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 雞舍謀殺案)改編,一位單身 工薪階層女子克里斯蒂娜,因加班把孩子留在家裡,回家後兒子就不見了。警察先是拒絕在24小時內接受報案,之後案件也遲遲無進展。直到5個月後,警方突然告訴Christine幫她找到了兒子,並帶大隊媒體到火車站接他,儘管當時Christine就看出那個男孩不是自己的兒子,但小男孩卻一再堅持是她兒子,警長也竭力勸說可能是離開兒子太久,認不出來了。就這樣,報紙到處是母子重逢的訊息,洛杉磯警方也就此挽回些面子。但克里斯蒂娜根據身高、包皮和牙醫及老師的判斷,認定這孩子一定不是她的,希望警方繼續尋找兒子,卻遭到拒絕,還被當成精神病關進了 瘋人院。克里斯蒂娜這才發現,這裡很多女人都是因與警察作對被關進來,只有保證不再找麻煩才能放出去,藉以強權掩蓋真相,充分顯示警方對女性的歧視與不公,為所欲為的卑鄙做法。還好,站在Christine一邊的有一向鄙視警方的牧師Gustav Briegleb 及精神病院遭受警方同等待遇的妓女,及很多同樣對警方不滿的民眾們,幫助Christine從一個束手無策的弱女子,成為站上法庭與洛杉磯警方對薄公堂的鬥士。而另一方面,兒子的下落也因一個變態殺手的落網逐漸水落石出。兒子本來有逃跑的機會,但為了扶起摔倒的另一個夥伴毅然返回了殺手的農場,從此再無音訊。最終,州政府廢除了讓克里斯蒂娜進精神病院的第12條法律, 警察局長被降職警長被永久免職。克里斯蒂娜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兒子,但直到去世也沒有找到。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Christine,Collins | 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Jolie | 牟迦論 | ---- |
Walter,Collins | 加特林·格里菲斯/Gattlin,Griffith | ---- | ---- |
Rev,Gustav,Briegleb | 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Malkovich | ---- | ---- |
Captain,J,J,Jones | 傑弗里,·多諾萬/Jeffrey,Donovan | ---- | ---- |
Ben,Harris | 弗蘭克·伍德/Frank,Wood | ---- | ---- |
Chief,James,E,Davis | 科魯姆·費奧瑞/Colm,Feore | ---- | ---- |
Arthur,Hutchins | 戴文,·康提/Devon,Conti | ---- | ---- |
Detective,Lester,Ybarra | 麥可·凱利/Michael,Kelly | ---- | ---- |
Examination,Nurse | 瑞琪·琳德赫姆/Riki,Lindhome | ---- | ---- |
Patient | 黛爾·迪奇/Dale,Dickey | ---- | ---- |
Gordon,Northcott | 傑森·巴特勒·哈納/Jason,Butler,Harner | ---- | ---- |
Sanford,Clark | 艾迪·阿爾德森/Eddie,Alderson | ---- | ---- |
Carol,Dexter | 艾米,·萊安/Amy,Ryan | ---- | ---- |
Dr,Jonathan,Steele | 丹尼斯·歐哈拉/Denis,O'Hare | ---- | ---- |
News,Vendor | 扎奇·,米爾斯,/Zach,Mills | ---- | ---- |
S,S,Hahn | 傑弗瑞·,佩爾森,/Geoffrey,Pierson | ---- | as,Geoff,Pierson |
Winslow,Boy | 戴文·吉爾哈特/Devon,Gearhart | ---- | ---- |
Man,on,Jury | 多米尼克·鄧恩/Dominick,Dunne | ---- | ---- |
James,Nesbitt | 蓋布瑞爾·施瓦倫斯道克/Gabriel,Schwalenstocker | ----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布萊恩·格雷澤Brian Grazer、朗·霍華德Ron Howard、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
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
編劇 | J·麥可·斯特拉辛斯基/J. Michael Straczynski |
攝影 | 湯姆·斯特恩Tom Stern |
