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相食》
基本解釋
拼音:yìzǐérshí
漢語成語,意思是:父母交換子女來吃。“易子而食”中的“易”是交換的意思,自己的子女不忍心吃,只好用交換的方式殺食以充飢;由此引申指災難中災民的悲慘境況。
典故
該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宋楚兩國交戰,楚國軍隊在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九月,包圍了宋國都城,可是久攻不下。到了第二年五月,楚軍在宋都外大修營寨,想長期圍城。宋國害怕了,就派華元在夜間來到楚軍營地,他對楚將子反說,我們國君讓我告訴你:“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這句話意思是說,我們都城現在因為圍困已經絕糧斷炊,只好互相交換孩子吃,劈開人骨頭當柴燒。
成語出處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示例
有的是報告災荒的嚴重情形,充滿了赤地千里、人煙斷絕和~等觸目驚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