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

《撿漏》

《撿漏》是作家高琳,高華的作品之一。

(圖)《撿漏》《撿漏》

作者: 高琳高華 著
出 版 社: 朝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198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505419858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收藏/鑑賞 >> 收藏隨筆

編輯推薦

撿漏的傳奇,不過是眾里尋她千百度後那不經意的回眸,人生的機遇,卻是走遍千山萬水後一剎那的猛醒。就算是有命運的眷顧,就算是暗助的神明,也需把希望的種苗在肥沃的土地上遍撒,奇蹟,它總不會無比無故地在荒漠中生根發芽……

內容簡介

古玩行是一個充滿傳奇的行業。一面銅鏡,照一段顛沛歲月;一塊美玉,鎖一段啼笑姻緣:一張書法,抒一場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則奮進箴言;一張條案,訴幾多人生無奈;兩枚大錢,講一樁撿漏奇談。得一隻犀角杯,三生有幸;丟一隻黃釉盤,錯失百萬。拍案叫絕,是一段笑談,揮手抹去,是一曲辛酸。總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驚喜與失落,總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歡呼與嗟嘆。
那些美麗的企盼,在行業的起起落落間掙扎,那些心中的夙願,在人生的跌跌撞撞間盤桓。有多少的錯過,被痛悔打上深深的烙印;有多少的驚險,為財富加上美麗的光環。

目錄

1.誰是誰的江湖夢——一隻萬曆大缸的起落傳奇
2.一切皆有可能——厚道人與黃花梨條案
3.撿漏太難,那是謠傳——袁先生奇玉記
4.翻了100倍——天青釉洗與撿漏秘方
5.守得雲開見月明——與和田玉相伴的苦樂年華
6.外行也撿漏——拿不準的兩枚大錢
7.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把漏撿一兩位老人與一面銅鏡
8.傳說中的“緣”——與一隻紅釉瓶的巧遇
9.眼力是怎樣練成的
10.誰是二百五?——一隻不起眼的“平安扣”
11.最大的漏——一對鬥彩瓷盤帶來的機遇
12.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一張書法帶來的感悟
13.心有靈犀一點通——一隻犀角杯的故事
14.虎口奪食——智取鼻煙壺
15.這漏不撿都不行——錯不過的玉劍格
16.冤家路窄——一隻害人的永宣罐
17.天賜良緣——網上淘來的水彩畫
18.一顆大紅頂珠的他鄉流落
19.“蘿蔔白菜”與百萬瓷盤
20.“上陣父子兵”——關於一把青銅劍的歸宿
21.大漏不見,小漏不斷
附錄1.行話解釋
附錄2.全國各地古玩市場名錄