視覺特效 | 麥可·歐文斯Michael Owens |
主要配音 | 牟迦論、王利軍、楊波、孟剛、孟令軍、趙鑫孟超、宋麗松、宋美玉、楊宏、陳揚、白靜利 |
翻譯 | 張紹暉 |
導演 | 楊波 |
錄音合成 | 薛喆 |
字幕 | 曹海卿 |
劇務 | 呼嘯 |
技術 | 楊維 |
製片 | 高丹 |
監製 | 賈琪、李健 |
角色介紹
克里斯蒂娜·科林斯 演員 安吉麗娜·朱莉 單身工薪階層女子,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敢於和聲名狼藉洛杉磯警方作鬥爭,雖然被關進精神病院,卻依舊不屈不饒,一個堅強、向男權和腐敗勢力抵抗到底的女英雄。在古斯塔夫以及成同樣在精神病院遭受警方同等待遇的妓女的幫助下,站上法庭與洛杉磯警方對搏公堂。 | |
古斯塔夫·布里格勒布 演員 約翰·馬爾科維奇 牧師,個人作風很怪異,說話很有趣,有思想有內涵。是一個正義的人,勇於與邪惡的實力作鬥爭,在克里斯蒂娜·科林斯被洛杉磯警察管徑精神病院的時候,一直是他在克里斯蒂娜·科林斯身邊給予幫助,並在法庭上與道標惡勢力的洛杉磯警方對薄公堂。 | |
警察局長 演員 科魯姆·費奧瑞 洛杉磯警察局局長,邪惡勢力象徵,以強權掩蓋真相,對女性歧視與不公,為所欲為,卑鄙無恥,為了挽回警察局威信用假兒子欺騙克里斯蒂娜。 |
幕後花絮
1、本片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1997年以來第一次跳出華納兄弟的懷抱改投環球旗下拍攝的電影。2、本片是2008年坎城電影節的參賽片。
3、該影片本來並不在坎城電影節的競賽名單之內,直到伊斯特伍德本人確認可以出席參加電影節,影片才被確定會參賽,而此時離電影節開幕還有一周的時間,影片仍在剪輯室里進行後期製作。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類別 | 接收方 | 結果 |
---|---|---|---|
2009 | 第81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 安吉麗娜·朱莉 | 提名 |
2009 | 第81屆奧斯卡獎-最佳攝影 | 湯姆·斯特恩 | 提名 |
2009 | 第81屆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 | James J. Murakami、蓋瑞·費蒂絲 | 提名 |
2008 | 第6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提名 |
2008 | 第66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安吉麗娜·朱莉 | 提名 |
2009年 | 第66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電影配樂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提名 |
2009年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安吉麗娜·朱莉 | 提名 |
2009年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提名 |
2009年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劇本-原創 | J·麥可·斯特拉辛斯基 | 提名 |
2009年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攝影 | 湯姆·斯特恩 | 提名 |
2009年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服裝設計 | Deborah Hopper | 提名 |
2009年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音效 | Walt MartinAlan Robert Murray | 提名 |
2009年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剪輯 | Joel CoxGary Roach | 提名 |
2009年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藝術指導 | James J. Murakami蓋瑞·費蒂絲 | 提名 |
2009年 | 土星獎-最佳女主角 | 安吉麗娜·朱莉 | 獲獎 |
2009年 | 第35屆土星獎-最佳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提名 |
2009年 | 第35屆土星獎-最佳編劇 | J·麥可·斯特拉辛斯基 | 提名 |
