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超強讀心術:身體語言》

《教你超強讀心術:身體語言》

人與人的溝通,往往是無聲勝有聲。《身體語言:教你超強讀心術》包含七個篇章,循序漸進地引領各位認識肢體語言,我的目標是一體兩面:1、自我控制,以求身體能表達正確的訊息;2、解讀對方,以求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增進人際關係。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各種小欄目與惟妙惟肖的解讀插圖:
“智慧小語”——溝通、交往的經驗總結
“小心誤區”——揭秘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性錯誤
“你問我答”——具體問題的當下解決與活學現用
“咖啡時間”——輕鬆的自我檢測,加強記憶
無聲的非語言信號,往往揭示出人們內心深處的動機和情感,比如恐懼、誠實、喜悅、猶豫、沮喪。即便是最為微妙的手勢或舉動,比如你的同事如何站立,如何進入辦公室,這些都在表達他們的信心、自我價值以及可信度。同樣,你坐著的姿勢,或者你看人的方式,也會暴露你真實的意圖,這點連你自己恐怕都沒有意識到。

內容簡介

人與人之間,時刻都在互相傳達訊息,整個傳遞的過程中,語言的力量其實很微弱,大部分時間都是肢體在說話。肢體語言是最基礎的溝通元素。本書就是讓大家知道如何讓肢體說該說的話,引導大家成為人人都是解讀肢體語言的專家;不僅僅是讓自己的肢體能言語得體,更懂得解讀別人的無聲語言。為各位開展全新的溝通方式,讓全身上下各個部位取代嘴巴,成為日後溝通訊息的主角。

作者簡介

詹姆斯·博格(JamesBorg),英國商業心理學家、人際關係技能培訓師。他9歲時對魔術和“讀心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幾年後,他成為了魔術圈中最年輕的成員之一。他認為我們可以從魔術師的技巧中學到很多,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所關注對象的了解。加強說服他人的能力。本書和另一本書persuasion已分別由英國皮爾森集團、《金融時報》集團出版。出版後即成為暢銷產品。其中《說服》第二版銷售15萬冊。《身體語言》上市一年。也銷售了5萬冊。
譯者簡介:
林伊玫,1969年生在台北市。1991年後常駐美國。目前一家四口定居於賓州郊區的朱古力故鄉。白天任職於賓州政府預算部門,是個安分守己的小會計;晚上則是資深文字堆砌工,曾經在幾個文學網擔任版主。平時若有閒暇時間,彈彈琴、唱唱歌、做點沒什麼用的手工藝品。以此自娛自樂。不過大半時間是給小孩當免費司機。自認眼下最大成就是擁有兩個省心的孩子。放羊媽很幸福,並且希望這種幸福能長長久久。

目錄

作者序Ⅰ
導讀如果你真的了解我1
1此時無聲勝有聲13
2你看到了嗎?31
3你聽到了嗎?69
4四肢的行為85
5謊言125
6親和力147
7肢體的悄悄話157
附錄:記住身體語言的遊戲規則169
肢體語言的七大原則 180
後記181

