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際結算》是指運用一定的結算工具,採取一定的結算方式,利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通匯渠道,進行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貨幣收付,使國際間的債權債務得以清償或實現資金轉移活動。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國際結算的基本原理、演變及清算體系;國際結算工具包括金融票據和商業單據的基本原理與業務操作;結合多種融資方式的國際結算方式、基本原理與業務運作。最後,各章結合具體業務使擴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目錄
第1章 國際結算概述1.1 國際結算的基本問題
1.2 國際結算的演變及發展趨勢
1.3 國際結算制度
1.4 國際清算體系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2章 國際結算中的票據
2.1 票據概述
2.2 票據關係
2.3 票據的特性與作用
2.4 票據權利及義務
2.5 票據關係人
2.6 票據行為
2.7 票據法
2.8 票據風險及防範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3章 匯票、本票、支票
3.1 匯票
3.2 本票
3.3 支票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4章 國際匯兌與匯款結算方式
4.1 國際匯兌原理
4.2 銀行間資金劃撥清算
4.3 匯款結算業務
4.4 匯款方式的套用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5章 托收結算方式
5.1 托收業務及國際規則
5.2 托收業務的當事人及其權利義務
5.3 托收的種類
5.4 托收方式的套用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6章 信用證結算方式
6.1 信用證結算方式的基本內容
6.2 信用證的當事人及其權利與義務
6.3 信用證業務的運作
6.4 信用證方式的特點與作用
6.5 信用證的風險與防範
6.6 信用證的種類
6.7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簡介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7章 銀行保函與備用信用證
7.1 銀行保函的定義、當事人及作用
7.2 銀行保函的格式與內容
7.3 銀行保函業務的運作
7.4 銀行保函的種類
7.5 保函適用法律與國際慣例
7.6 備用證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8章 國際保理業務
8.1 國際保理的定義及產生
8.2 國際保理服務功能
8.3 國際保理的種類
8.4 國際保理業務的運作
8.5 國際保理業務的優勢比較分析
8.6 國際保理的套用
8.7 國際保理業務的發展歷史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9章 包買票據
9.1 包買票據概述
9.2 包買票據業務運作
9.3 包買票據業務的套用
9.4 包買票據業務的發展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10章 國際結算單據
10.1 國際結算單據概述
10.2 商業發票
10.3 海運提單
10.4 其他運輸單據
10.5 多式聯運單據
10.6 保險單
10.7 附屬單據
10.8 單據的審核原則與單據不符點問題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練習題
附錄A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前言
國際貿易與結算的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與金融聯繫越來越深。同時國際貿易與結算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競爭手段不斷增加,國際擔保及信貸更深地融人國際貿易與結算活動,推動國際結算方式的發展。因此,本教材在借鑑國內同類教材及論著編寫經驗的基礎上,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關係,力圖系統、全面和動態地闡述和分析國際結算理論與實務操作,滿足本科教學的人才培養需要。本書的編寫體現以下幾個特點。(1)理論性,本教材簡單清楚地闡述結算方式的形成規律、票據原理、清算原則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等主要國際結算原理,便於學生掌握國際結算發展的實質與動因,為以後的業務開發奠定理論基礎。
(2)實務性,國際結算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注重以圖示、圖樣、圖解、實例等多種形式直觀地闡述各結算業務、票據業務和單據業務,並輔以經典案例分析,以提高學生的業務技能。
(3)內容新,2007年7月1日國際商會制定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600號出版物正式生效。與之前已經使用十餘年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500號出版物有較大的不同。由此也使國際結算業務中運用最廣泛的信用證結算方式發生新的變化。本教材結合U(]P600的相關條款闡述信用證方式,便於學生及時掌握業務最新動態。
本教材在各章設定學習目標、關鍵字、小結及多種題型的課後練習題,便於學習把握各章的主體結構及重點。內容共分為10章,包括國際結算基本概述、票據、票據種類、匯款方式、托收方式、信用證方式、銀行保函、國際保理、包買票據、國際結算單據。第1、6、7章由蔡慧娟編寫,第2章由李國勇編寫,第3章由周國松編寫,第4章由王亞希編寫,第5章由闞緒建編寫,第8、9章由黃柳編寫,第10章由劉斯編寫。
精彩書摘
國際結算方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條件,採取一定的形式,使用相應的信用工具,藉以完成和實現國與國之間貨幣收付的方法和程式。它把與國際結算直接有關的若干基本要素結合為有機整體。這些要素有:支付形式、支付條件、支付程式、各有關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其中支付形式與支付條件是最重要的,它直接關係到買賣雙方在貿易中所獲取的利益有多少及承擔的風險有多大。支付形式又稱支付方式,它是指實現代表貨物所有權的單據與貨款對流和轉移的具體形式和方法。在現代國際結算業務中,由於銀行的介入和單據的定型化、證券化,單據成為買賣和抵押的對象,單據代表著貨物,成為支付的媒介。一方面,出口商交出單據(即貨物)後能及時得到貨款,即對出口商的付款保證;另一方面,進口商支付貨款後能及時拿到單據(即貨物),即對進口商的交單保證。於是,付款與交單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對買賣雙方利弊相對的不同支付方式。如果按照對出口商最有利到最不利的支付方式來排列便會有以下組和序列:出口商交單前進口商預付貨款-(跟單信用證下)出口商交單議付,進口商付款贖單一(托收方式下)即期與遠期的付款交單-進口商承兌、出口商交單-分期付款分期交單一出口商先交單、進口商後付款。在諸多方式中,對出口商最有利的則對進口商是最不利的;反之亦然。由於買賣雙方在各種支付方式中所獲得的利益與承擔的風險剛好相對,因此,選擇何種方式來清償國際債權債務便十分重要而敏感,並常常輔以相對應的支付條件,使各自利益趨於均衡。
支付條件是指結算的貨幣條件、時間與空間的條件以及滿足和提供一切有關單據的條件。貨幣條件包括使用什麼貨幣計價、支付結算,以及相關的匯率和利息條款等。由於國際結算是跨國性的貨幣收付行為,而各國的貨幣制度不同,貨幣單位及所代表的價值不同,多數國家規定嚴禁外幣在本國境內流通使用。因此,在結算中就面臨著選擇和使用什麼貨幣,以及不同貨幣的兌換問題。目前,在國際儲備與結算貨幣多元化和浮動匯率制度下,既使進出口商及銀行始終面臨匯率變動的風險,又為他們提供了多重的選擇機會。所以,貨幣條件是十分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