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形上學思想 特色及評論
在本書中,哈貝馬斯以“形上學之爭”為切入點,集中闡明了他對英美語言哲學,特別是實用主義語義學的批判和借鑑,以便在邏輯學語義學之間開闢一條語用學的路子,從普通語用學的角度為交往行為理論提供有力的證明,從而破除傳統理性的意識哲學前提,把交往行為理性的前提轉移到語言哲學上去。作者自述:
本書收集了我兩年來所撰寫的哲學論文,編排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當然,從這種隨意的編排當中,也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前三篇論文是對近來要求回歸形上學思想的思潮所作出的反應。文章堅持一種帶有懷疑色彩,但並不悲觀失望的理性概念。第二編中的論文所討論的是語言分析中的實用主義轉型。它們的寫作風格和前面的有所不同;它們在當代意義理論和行為理論語境中對交往理性概念進行闡明;其中有重疊的地方,雖說顯得多餘,但我沒有把它們刪除。第七篇論文從一個比較外圍的角度討論了和前面三篇相同的主題,而且是結合當前占統治地位的理性批判的語境主義變體來展開討論。最後兩篇論文從這種論證結構中清理出了兩條線索,並已加以發揮:一條是個體的不可言說問題,另一條是,儘管本質上具有修辭特徵,哲學文本為何沒有融人文學範疇?
哈貝馬斯/1988年2月於法蘭克福
後形上學思想 內容簡介
片斷:認識與偏見
撇開學派間的壁壘不論,後形上學思想、語言學轉向、理性的定位以及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克服等思想主題,都屬於二十世紀哲學研究最重要的原動力。當然,它們所帶來的不僅是新的認識,同樣也有新的偏見。
比如說,科學的方法論藍本儘管使哲學發展成為一門沒有認識特權的專業學科,但另一方面,它也培植起一種科學主義(Szientismus),從而不僅把對哲學思想的表述提高到一個更加嚴格的分析高度,而且也樹立起許多驚人的科學理想――不管是像物理學和神經生理學這樣的學科,還是像行為主義這樣的方法論。
語言學轉向進一步把哲學研究放到了一個更加可靠的方法論基礎上,並將它帶出了意識理論的困境。但在此過程中也形成了一種本體論的語言觀,使語言闡釋世界的功能相對獨立於內在的學習過程,並把語言圖景的變換神化為一種充滿詩意的原始事件(Ursprungsgeschehen)。
懷疑論的理性概念使哲學徹底醒悟過來,並且同時明確了哲學作為理性保護神的角色。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一種徹底的理性批判也流行開來,不僅反對知性膨脹成為工具理性,而且把理性與壓制(repression)徹底等同起來,目的是為了從某個他者那裡尋求一種宿命論或懷疑論的出路。
澄清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最終使哲學思想沒有沾染上獨立的幻想,並且使哲學開闊了眼界,認識到了諸多超出斷言範圍的有效性要求。然而,這也使得許多人陷入了唯生產力論,實踐被還原成勞動,由符號構成的生活世界、交往行為以及話語之間的多重關係被遮蔽了。
當前,在一種已經越來越模糊的情境中,許多新的聚合卻日益明確。但是,圍繞那些永恆主題所展開的爭論一如既往,諸如有關多元聲音中理性同一性的爭論,有關科學復調中哲學思想的地位的爭論,有關內行與外行(EsoterikundExoterik)的爭論,有關專門科學與啟蒙的爭論,最終還有關於哲學與文學之間界限的爭論等等。此外,十多年來席捲整個西方世界的復辟浪潮,也使一個自始至終伴隨著現代性的主題浮上岸來,這就是又一次改頭換面的形上學的模仿實質。
後形上學思想 本書前言
前言 本書收集了我兩年來所撰寫的哲學論文,編排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當然,從這種隨意的編排當中,也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前三篇論文是對近來要求回歸形上學思想的思潮所作出的反應。文章堅持一種帶有懷疑色彩,但並不悲觀失望的理性概念。第二編中的論文所討論的是語言分析中的實用主義轉型。它們的寫作風格和前面的有所不同;它們在當代意義理論和行為理論語境中對交往理性概念進行闡明;其中有重疊的地方,雖說顯得多餘,但我沒有把它們刪除。第七篇論文從一個比較外圍的角度討論了和前面三篇相同的主題,而且是結合當前占統治地位的理性批判的語境主義變體來展開討論。最後兩篇論文從這種論證結構中清理出了兩條線索,並且加以發揮:一條是個體的不可言說問題,另一條是,儘管本質上具有修辭特徵,哲學文本為何沒有融人文學範疇? 哈貝馬斯 1988年2月於法蘭克福後形上學思想 本書目錄
前言第一編回歸形上學?
第一章移動的現代視界
1四種哲學思潮
2現代思想的主題
3認識與偏見
第二章康德之後的形上學
第三章後形上學思想的主題
1形上學面面觀
2程式合理性
3理性的定位
4語言學轉向
5超驗的萎縮
第二編實用主義轉型
第四章論行為、言語行為、以語言為中介的互動以及生活世界
1.1言語與行為
1.2交往行為與策略行為
2.1意義理論中的語用學轉型
2.2從社會行為到社會秩序
3.1形式語用學的生活世界概念
3.2社會作為由符號建構起來的生活世界
第五章意義理論批判
1意義理論的三種命題
2語義學和言語行為理論的局限
3言語行為,交往行為,策略性互動
第六章論塞爾的《意義,交往及表現》
第三編形上學與理性批判
第七章多元聲音中的理性同一性
第八章個體化與社會化:論米德的主體性理論
第九章論哲學、科學與文學的關係
附錄
第十章書評:回歸形上學?
作者後記
人名索引
譯者後記
後形上學思想 作者介紹
在當今世界的人文科學領域,尤爾根・哈貝馬斯無疑是最響亮的名字之一。這位1929年出生的德國人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流派―――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領袖、西方學界的領軍人物。哈貝馬斯的學術活動涉及面很廣,包括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各個領域,形成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理論體系。哈貝馬斯繼承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傳統,致力於探討當代資本主義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西方社會作出診斷,進而為克服這些危機提供方案。哈貝馬斯也是學術論戰的積極參與者,他對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等先賢,與伽達默爾、福柯、德希達等同輩都進行過尖銳的批評或論戰,而他自己的學術見解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哈貝馬斯現為法蘭克福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被認為是“批判理論”和新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發表過30多部著作。主要有:《理論與實踐》、《認識與旨趣》、《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晚期資本主義中的合法性問題》、《交往行動的理論》、《道德意識與交往行動》、《現代哲學對話》、《一種清算災難的形式》、《作為未來的過去》、《事實與價值》、《對話倫理學解說》、《包容他人》、《後形上學思維》等。
哈貝馬斯的理論近年來在我國也發生著重要的影響,在讀書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他的著作也有不少被譯成中文,如《科學技術作為意識形態》、《公共領域的結構轉換》、《認識與趣味》(學林出版社);《合法化危機》(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社科文獻出版社)等。另有《哈貝馬斯傳》(東方出版中心)等傳記數種及《現代性的地平線―――哈貝馬斯訪談錄》(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