前言

也許該這么問,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
在心理學的領域裡,幾乎沒有比肢體語言更吸引我的課題了。從下個章節開始,我將利用七個篇章,逐步介紹和解讀“肢體語言”;從練習使用眼睛和耳朵開始,漸漸深入到討論人類心態的外在表現。當然,在你看懂別人的同時,你也看懂了自己;如此一來,定能給你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
不過,肢體語言是心理學的一個項目,絕對不要期盼出現一加一等於二的公式。既然是個跟人打交道的事兒,也就是說跟宇宙間最複雜的系統過招,因此在發表任何一個結論之前,必須要蒐集並分析大量的人類行為資料,才能避免犯下編號10T的錯誤。
編號10T錯誤,是轉換自英文:ID10T,仔細看一下,你大概已經看出來這個單詞就是idiot(傻瓜)。
達?芬奇有句名言:一般人都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行為舉止不經大腦,甚至說話也是脫口而出。
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常常如此?對不感興趣的事情,任憑他人口沫橫飛,也不過是雁過寒潭。
問題在哪兒呢?一個人可以指揮自己的嘴巴說什麼話,但是很難全面控制身體語言,常常是嘴巴在說謊,而身體其他上千條肌肉卻背叛了嘴巴。記得學校老師教過的嗎?人體有許多肌肉是自主性的,根本不受大腦控制,所以,就算你自我感覺非常好,肢體語言卻可以泄露你的真實想法。
我先簡單總結肢體語言的重要性:
1.如果你想要聚焦眾人的目光,適當的肢體語言可以吸引更多關注,加深眾人對你的印象。
2.如果你希望每次溝通都能達到預期目標,讀懂別人無聲的訊息(暗示),你可以適時修正話題和溝通策略,順利向成功邁進。
肢體語言被認為是最值得信賴的語言,它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投影,透過我們不經意流露的大小動作,別人能讀到許多可能連我們自己都不察覺的秘密。在溝通的領域裡,如演講、談判等,言語只能用來表達資訊,而肢體語言則表達出情感和思想。
在現實生活里,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猜測別人真正的想法,企圖從對方的一舉一動里看出一點什麼端倪。然而,可能我們自己根本不知道,因為這一切觀察、歸納、結論的過程,幾乎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這也是為什麼這裡首先要談的是言行的一致性。想想自己平時的行為,當我們對某人產生不信任的時候,通常不是因為某人說了什麼,而是某人做了什麼。反過來說,我們也可能因為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而讓別人產生懷疑,甚至誤解。
所以,即使我們實話實說,但是因為幾個不當的行為舉止,造成他人在潛意識中認定我們不值得信任。而這些不當的行為舉止有哪些呢?多半是些細小壞習慣,挖鼻孔、抿嘴唇、手托著頭、咬指甲、手遮著嘴說話、隨便嘆氣、邊說話邊搖椅子……,不勝枚舉!這些很多都是無意識的習慣動作,很多時候也是無意識地做了,但是別人看在眼裡,那就隨便怎么理解了!
因為舉止錯誤而造成他人的誤解,本質上跟說錯話一樣難以修補,糟糕的是本人很難察覺或根本不知道!你是不是會覺得人家多心?不過是個習慣動作,值得想那么多嗎?我想我們可以做個換位思考:你正在主持會議,某人在下面不是挖鼻子,就是不停地嘆氣,你感覺如何?很煩吧!所以,為了不要給別人留下不正確的壞印象,從今天開始,丟掉這些壞習慣!記住,所有人都是“百聞不如一見”!

精彩書摘

1 此時無聲勝有聲
自幼及長,我們有過無數次與他人溝通的經驗,在整個交流的過程里,我們除了“聽其言”之外,必定也在“觀其行”,藉以聽到對方的話中話。既然我們知道別人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某種意義,所以也應該知道自身的舉止,對別人而言也代表著某種意義。
僅僅靠讀演講稿,我們是不可能說服對方什麼事的!如果是面對面的交流,我們會使用各式各樣的手勢、表情、調整與對方的距離等等方式,來加強言語的效果;即使是電話或網路交流,我們也會使用聲調或表情符號來加強效果。而這些用來加強效果的方式,通通可以稱為肢體語言。經由過去五十年研究的結論,肢體語言是人際交流不可少的工具,基本上能表現出以下四個方面:
·接受與拒絕;
·喜歡與討厭;
·感興趣與缺乏興趣;
·事實與杜撰。
如果我們在對方說話的同時,就能將上述四點分辨清楚,既不會在對方不感興趣的問題上浪費時間,且能及時針對聽眾的反應而適時調整話鋒,減少許多可能的尷尬場面,提高整個溝通的效率。在此,我想提醒各位,不管和誰溝通,無論遠近親疏,我們都要認真地聽和看,否則再怎么親密的關係也會漸漸疏遠。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