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起家智典》

《曹操起家智典》

歷史是人在生活中留下的一系列符號和痕跡,是生命的表現。透過生命的表現,藉助神奇的時間望遠境,跨越時空和前人交談,汲取生命的智慧,古為今用,建立自己的成功大廈。

基本信息

媒體評論

識曹操,學謀略:巧借時勢、善抓機遇,小事不鬆懈、大事不糊塗,以術輔勢,奧妙無窮。
學曹操,用謀略:屈身自如、以勢處事,用人之長、容人之短,謀略權變,就在掌中。

目錄

第一章堅忍:能屈能伸方顯英雄本色
《揚雄傳》云:“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龍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古今成大事者,無不得益於屈伸自如的龍蛇之道。曹操創業之初,無權無勢,處處受人拮難。而他採用弱時退讓,後發制人的策略,終於戰勝一個個比他早發家的對手,成為一方霸主。
1.不過早亮出自己的底牌/2
2.設定自己的人生角色/5
3.以屈求伸,厚積薄發/7
4.把握好進退尺度/10
5.不如人時且放手/12
6.心頭刮肉也要忍/17
7.堅持最後五分種/18
8.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23
第二章內勇:敢想敢幹才能闖出大局面
古人云:“處世有疑,非智也;徘徊不決,非勇也。”也就是說,人立於世間,既要外剛,又要內勇。曹操之所以成就大業,全在於他敢想敢幹,放得開手腳。朱德元帥說:“敢戰者成功,不戰者不成功。”是對曹操人生的真實寫照。
1.年少機智,背叛傳統/28
2.初入仕途,鋒芒漸露/31
3.想好就做,無怨無悔/33
4.先安身,後立命/36
5.學做“不死鳥”/39
6.積極進取,不做土皇帝/41
第三章自強:與人較量要靠真功夫
俗話講:人能自強,才能真強。人生是戰場,花拳繡腿,終究經不起長久的考驗。所以,人生之初,創業之始,須有一腔闖天下的熱血,又要增強本領,苦練基本功;然後斂翼待時,厚積薄發。曹操兵法嫻熟,智慧過人,一招一式無不顯其梟雄本色。
1.靠人不如靠己/46
2.人能自強,方能真強/48
3.不信天命,只重人事/53
4.凡事從我做起/57
5.沒有規矩,不成方圓/60
6.臨危不驚,遇事不懼/63
7.勤學不輟/66
第四章善借他力:機遇是成功的開始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謂“謀事在人”,就是善審時勢;所謂“成事在天”,就是善抓機遇。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全在於其對時勢、機遇的把握。無機會時順應大局,依勢而為;有機會時迅速出擊,“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曹操首先借社會戰亂,“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巧借時勢,發展武裝,走上個人發展的道路。曹操一番借時做事的手段值得今人借鑑。
1.機會在手,計謀在心/72
2.假借的功夫/74
3.審時度勢,不誤戰機/77
4.迅速反應,立即行動/80
5.扯一桿大旗/83
6.做事不能留尾巴/87
7.要與狼共舞,你就必須成為狼/89
第五章識人:找人輔佐,網結天下
大廈非一木所能撐,大業靠眾人智慧方能完成。欲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廣結善交,網路人才,為我所用。曹操三分天下得其二,三分人才也得其二。凡曹操認為是特異之人,必攬入己懷而後快。撕盡臉皮、屈身下拜也要達到目的。
1.我要騎馬,必選良駒/94
2.市井小人中也有能人/96
3.手下多幾員猛將/98
4.越是難得越要得/100
5.絕妙的挖人手腕/103
6.欲做大事,先架大梁/105
7.用人不搞“小圈子”/107
第六章馭人:要練就一套高超的馭人術
