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
2010年,美國Starz電視台投入巨資製作了以古羅馬奴隸大起義為背景的《斯巴達克思:血與沙》(Spartacus: Blood And Sand)。雖然講述的是歐美國家家喻戶曉的角鬥士奴隸斯巴達克思的故事,電影也有多個版本,但這部古裝劇集場景規模宏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情節鋪陳步步為營,不失為一部看點多多的新劇。一經播出,立刻以55萬收視人數改寫了Starz電視台劇集首播收視紀錄,第二季也已提前獲得預訂。
劇情梗概
曾經擁有自由身的特雷斯戰士斯巴達克思被迫與妻子分離,並成為奴隸角鬥士。他的訓練師、精神導師多科特教會斯巴達克思格鬥技巧以及做人的根本;主人巴蒂塔斯及其妻露迪雅則想盡辦法利用他。
人物
| |
模仿《羅馬》、《角鬥士》
《斯巴達克思:血與沙》主要圍繞斯巴達克斯的身世以及他英雄傳說的起源展開。從劇情上看,《斯巴達克思:血與沙》還是不錯的,雖說觀眾尚不至於把該劇當作正史對待,但這部電視劇的造型、服飾以及場景,仍足以讓人大飽眼福。如今許多美劇都是以拍電影的要求來打造的,大量細節和要素都能夠經得起檢驗。不過,網上也有美劇迷認為,這部電視劇前幾集的場地都局限於小小的角斗訓練場,最多拉幾個三維遠景,此外有些場面效果也不夠逼真,比如一大團血看上去就像油漆一樣。其實,這是為了營造出一種繪本風格的血腥畫面,倒不一定是導演或資金等問題所致。
《斯巴達克思:血與沙》的問題在於,正如電視台宣傳所稱的,它集合了《羅馬》 、《角鬥士》和《300勇士》的特點,因此反倒降低了電視劇本身的新鮮值。不錯,《斯巴達克思:血與沙》的尺度相當大,無論是角斗場上望過去猶如排山倒海般的“清涼”女人,還是活生生切下人頭的長鏡頭,都十分駭人聽聞。然而,這些很黃很暴力的元素看上去又和這幾部影視劇不無相似,乃至被諸多資深影迷指責有抄襲之嫌。想想也是,只要看過《羅馬》,也許不會為《斯巴達克思:血與沙》中的奢靡華麗景象所折服,而把《300勇士》中大量運用的慢鏡頭搬到《斯巴達克思:血與沙》,雖說效果仍然很不錯,只怕觀眾也不會感到太多新奇。
至於劇情設計本身,斯巴達克斯為了深愛的女人而奮起反抗,可謂本劇一個虛構的亮點。這讓人在歷史以外,看到了這個男人之所以變得如此強大的力量來源。可正因如此,這部電視劇也落入了“為愛走天涯”的俗套,同時讓人對古代人的愛情觀有所疑惑——在一個混亂的年代,斯巴達克斯能否始終不渝地堅守愛情,這一點確實值得懷疑。當然,這只是一部虛構歷史劇,倒也不必吹毛求疵。只不過,反覆地追溯兩人相愛的鏡頭讓觀眾感覺有點厭倦而已。這讓電視劇本身的情節變得有些拖沓,特別是每集都圍繞著一場角斗而展開,這就像觀賞戴著古代頭盔的美式摔跤一樣,顯得匠心太重——好在從第6集開始,劇情將有較大改觀。更何況,大家都知道斯巴達克斯終究是要反的,而第一季總共13集,這么演下去啥時才能看到他揭竿而起?把大家的胃口吊得太高,這也讓人稍感不爽。
美劇觀眾口味刁要求高
應該承認這部電視劇本身並無重大的結構性缺陷,如果看上去有什麼不妥,更多可能是觀眾口味越來越刁的緣故。這是美劇高度商業化的長處所致,卻也是一個難以化解的兩難問題。美劇的類型化非常細緻,有不同偏好的觀眾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劇集。
反過來,正因為美劇的高度工業化,觀眾也越來越不滿足於一般的類型化劇情設計,從而提出更多的要求。想在美劇這一龐大消費市場中站穩腳跟,贏得比較好的口碑,確乎難之又難。像《斯巴達克思:血與沙》這部糅合諸多要素打造的,在拍攝尺度上大膽挑戰觀眾審美底線的新劇,仍然有不少觀眾感覺不新鮮,由此可想而知美劇競爭之激烈和殘酷。《斯巴達克思:血與沙》的收視率還在不斷攀升,但是相對其他經典美劇而言,這樣的收視率其實並不算高。不過,就內地電視劇行業來看,《斯巴達克思:血與沙》稱得上是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劇集,或許,美劇真的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美麗傳說。
相關:電影《斯巴達克思》(1960年)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勞倫斯·奧利弗、瓊·西蒙斯、查爾斯·勞頓、彼得·烏斯蒂諾夫
簡介:根據霍華得·伐斯特1952年的小說改編而成。小說詳細敘述了發生在公元前73年的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一個角鬥士帶領自己的奴隸夥伴們起義反抗羅馬帝國的故事。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電影僅開拍一周以後接替了安東尼·曼恩的位置擔任電影的導演。電影耗資1.2億美元,在當時算是絕對的大製作。電影獲得了6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男配角(彼得·烏斯蒂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