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的父親張恨水》是張伍的著作,它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了解了大作家張恨水,其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容,例如張恨水與妻子周南的婚姻,從兩人相識到相愛,文章說:“父親認識了母親,而且是一見鍾情,母親是父親的讀者,很欣賞他的才華,兩人很快便墜入情網,婚後,父親用詩經第一章,為母親易名周南,從此母親便以此名行之於世。 ”同樣也有許多張恨水不平凡的經歷,本書確實是故事性強,可閱讀性強.
內容簡介
父親不僅寫得多,而且所寫的小說一經發表,就會立即引起轟動。在讀者群中有《金粉世家》迷、《啼笑因緣》迷、“張恨水”迷。更令人吃驚的是,父親能夠同時寫多部小說,最多時,可以同時撰著七部長篇連載小說;不但如此,他從不寫草稿,都是在稿紙上一揮而就,早年用毛筆楷書,字跡工整,不潦草,很少塗改。四十年代以後,改用鉛筆複寫紙撰稿,一式兩份,字跡端正清楚,看過他手稿的人,都激賞不已。
張恨水的一生,像一部絢麗多彩的傳奇,讀起來令人敬佩,令人驚奇,令人扼腕,也令人嘆息。在他生活的七十多年間,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經歷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中國各個歷史階段,這巨大的社會變遷,又和他坎坷漂泊的一生緊緊地交織在一起。目錄
序言一 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
二 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
三 老書房的苦澀記憶
四 青年時代的摯友
五 主編《夜光》與《明珠》
六 《春明外史》的“外史”
七 民國的“《紅樓夢》”
八 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
九 父親和母親的婚姻
十 結婚紀念照的故事
十一 難忘的水鄉“蜜月”
十二 “北華美專”與西北游
十三 以筆當槍的抗戰者
十四 創辦《南京人報》
十五 “國如用我何妨死”
十六 最後關頭的《最後關頭》
十七 《水滸新傳》與《八十一夢》
十八 蟄居川東的生活情趣
十九 艱難歲月中的茅屋風光
二十 真人真事寫《虎賁萬歲》
二十一 舉家東歸 一路福星
二十二 北平辦報擠破了櫃檯
二十三 北平“南廬”我們的家
二十四 京味十足的磚塔胡同
二十五 在北平的創作
二十六 巔峰之作《巴山夜雨》
二十七 病榻纏綿有3年
二十八 病中吟出的《病中吟》
二十九 恢復了寫作
三十 東南遊與西北行
三十一 在中央文史研究館的日子
三十二 情深意篤《悼亡吟》
三十三 父兼母職
三十四 在“文化大革命”中
三十五 父親最後的日子
關於張恨水
張恨水,安徽潛山人,原名張心遠,筆名“恨水”,取自李煜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1924年,張恨水因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長篇小說《金粉世家》、 《啼笑因緣》更將其聲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成功對舊章回小說進行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張恨水一生寫了約3000萬字的作品,中長篇小說達100餘部。他是由深受鴛鴦蝴蝶派影響的舊派小說向現代小說過渡的代表性作家。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共近4000萬字,現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他不僅是當時最多產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暢銷的作家,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之稱。
作者簡介
張伍,中國京劇院編劇,張恨水第四子,曾出版圖書《我的父親張恨水》。其父張恨水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最多產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萬字,中長篇小說達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稱著作等身。而建國後所修現代文學史對他的評價,也因他後期參與抗戰文學的創作而遠在其他民國舊派小說家之上。精彩文摘
父親一生對飲食衣著都極其隨便,自奉甚儉,如果說有什麼“奢侈”的嗜好,那就是喝茶了。他的茶是“喝”,而不是“品”,不需要美器,也不用文火細煎,是純純粹粹的“解渴”,但是茶要濃要苦。他不喝香片段預告茶,認為用花熏茶,茶香均無,而花香大厭,實不足取,所以只喝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和家鄉六安的瓜片。他對我說:“好茶是苦中有甜意的回味,這就是上品;好詩也是苦中有甜味,兩者是一樣的。詩無回味,就不能算是詩了。”…… 還有一次父親帶我到西單吃小館時,在電車上,遇見一位衣著樸素、約摸五十多歲的人,父親主動熱情地打招呼,問他身體怎么樣等。那人則略顯拘謹地說:“還好,還好。”父親又讓他多多保重。等我們下車後,我才憋不住地問“那位先生是誰﹖”父親回答:“顧執中。”我大吃一驚,原來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右派”顧執中先生! ……父親年紀大了,病後行動不便,母親逝世後,更是深居簡出,他的老朋友便常來看望這位“老大哥”。他們聚在一起,熱鬧非凡,笑聲、辯論聲充滿了小小的書房。他們探究古典文學中的問題,如版本、作者身世、典故來源等等,各抒己見,常有妙解。父親總是默默地聽著他們的議論,聽到會心處,便嘿嘿地笑了。我們兄妹都非常願意聽這些叔叔的高談闊論,他們各個可稱為這方面專家,所談的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尤其是他們幽默的語言,更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