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莫言的散文,一如他作為鄉土民眾精神圖騰的“紅高梁系列”,小說的藤蔓,亦是理解莫言作品的燈塔。該書輯齊了莫言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語言才華橫溢。其中大量散文談及作者的故鄉高密,故鄉已成為莫言藉以理解溝通和抒寫描摹整個世界的一條必經之路。
作者介紹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莫言在他的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般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2011年8月,莫言憑藉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圖書目錄
第一次去青島
從照相說起
廚房裡的看客
吃事三篇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講話
會唱歌的牆
過去的年
故地重遊
童年讀書
毛主席老那天
陪考一日
賣白菜
說說福克納老頭
俄羅斯散記
讀魯迅盡雜感
北海道的人
馬蹄
狗文三篇
狗、鳥、馬
望星空
美麗的自殺
虛偽的教育
超越故鄉
漫長的文學夢
我為什麼要寫《紅高梁家族》
文學與牛
國外演講與名牌內褲
向格拉斯大叔致意
三島由紀夫猜想
阿城
你是一條魚
我的大學
我與音樂
我與譯文
我與稅
我與酒
我與話劇
我和羊
我的中學時代
我的老師
內容摘選
高密東北鄉東南邊隅那個小村,是我出生的地方。村里幾十戶人家,幾十棟土牆草頂的房屋稀疏地擺布在蛟河的懷抱里。村莊雖小,村子中央卻有一條寬闊的黃沙大道,道路兩邊雜亂無章地生長著槐、柳、柏、萩,還有幾棵每到深秋便滿樹金葉、無人叫出名字的樹。路邊的樹有的是參天古木,有的卻細如麻稈,宛若剛栽下的樹苗。但據我所知,幾十年間誰也沒在這黃沙大道兩側栽過樹。
沿著奇樹鑲邊的黃沙大道東行三里路,便出了村。向東南方向似乎是無限地延伸著的原野撲面而來。景觀的突變使人往往精神一振。黃沙的大道已留在身後,腳下的道路變成了黑色的土路,狹窄,彎曲,爬向東南,望不到盡頭。人至此總是禁不住回頭。回頭時你看到村中央的完全中國化的天主教堂上那高高的十字架上蹲著的烏鴉變成了一個小黑點,融在夕陽的餘暉里或是清晨的乳白色炊煙里。也許你回頭時正巧是鐘聲蒼涼,從鐘樓上溢出,感動著你的心。黃沙大道上樹影婆娑,如果是秋天,也許能見到落葉的奇觀:沒有一絲風,無數金黃的葉片紛紛落地,葉片相撞,索索有聲,在街上穿行的雞犬,仿佛怕被打破頭顱般倉皇。
如果是夏天站在這兒,無法不沿著黑土的彎路向東南行走。黑土在夏天總是粘滯的,你脫了鞋赤腳前行感覺會很美妙。踩著顫顫悠悠的路面,腳下的紋會清晰地印在路面上。但你不必擔心陷下去。如果挖一塊這樣的黑泥,用力一擤,你便明白,這泥土是何等的珍貴。我每次捏這泥土,就如同捏著商店裡以很高的價錢出售的那種供兒童捏小雞小狗的橡皮泥。它仿佛是用豆油調和揉了九十九遍的面。祖先們早就利用了這黑泥,用木榔頭敲打幾十遍,用它燒制陶器,用它燒制磚瓦,都在出窯時呈現釉一樣的光亮,敲之如磬,清脆悅耳。
繼續往前走,假如是春天,草甸子裡綠草如氈。星星點點、五顏六色的小花朵,如同這氈上的美麗圖案。空中鳥聲宛轉,天藍得令人頭暈目眩。文背紅胸的那種貌似鵪鶉的鳥兒在路上蹣跚行走,有時身後還跟隨著幾隻剛出殼的雛鳥。還不時有草黃色的野兔一聳一聳地從你面前顛過去,追它幾步,是一種遊戲,要想逮住它卻屬妄想。門老頭養的那條莽撞的瞎狗能追上野兔,那要在冬天的荒野上,最好是白雪漫漫遮住荒野,野兔無法疾跑的時候。
前邊是一個池塘,所謂池塘,實際上就是原野上的窪地,至於如何成了窪地,窪地里的土到什麼地方去了,沒人考究過。草甸子裡有無數的池塘,有大有小。夏天時,池塘里蓄著微微發黃的水。這些池塘不論大小,都奇怪地以極圓的形狀存在著,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結果便是浮想聯翩。前年夏天我帶一位朋友來看這些池塘:剛下過一場急雨,草葉上的水珠把我們的下半身濡濕了。池水有些渾濁,水底一串串的氣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裡漾出一股腥甜的味道。有的池塘里生著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只在中央貼水展開幾片油亮的肥葉,挑起一枝兩枝的睡蓮,帶著十分人工的痕跡,但絕對不是人工。朦朧的月夜裡站在池邊,望著那閃爍光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徵、暗示便產生了。四周寂靜,月光如水,蟲聲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蟬聲滲透到岩石中。”聲音是一種力呢還是一種物質?它能“滲透”在磁帶里、唱盤裡,也必定能“滲透”在岩石中了。原野上的聲音滲透在我的腦海里,時時會響起來。我站在池塘邊傾聽著卿卿蟲鳴,美人的頭髮閃爍著溫暖的光澤,身上散發出一股蜂蜜的味道。突然,一陣濕漉漉的蛙鳴從不遠處的另一個池塘里傳來,月亮的光彩紛紛揚揚,青蛙的氣味涼森森地沾在我們皮膚上。仿佛高密東北鄉的青蛙都集中到這個約有半畝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點點水面,只能看到層層疊疊地在月亮中嚅動鳴叫的青蛙和青蛙們腮邊那些白色的氣泡。月亮和青蛙混在一起,聲音原本就是一體──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天安門集會,青蛙在池塘里舉行集體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