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導讀
13歲那年,他從印尼回到祖國,在愛國華僑陳嘉庚創辦的集美中學就讀。長大後他走進新中國新聞事業成為中國新聞社的一名攝影記者,為新中國新聞事業鼓與呼。然而歷史的陰差陽錯他成了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一名個體戶創業香江。他對母校對祖國深情矢志不渝。10多年來,為母校新建教學樓捐資,為集美校友總會助學基金捐款,為集美醫院捐車,為集美報社設新聞基金等等,捐資總額達到500多萬元。他的名字叫杜成國,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照相個體戶、香港集美校友會副會長。第一章少年時期的杜成國
1953年,印尼開往中國香港的一艘郵輪上,一位13歲的小男孩和一群孩子一起面對大海歡呼“印尼!再見了。”那孩子就是本畫冊的主人公杜成國。那一年13歲的他告別了在印尼的親人,回到祖國學習中國語言文化。
茫茫的大海,一望無際。巨大的客輪在海上就像一葉扁舟。整整飄泊了12個日日夜夜,終於到達了中國香港九龍。一下船,杜成國和那群孩子一起被安排上了一部背著木炭包的汽車上,他們要往廈門集美,一個叫陳嘉庚的大華僑創辦的集美中學讀書。汽車在蜿蜒狹小的公路上顛簸兩天兩夜,終於到了終點站廈門集美。
少年時期的杜成國就這樣開始在集美中學進行為期6年的學習,留下了難忘的歲月記憶。
1953年,杜成國回國時,隨身攜帶了一架德國造的單鏡頭照相機。他愛好攝影,這架照相機伴隨苦他在集美中學變過了6年難忘的時光,也為他後來成為新中國攝影記者打下了基礎。然而最令他難忘的是為校主陳嘉庚照相,與合校主陳嘉庚合影。
那一天,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記者楊北釗來到集美中學採訪歸僑學生,杜成國陪著他一路走到鰲園,這時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僑聯主席的陳嘉庚先生,正好在鰲園視察建設工作,在接受中國新聞社記者的採訪後陳嘉庚對杜成國說,來,這位小同學,大家一起合個影。當時只有四個人要怎么合照7杜成國趕緊支起腳手架,杷照相機架好設在“自拍”上,他讓陳嘉庚先生站好後,按下自動快門,然後站過去在楊北釗旁邊,留下了一張十分珍貴的歷史照片。幾十年來,杜成國一直把與陳嘉庚先生一起合影的照片帶在身邊,成為傳承嘉庚精神努力學習和工作,報效祖國的巨大動力。
作者簡介
王文津,資深媒體人,主任記者,主任編輯高級職稱,廈門市集美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先後出版《發現集美》、《見證集美》、《我的第三隻眼睛》、《足跡》、《失地農民新家園》、《中國杏濱》基本信息
作者:王文津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開本:787×1092mm1/12
印張:9
版次:2013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1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