書摘插圖

騎白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還有可能是——唐僧。
撿了漏的也不一定都能賺鈔票,還有可能是——買教訓。
撿了漏應該長經驗啊,哪有買教訓的呢?是啊,一般人都是長經驗,可是這位譚先生——他不一般。
初涉古玩江湖
這事還得從四五年前說起,那時譚先生還沒有開自己的古玩店,還年輕得很,所以我們暫且稱他——小譚,
小譚的身世本和古玩沾不上什麼邊,但是他的運氣好,他遇到了一位很能耐的師傅,所以就誤打誤撞地進了古玩行。
小譚的這位師傅是收藏世家,改革開放後重操祖業,在古玩店也經營了些年,後來因為年紀大了,又孤身一人,看看棺材本也夠了,就關了店鋪,回家養老。“退休。之後,他打算收一個小徒弟。說是小徒弟,其實就跟個保姆差不多,主要是照顧他的生活,當然精神好的時候,他也可以教這小徒弟看點東西。那時小譚剛到南京投奔表哥,他年紀小,又沒有學歷,工作很不好找,正好表哥認識這位老師傅,就把他介紹了過去。
小譚是個細緻的孩子,又懂事又勤快。這位師傅對他十分滿意。精神好的時候,師傅就把自己留著的那些好東西教給他看,這個是什麼時期的,那個的朝代是什麼。一件一件的都記住了,以後都有用。最重要的還不光是眼力,還有經商的規矩與經營的門道。你別著急,我以後慢慢地教給你。
可是,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師傅這一肚子的本事,只給小譚傳授了兩年,他老人家就駕鶴西去了。師傅的弟弟把他留下的好東西全都捲走了,又賣了房子。小譚不但丟了工作,而且連個住處也沒有了,無奈之際,他只得獨自出來打拚。
如今的小譚,已不是昔日剛來南京時那個落魄的小孩子了。憑著師傅這兩年的教授,他已能獨自鑑定一些比較典型的明清器物,他立志,要開一家自己的古玩店。
但是,他開不了,因為他沒有本錢。就算有本錢,他還是開不了,因為他只從師傅那學到了一些很基本的鑑定知識,至於市場,至於經商,至於古玩行里的水有多深,師傅還沒有來得及教給他呢。所以,他現在最好的出路是——找個工作。 這樣,他就找到了楊青。
  楊青之所以願意收留他,是因為他和自己一樣年輕。兩個小伙子,年紀差不多,眼力也半斤八兩,所不同的是,幸運的楊青有個舅舅在天津開古玩店,無論是資金還是眼力上都給了他巨大的支持,而小譚那位經驗豐富、火眼金睛的師傅卻已撒手而去。
 楊青做人很厚道,他並沒有完全把小譚當雇員,而是與他兄弟相稱,甚至還允許小譚自己買點東西放到店裡去賣。一般哪個古玩店的老闆能允許雇員這么做啊?
但楊青,就認為小譚是兄弟。
  這樣,小譚一般留在店裡看攤,有空的時候,自己也到外面收點東西,沒錢買大件的,就買小件,賺點差價,心裡也挺美。
  漸漸的,小譚就對古玩市場有了一些了解,越了解,他就越覺得這個自己在行外時看著波瀾不驚的古玩行,居然不但風急浪大,而且遍布暗礁。最讓他頭疼的倒不是東西的真假,他可以只選擇自己看得準的買,最讓他皺眉頭的是市場的價格,一眼真一眼假差之千里不說,就是同樣都認為是真的東西,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給出的價格,也會相去甚遠。所以,對於市場價格這件事,還真得慢慢了解。機會不等人
但機會總是不等人,它說來可就來了。就在一天下午,小譚接到一個電話,是找楊青舅舅的,請他幫著去看件東西,楊青的舅舅在天津呢,沒過來啊,對方說那讓楊青來看看也行。楊青也正忙著呢,就跟小譚說:“你去一趟吧。”
小譚也沒多想,掛了電話,匆匆趕往電話里說的那處小院。
進了小院,看到側面的小屋裡挺熱鬧,四五個人圍著一口青花缸指指點點,爭論得挺激烈。給他打電話的人和他有過一面之緣,見他進來,有點失望,只輕輕點了點頭,就又把目光收回到了缸上。別人都不認識他,見他年輕,穿著也樸素,更不會去理會。但是,“人不可貌相。絕對是句真理,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上去不諳世事的小伙子,這回可撿了個不小的漏。
小譚的到來使剛才的爭論暫停了一下,但馬上又恢復了熱烈的狀態。小譚站在門口靜靜地看著,屋裡一共五個人,四個人辯論賽似的對著此缸各抒己見,一個人只聽,不說話,手裡夾著根煙,不住地吸。
小譚不好意思擠到前面,只好站在外圍晃著腦袋,虛著眼睛對這隻缸左看右看,隔著一圈人,隔著繚繞的煙霧,小譚看著這隻缸,只覺得眼熟,後來忽然一拍腦門,明白了七八分。他也不說話,一邊看,一邊聽著大家的爭論。
  這次的爭論很有意思,對這口缸的斷代,四個人有三個看法,每個人看法都和小譚的不一樣,但又都說的有根有據,十分有理。
