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原文
《村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詩詞注釋
⑴ 村居:住在農村。
⑵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學:放學。
⑸ 紙鳶: 鳶:老鷹。紙鳶:風箏。
詩詞譯文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裡的孩子們放學以後,一路上沒什麼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詩詞題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方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裡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讚美。
詩詞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農村的美麗春景,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初春時節,風和日麗,一隻只五彩斑斕的風箏翩翩起舞於藍天白雲之間。在嚴冬里抑鬱了很久的人們,紛紛跑到戶外,放飛愉快的心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高鼎描述的放風箏的情景,如今讀來仍讓人心曠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顆童心仿佛飛到了空中,自由馳騁。對於天性未泯的孩子們來說,放風箏不僅僅能娛悅心情,還有益健康。古籍《續博物志》云:“春風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泄內熱。”放風箏的過程中,由於要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使得全身肌肉關節隨之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對臂力、關節提高反應能力還有好處。放風箏時,眼睛一直盯著遠處,可以調節眼肌功能,減輕眼的疲勞,這對於中小學生們大有好處。
“順風相送三千里,一出家門萬丈高。”這是成人放風箏的真實體會。在浩瀚的古籍中,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放風箏的感受。“清風如何托,終共白雲飛” (寇準);“消得春風多少力,帶上兒輩上青天”(徐渭); 《紅樓夢》中薛寶釵也在《臨江仙》詞中寫道:“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其實,人生在世,事業也罷,愛情也罷,就像那空中翻飛的風箏,幾起幾落,飄忽不定,但只要你把命運之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風勢而行,或收或放,或引或頓,必能飛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年一度春風到,借得彩鳶上九霄。在明媚的春光里,帶上孩子快到戶外去放風箏,放飛喜悅的心情,放飛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與期望。
作者簡介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後期詩人。高鼎生活在鴉片戰爭之後,大約在鹹豐年間(1851~1861),其人無甚事跡,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有關放風箏的《村居》詩。著有《拙吾詩稿》。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後期詩人。有關他的生平及創作情況歷史上記錄下來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詩卻使他名傳後世。著有《村居》、《拙吾詩稿》。
高鼎代表作品:《村居》、《早行》、《懷李嘯雲》、《虛堂》、《偶書》、《秋宵懷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