2009年 | 第35屆土星獎-最佳服裝 | Deborah Hopper | 提名 |
2009年 | 第35屆土星獎-最佳配樂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提名 |
2009年 | 第35屆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提名 | |
2009年 | 第11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劇情電影女演員 | 安吉麗娜·朱莉 | 提名 |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發行/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發行/上映時間 |
---|---|---|---|
法國France | 2008年5月20日 | 芬蘭Finland | 2009年1月9日 |
美國USA | 2008年10月4日 | 巴西Brazil | 2009年1月9日 |
瑞士Switzerland | 2008年11月12日 | 冰島Iceland | 2009年1月9日 |
比利時Belgium | 2008年11月12日 | 新加坡Singapore | 2009年1月15日 |
義大利Italy | 2008年11月14日 | 德國Germany | 2009年1月22日 |
英國UK | 2008年11月26日 | 韓國South Korea | 2009年1月22日 |
以色列Israel | 2008年12月4日 | 挪威Norway | 2009年1月30日 |
荷蘭Netherlands | 2008年12月4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2009年2月5日 |
烏克蘭Ukraine | 2008年12月4日 | 埃及Egypt | 2009年2月11日 |
西班牙Spain | 2008年12月19日 | 紐西蘭New Zealand | 2009年2月12日 |
葡萄牙Portugal | 2009年1月8日 | 中國香港Hong Kong | 2009年2月19日 |
保加利亞Bulgaria | 2009年1月9日 | 墨西哥Mexico | 2009年2月27日 |
影片評價
該影片從人物設定和主要劇情來看,《換子疑雲》是一部個體反抗強權的英雄主義電影作品,但其深層內涵卻指向了對男權中心主義的揭示和批判。該作品的這種隱性批判從私人家庭生活空間、社會公共活動空間和宗教神學等三個層面逐層展開、漸趨深入,將女性所遭遇的種種性別不公和歧視以一種溫婉含蓄卻百折不撓的姿態揭示出來。作品對男性"責任"意識的重新解讀和對宗教男性化傾向的隱性批判,尤其能豐富人們對男女關係的重新認識。稍有遺憾的是,該作品對男性中心主義問題的審視還沒能跳出二元對立的性別框架,這就使得該作品雖然有了批判的深度,但卻缺少了建設的價值。(《世界電影》評)影片除了“真相”外,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對《換子疑雲》的處理是很有野心的,隨著故事的進行,電影不斷的變換著類型和主題,一開始看似關於兒童失蹤的犯罪影片,卻同時通過“調包”孩子來控訴洛杉磯警察為提高形象、不顧真相、滿嘴謊言、忽略百姓利益、強權行事的惡劣作風。而隨著故事發展,女主角看到了洛杉磯警察對於女性和弱勢全體的不公平待遇,開始主動反抗,並堅持要作為代表,向腐敗的強權勢力宣戰,討回公道,這時電影似乎又變成了女權主義色彩濃厚的女性奮鬥影片。塑造一個女性英雄及揭露當時執法部門黑暗這兩點也成為故事的重心,只不過類似內容在過去影片中並不少見,鑒於此《換子疑雲》雖然是一件水準頗高的電影藝術片,也仍然具有伊斯特伍德風格,卻難以耳目一新。
即使不能再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帶來一尊奧斯卡獎,卻絕對是一部精品,顯示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寶刀不老和對藝術的嚴謹追求,更顯示出他的慧眼獨具。觀看《換子疑雲》是一段豐富的情感歷程,壓抑,揪心,也許從中得不到太多感悟和可探討的內容,但大腦和內心在這兩個半小時內,都會為這部外表精心雕琢,內容跌盪起伏的故事牢牢拴住,看完後會有一種精神馬拉松之後的疲憊,到結局也未讓人有一絲一毫如釋重負的感覺。(鳳凰網評)
該影片通過對母親和殺手兩方面的的描寫理清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最後使其兩條線索合為一體。影片涉及了母愛、任性、法制、社會等各個不同主題,且處理的很好,沒有加入生硬的雕琢或可以的修飾。客觀、地調的敘事中,影片想要表達的內涵自然流露。(《人民法院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