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壽山石雕是福建館鎮館之寶之一,《春聲賦》重約600公斤,寬0.78米,高1.4米,厚0.56米,是目前岩洞中挖出最大的壽山石雕刻。
為傳統花鳥題材,一鳳一凰上下齊鳴,56隻形態各異的小鳥或棲或飛,環繞在一顆不老松身邊,形成眾鳥朝鳳的歡樂圖景,寓意中國56個民族團結和睦與新中國繁榮富強;一輪紅日在祥雲的繚繞中冉冉升起,形成百花盛開、百鳥和鳴的祥和景象。
據悉,組織單位為《春聲賦》在上海世博會展出期間投保1.3億元人民幣,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壽山石作品中承保金額最高的一件作品。據《春聲賦》的作者陳禮忠介紹,壽山石雕《春聲賦》取材於壽山高山雞母窩石,1995年發現了這塊一噸多重的大石頭,為了抬下山就雇了18個農民,像抬轎子一樣才把它弄下山來。
由來
打火把山洞中找到巨石
其實,這塊巨石被發現純屬偶然。
壽山石雕刻大師陳禮忠至今記得1995年夏天的那個傍晚,他和朋友一同到壽山石原產地福州壽山村去“搜”石。當他們準備離開時,忽然聽村民說有人在山洞裡挖掘到一塊巨石。
開始還以為是謠言,沒在意,回到家後,幾個人一合計認為,令可信其有也不能錯過一塊石頭。於是他們便連夜返村,打著火把摸進了山洞。
當一塊紅、黃、橙、白、灰、黑交融的彩石呈現在陳禮忠面前時,“閱石”無數的陳禮忠那一刻也驚呆了,他毫不猶豫地將巨石“請回”了家。
從那時起,陳禮忠每天都對著巨石在冥思苦想,因為他生怕破壞了石頭,而遲遲不敢動刀。然而真正到了動刀的那天,他下刀卻毫不遲疑,一層層石頭被剔去後,石頭上出現了一對火鳳凰的身形。“其實在我第一次見到石頭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已經呈現出飛禽、花木融合的奇妙景象。”陳禮忠說。
“鳳凰最神聖的時刻是百鳥朝鳳,最輝煌的形象則是丹鳳朝陽,這塊巨石需要的就是這種形象。”陳禮忠說,此後五年,他一心撲在這塊石頭上,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雕刻,巨石終於成為了一件壽山石工藝品。
“一鳳一凰與56隻形態各異的小鳥或棲或飛,環繞在一顆挺拔蒼勁的不老松身邊,形成眾鳥朝鳳的歡樂圖景。寓意中國56個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如蒼松般挺立於世界;一輪紅日在祥雲的繚繞中冉冉升起,沐浴著春光的人間,百花盛開,百鳥和鳴。”談起成型的作品陳禮忠特別興奮。
取名經過
為巨石取名作賦創先例
巨石成形後,該如何取名,又成了一個難題。為給巨石取個響亮的名字,陳禮忠遍邀數十位文藝界人士相助取名。
“為壽山石取名,這是壽山石雕界開天闢地第一遭。”著名壽山石文化研究專家方宗珪先生評價稱,文化人為一件石雕作品命名將為壽山石作品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對提高壽山石雕文化品位大為有益。
最終,在文藝人士、壽山石愛好人士以及關注人士等的數百件征名意見中,福建省作協主席、福州市文聯主席陳章漢的《春聲賦》呼聲最高。為此陳章漢還專門為之寫了《春聲賦》,這也開創了壽山石雕藝術創造歷史的先例。
對於壽山石《春聲賦》方宗珪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由於壽山石採集難度大,壽山石雕一般為中、小型,如此規模的巨型大作,且又五彩斑斕,實屬罕見。而且,此作品以花鳥為題材,形象地道出了祝福新世紀盛世中國的寓意,更是難得,堪稱稀世之作。
“想要再找到一塊與《春聲賦》相像的巨型壽山石,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春聲賦》是空前絕後之作,絕非誇張。”陳禮忠毫不掩飾自己對《春聲賦》的讚美。
入圍上海世博會福建館四大鎮館之寶的行列,官方首次以1.3億的價格為《春聲賦》投保,實際上已從側面認可了它的價值。
首進世博
大型壽山石首次進世博
福建壽山石在世博歷史上沒有留下參展的痕跡。
據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野介紹,目前有過文字記載的壽山石參展世博的資料基本沒有,但從早期一些世博會留下的照片中,我們曾發現過,印章等小件壽山石作品的影像。但像《春聲賦》這樣的大型壽山石作品,肯定是第一次走進世博。
“如今的壽山石價值一點也不遜色於西方的鑽石、珠寶,但很多外國人並不懂。壽山石進入世博,就是要藉助世博會讓更多的人認識壽山石這顆東方的‘鑽石’,進而了解福建的壽山石工藝。”周野說。
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陳石認為,此次世博福建僅送兩件壽山石參展,在數量上是遠遠不夠的。要達到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壽山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可喜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近兩年在國內已經掀起了一股壽山石“回流熱”。
收藏熱
壽山石開始大幅回流中國
據悉,早在80年代,許多台灣遊客到福建大量收購壽山石,許多珍品也逐漸的流入東南亞的收藏家手中。
本世紀初的時候,許多珍品、稀品卻開始大量從台灣以幾十倍的高價回流到大陸。
“現在大陸收藏家的實力不斷增強,發現寶貝的能力也看漲,只要作品好,就算是以比原先高出幾十倍的價錢收購也在所不惜。”周野介紹,“實際上壽山石每一件石頭都是不可複製的孤品,因此它的價值只會不斷提升。”
“目前回流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方面許多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家,都以高出原來幾十倍的價格把以前低價出售給香港、台灣甚至是國外的壽山石作品收購回來;另一方面則是雕刻師到石頭原產地蒐集原材料,將原先那些粗加工的石頭進行二次創作。實際上回流的本質不在於石頭,而是石頭的工藝。”周野介紹,福建雕刻藝術在全國排名都是名列前茅的,甚至可以稱之為文化雕石的集散中心,是個工藝美術大城。
工藝美術大師陳國光認為,正因為壽山石的收藏熱,帶動了蒼化石、巴林石、青田石等四大文化石收藏熱。
“目前,福建的壽山石市場,如果有家世界500強的企業能獨具慧眼,就能促進整個行業的大發展。”陳禮忠希望藉此次壽山進入世博的機會,能將帶動其行業,讓更多只在乎、只懂鑽石、瑪瑙的西方人的眼神“看”過來。讓世界都來認識這頻臨絕滅的珍品,希望能在世界掀起壽山石收藏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