大鬍子,一號辯手(聲音洪亮,底氣十足,一看就是個北方大漢):“萬曆!。只這一嗓子,就把小譚震住了,果然好眼力,君子所見略同。小譚暗挑大指。可這大指還沒挑起來呢,就又縮回去了。只聽大鬍子說道:“萬曆!扯呢!怎么可能是萬曆的?你看這缸哈,造型呆板,沒有古拙之氣。青花發色灰暗,釉色不夠飽滿,畫工也比較死板,多有敗筆,(小譚心說,您看沒看畫工啊就說,這哪有敗筆啊?)修胎不整,胎質粗糙(也不知道他看過胎了沒有),定是贗品無疑!”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比現在電視台那些鑒寶節目中的專家還自信,還有派頭。小譚把暗挑大拇指改成暗挑小拇指了,心說:唉,這是一。棒槌。。什麼是“棒槌”呢?就是外行、菜鳥,不怎么摸門,和針比,缺眼兒。總之是貶義詞就對了。
  那這大鬍子說的不專業嗎?說實話,還真挺專業的。鑑定瓷器最重要的幾個方面他都說到了:一看造型、二看彩料,三看釉色,四看紋飾,五看胎質。其實還有一項是看款識,但這缸沒有款識,也就只得作罷,不過,話說的雖專業,您倒也看看東西再說啊,以上的贗品特點,這缸哪一點對得上號啊?死背書哪行?讓人笑話了不是。但是,可不要小看了這位大鬍子先生,他可不是只背書不收藏的紙上談兵者,他的藏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買進的價格,都足以讓這間小屋裡所有的人咂舌。而且到了最後,正是他,一手促成了小譚的這次撿漏。
他的背景說起來話長,咱們一會兒再說,現在辯論會正激烈呢,咱先接著說辯論會。
小眼鏡,二號辯手(細聲細氣,斯斯文文,一看就是知識分子),這位二號選手對於大鬍子不看東西就發表言論的行為很是不屑,但他也認為東西不對。他可是仔細地看過東西以後才謹慎的得出這個結論的。
“這缸釉質肥厚,賊光仍然較盛(釉質肥厚、釉色閃青是萬曆器物的典型特點,怎么變成賊光了呢),雖然有磨損痕跡,但是只有半周磨損(是,這缸估計是放在牆角的,還有半圈磨不著),應該是刻意作舊所為。再有,大鬍子還忽略了一點,就是這缸‘打手’(。打手。就是說手頭沉,拿在手裡掂量,手感太重)。幾百年了,怎么還會這么沉呢? (怎么不會這么沉呢?這么厚的胎,這么大的個兒,好歹也是瓷的啊。又不是枯木,還能酥了不成?)只有現在的仿品才會用這么細膩的瓷土,才有可能這么重。還有,用放大鏡看氣泡,釉泡也不夠細密(怎樣算細,怎樣算密?也不知道他都看到了些什麼)。所以——東西新。
一直在抽菸的那個人手中的煙剩了個菸頭,他把它狠狠地摁死在菸灰缸里,然後又點燃一根新的。
三號辯手出場了,這是一個小瘦子。性格溫和,說話慢悠悠的:“我覺得應該不新,明顯是仿萬曆的(為什麼說仿啊?怎么就不看本朝呢?)可能是民國仿的。萬曆的東西,一是康熙仿的比較多,一是民國仿的比較多,我看是民國。您看呢,梁總?”
梁總就是給小譚打電話的那個人,他皺著眉頭,仿佛自言自語:“萬曆的風格是沒什麼問題(有點靠譜了),但我覺得是康熙仿(怎么就不敢看真呢?急死誰!)。我有件康熙早期的東西,青花發色挺像的,也是這樣灰藍灰藍的。康熙仿萬曆五彩的東西也比較多,但也仿青花。我看這青花的發色灰藍灰藍的,就是康熙的,可是這畫工又比較軟……。說到這兒,他忽然想起什麼,衝著小譚說;“哎,對了,來,你也來看看。”
小譚這才有機會走到近前,上手看這件東西。只見這缸高約40厘米,口徑約有50厘米,器型有一點不周正,但基本沒有傷。缸上的圖案是三條栩栩如生的魚游於繁密的水藻之間。其青花發色藍中偏灰,釉質厚實溫潤,白中閃青。小潭把它輕輕搬倒,看了看底部,底是砂底,底足邊緣有一片很小的磕,露出的胎體潤澤如絲綢。小譚又一手扣缸底,一手托缸沿,用力把它向上提了提,的確很重,但並沒有什麼打手之感,有的只是熟悉與親切——它和師傅家那半隻萬曆殘缸實在是太像了。
想起師傅,小譚忽然覺得一陣難過,眼窩一熱,竟差點滴下淚來。
看到他難過的樣子,抽菸的那個人再次把手裡的菸頭狠狠地摁死在菸灰缸里:“有什麼話,你就直說吧。說實話,這缸是我從一個拆遷戶那買的,說上輩兒留下的,什麼年代他們也不知道,搬家不方便,就賣了。我花5000買的,可能是被騙了,不過有什麼話,就請直說,這點錢,我還賠得起。”話雖這么說,可是那也心疼啊,就,沖他那一臉的嚴肅,小譚也不敢輕易開口。
又看了一陣,小譚終於堅定了信心,放好大缸,朗朗說道:“萬曆本朝!”
……

書摘與插圖

(圖)《撿漏》《撿漏》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