向來事業之爭就是人才之爭,事業的成就就是人才的成就。曹操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一語道出:得天下之功,不僅在於帝王才智兼備,更在於其馭人有術,讓傑出人才皆為我所用的千古智慧。為此,曹操施展“魔法”,其“做人情”、“厚待部下,收服人心”、“該翻臉時不翻臉”的種種表現猶如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
1.不吝官爵,以“利”馭之/112
2.有一套團結兄弟的法術/115
3.用人之長,容人之短/118
4.順者給饅頭/121
5.攻心為上,善送人情/125
6.該翻臉時不翻臉/128
7.表面禮遇,暗藏戒心/132
第七章規取大勢:除了眼光,還要有超前意識
大變局時代要有成大事的大眼光。人生在世,凡目光淺顯者,終究是走一步算一步,前途一片茫然;凡有超前意識,知道人生的連環套者,終究會成為超越常人的成功者。曹操雄才大略,洞觀全局,在大事上不糊塗,在小事上不鬆懈,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就了千古霸業。
1.人生也有連環套/136
2.見可而退,知難而進/139
3.權謀素質,奸雄眼光/143
4.防守是最好的進攻/145
5.大處著眼,小處著手/147
6.聯類互助,不搞內訌/151
7.選好接班人/153
第八章算計:算計對手而不讓對手算計
多一招總比少一招好,因為多一招就多一套本領,少一招就少一條退路。善於與對手過招,防止被暗算的飛鏢射中,則在於練就自己的心智,靈活運用自己善長的戰術,在進退、虛晃、彈跳間將對手置於失敗的境地。曹操是一位智謀大師,是長於算計的高手。他在長期的政治、軍事鬥爭中總結出一套“算計”的秘法,並屢驗屢中。
1.揣透對方的心路/160
2.施詐的本領/162
3.勝一人難,勝二人易/165
4.投之小利,暗隱動機/169
5.出奇不意,擊中要害/171
6.目的一個,手段要多/173
7.裝蒜的功夫/176
第九章權謀:官場是門大學問
許多人都想當官,圖名又圖利。其實,如果你不具備操縱官場的本領,還不如不涉足的好。君不見,古代官場的棒殺,令人觸目驚心。表面上一團和氣,互唱高調,可骨子裡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曹操身居高位,對官場的陰陽均有認識。憑藉與各種人周旋的經驗,總結多年的心得,曹操自有其官場不敗的秘笈。
1.實權是說話的本錢/180
2.清洗異黨不手軟/181
3.用霸術兼糅王道/185
4.換上自己一班人/189
5.以勢處事,以術輔勢/191
6.使出兩把狠招/193
7.謙讓的學問/196
第十章造勢:影響大,局面才能做大
一個人在事業之初,因勢單力薄,立足未穩,可以不張揚,保持低調;當事業發展漸成規模,影響日甚一日時,就不可局限於原來的小圈子裡了。曹操認為,一個人要成功立業,必須造就一種讓人望而生畏的“勢”,為自己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用一句俗語講就是:該張揚時須張揚。
1.遠交近攻,各個擊破/200
2.順應民願,爭取民心/202
3.手握兩根大棒/204
4.愛江山也愛美人/207
5.波瀾不驚,退守江北/211
第十一章外交:成為善於整合各方利益的高手
大丈夫立於世間,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成就大事的統御者,必須是善於擺平各方關係,整合集團內外利益的高手。曹操之所以能成就霸業,全在於他具備一套黑白一體,整合八方的外交手段。
1.把利益擺在前面/216
2.給人留條活路/219
3.不可逼人太甚/221
4.政治婚姻,外交一張牌/223
5.言必行,行必果/226
6.拉一方,打一方/229
第十二章立挺:絕處逢生,永不言敗
“淘盡黃沙始到金”。戰場上沒有常勝的將軍,人生亦是如此。自古凡成大業之人,無不經歷過逆境的煎熬,痛苦的折磨。曹操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但也幾次險些喪命,身處困境而又絕處逢生。能逃過一次次厄運,闖過一道道險關,曹操的秘法有二:一是笑,二是挺。
1.活下來才有機會/234
2.笑出氣勢/236
3.敢於說“不”/239
4.非常之時,必有非常之謀/241
5.吃一塹,長一智/244
6.東臨碣石抒情懷/246

