖。史書沒有地圖,歷史人物就全懸半空,等於有演員而沒有舞台。
寫此序時,二十世紀已進入最後一年(一九九九),全書問世時,當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年(二○○○)或第二年(二○○一)。停筆沉思,竟創此跨世紀的壯舉,頓覺豪氣乾雲!
柏楊
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於台北花園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