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使者特麗莎嬤嬤》

《愛的使者特麗莎嬤嬤》

《愛的使者特麗莎嬤嬤》是中國作協會員張潔的作品,本書是一部關於特麗莎嬤嬤的權威性傳記作品,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特麗莎傳奇式的一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愛的使者特麗莎嬤嬤》愛的使者特麗莎嬤嬤
《愛的使者特麗莎嬤嬤》是一部關於特麗莎嬤嬤的權威性傳記作品,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特麗莎傳奇式的一生,從阿爾巴尼亞的童年生活,到都柏林,再到加爾各答的大街小巷,向世人彰顯了她的愛、尊嚴和誠實!特麗莎嬤嬤出生在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18歲就離開家,來到印度加入了羅蕾托女修道會。在加爾各答,特麗莎嬤嬤被貧民區的悲慘景象深深打動了,於是成立了自己的傳教會——天主教仁愛傳教會,“向窮人、被家庭拋棄的人以及由於等級制度壓迫、宗教衝突、民族爭端或者種族歧視而受苦受難的人提供義務救助”。1997年,她的逝世讓整個世界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

本書目錄

幸福一家人
童年在戰火中
沒有爸爸了
像聖方濟各一樣
夢想翩翩的少女
與拉扎“分離”
一封印度來信
抉擇:艱難又堅定
羅蕾托修道院
特麗莎修女
一名真正的老師
“羅蕾托”內外
走出大圍牆
從摩吉提爾貧民區開始
樹下的露天學校
不再是一個人
臨終關懷院
仁愛傳教修女會
工作蓬勃發展
妙不可言
漫漫人生路
後來
橇樣名言
榜樣足跡(大事記)

本書看點

特麗莎嬤嬤出生在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18歲就離開家,來到印度加入了羅蕾托女修道會。在加爾各答,特麗莎嬤嬤被貧民區的悲慘景象深深打動了,於是成立了自己的傳教會——天主教仁愛傳教會,“向窮人、被家庭拋棄的人以及由於等級制度壓迫、宗教衝突、民族爭端或者種族歧視而受苦受難的人提供義務救助”。1997年,她的逝世讓整個世界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本書是一部關於特麗莎嬤嬤的權威性傳記作品,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特麗莎傳奇式的一生,從阿爾巴尼亞的童年生活,到都柏林,再到加爾各答的大街小巷,向世人彰顯了她的愛、尊嚴和誠實!

本書前言

在兒童的課外讀物中,傳記文學應該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門類。2001年頒布的新的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已經用較為寬闊的視野,看待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建議國小階段的語文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45萬字。那么小學生(包括國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讀什麼?當然主要是閱讀兒童文學,而傳記文學正是兒童文學中特殊的、重要的一種類型。
傳記文學中主人公的生存、成長方式具有典型性。傳記文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傳主克服困難,取得成績的事跡,能夠喚起兒童讀者的感動,引起兒童讀者的思考。與一般的小說相比,傳記文學對兒童的成長具有更大、更深刻的影響。孩子們閱讀傳記,除了求知,更希望汲取偉人的經驗,來開闢自己的人生道路,為自己設定高遠的奮鬥目標,一本優秀傳記可以讓兒童的閱讀生活更加快樂;同時,一本傳記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的事例也是屢見不鮮。

作者簡介

張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創作有小說、散文、評論、童話等,出版有《麻瓜赫敏》《神秘園之歌》《幽秘花期》《紅舞鞋》等。中短篇小說集《水邊的記憶》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連播。曾獲宋慶齡兒童文學獎新人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大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大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被評為上海文化新人。長篇小說《敲門的女孩子》已出版英文本。
朱自強教授,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語文教育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日本東京學藝大學、大阪教育大學訪問學者,大阪國際兒童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台灣台東大學兼職教授、香港教育學院訪問教授。出版《兒童文學的本質》等兒童文學學術著作5部;出版《國小語文文學教育》(內地版和香港版)、《快樂語文讀本》(國小·12卷)等多種語文教育著作;發表論文、評論百餘篇;翻譯《不不園》《誰也不知道的小小國》等6部兒童文學名著;間或發表詩歌、故事作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規劃項目4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