精彩書摘

1.不過早亮出自己的底牌
過早將自己的底牌亮出去,或在不足以制勝的情況下出手,往往會在較量中失敗。羽翼未豐滿時,不可四處張揚。《易經》乾卦中的“潛龍在淵”,就是指君子待時而動,要善於保存自己,不可輕舉妄動。
曹操處於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慾為公侯”的時代。當曹操清除了來自各方面的阻礙,已完全具備了取代漢室登基的條件,按說應是篡漢室的時候了。可曹操直到臨終之時,並沒有戴上皇冠,忠臣情結嗎?顯然不是,形勢使然,體現了曹操的過人之處。
曹操集權卻又不做皇帝,反映了他的清醒、明智與沉穩。我們看,隨著獻帝傀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曹操代漢的意圖也暴露得越來越明顯,這招致了政敵的不斷攻擊。如周瑜罵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劉備說他“有無君之心”、“欲盜神器”。如果聽之任之而不加辯解,曹操不僅可能喪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而且還可能成為四方諸侯“清君側”的對象;內部的擁漢派勢力也會起來反對自己。赤壁之戰後,開始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孫、劉虎視眈眈,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將又懷有二心,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在這種情況下,內外政敵加緊了對曹操的攻擊,說他有“不遜之志”,企圖動搖他的政治基礎,有的甚至要求他交出兵權,以削弱他的實力。為了反擊政敵,安撫內部擁漢派勢力,繼續保持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曹操只得將自己的代漢意圖進一步隱藏起來,而特彆強調自己對漢室的忠心。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曹操為表明他忠於漢室的心志,下了那道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這篇長長的令文共分為4個部分。開頭曹操從自己20歲被舉為孝廉寫起,說他當時的最高願望只是做征西將軍並能封侯,死後在墓碑刻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幾個字。旨在表明自己從年輕時起就志望有限,而且只想匡時濟世,為國立功,並沒什麼個人野心。第二部分曹操回顧了他舉義兵,討董卓以來的經歷,說自己在起兵之初志望仍是有限的,後來實力有所增強,又成為遏制袁術稱帝的力量,同時為國家、為大義而甘冒艱危消滅了袁紹、劉表,從而平定了天下。如今身為丞相,位極人臣,已超過了原有的志望。旨在表明自己不會再有什麼野心了。並且他還加上了一句:“設使國家無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意思是自己為阻止別人稱帝稱王而戎馬一生,自己又怎會去稱帝王呢?令文的第三部分是核心,正面表明自己忠於漢室,並無“不遜之志”。在這部分中,曹操不厭其煩地列舉了齊桓公、晉文公、周文王、樂毅、蒙恬及西周初年輔政的周公旦等人在手握重兵,勢力廣大的情況下仍臣服於弱主,為後人稱道的故事。
說明自己一來世受漢恩,已經超過三世,二來漢無負於己,所以自己對漢室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令文的最後一部分曹操針對政敵對他的攻擊,斬釘截鐵地表示:他不能放棄兵權,回到他的封地武平侯國去,這既是出於對自身及子孫安全的考慮,更是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慮;但封地他可以退讓,所封四縣交出三縣,食戶三萬減去_-Zi,以減少別人對他的誹謗。
曹操的這篇令文,洋洋灑灑數千言,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一席之地。曹操寫這篇令文時,感情充沛,筆力千鈞,不少地方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比如他說自己早年的志望不大,他說如果國家沒有他,將“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說的不能交出兵權的原因等都是可信的。但他反覆強調自己忠於漢室,並無“不遜之志”這就很難使人相信了。
曹操一代梟雄,又何嘗沒有帝王之心。只是“秦失其鹿”不做,“先得者為王”卻還時機未到,只會成為眾矢之的。這只是曹操巧智深藏的一個步驟而已。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被策封為魏王,加九錫。這時,關於曹操有“不遜之志”的議論又風行起來,曹操於是又寫了詩作《短歌行》。詩中讚美了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等歷史人物,表示要以他們為榜樣,自己雖然被封為魏公,加九錫,地位顯赫,但仍要謹守臣節,遵奉漢室,決不會做出危害漢室的事情來。這篇詩作的用意同《讓縣自明本志令》完全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