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兒童文學]

《彼得·潘》[兒童文學]
《彼得·潘》[兒童文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彼得·潘》是英國著名劇作家詹姆斯·巴里的幻想童話劇。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彼得·潘》《彼得·潘》

《彼得·潘》於1904年聖誕節期間首次在倫敦公演,引起轟動。此後,除1940年外,每年聖誕節倫敦都上演該劇。
巴里在劇中虛構了一個永遠不會長大的孩子——彼得·潘,他天真活潑、疾惡如仇、勇敢而富於犧牲精神。他把達林夫婦的三個孩子帶到永無島,在這裡有孩子們渴望見到的各種人物:仙女、人魚公主、印第安人海盜、野獸和飛鳥。彼得·潘帶領著孩子們經歷了許多冒險。

內容簡介

《彼得·潘》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一天晚上,彼得·潘來到小姑娘溫蒂家,教溫蒂和她的兩個弟弟在空中飛,並把他們帶到了虛無島。他們一到島上,歷險就連連不斷。他們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由於海盜胡克的作祟,戰爭不斷爆發,海島無寧靜之日。但儘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彼得·潘卻總能大顯身手,想出巧計搭救夥伴們。

作者簡介

巴里出生於蘇格蘭的一個織布工人的家庭,1882年畢業於愛丁堡大學,任過編輯,1885年遷居倫敦,從事新聞主筆工作,並開始創作小說。巴里早年愛好戲劇,1897年,他把他的暢銷作品、長篇小說《小牧師》改編成劇本上演獲得成功,此後,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戲劇。1928年巴里當選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1930年受聘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

特色

《彼得・潘》《彼得・潘》

《彼得·潘》是巴里最著名的一部童話劇。巴里遷居倫敦後,住在肯辛頓公園附近,每天上下班都見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們用樹枝蓋小屋,用泥土做點心,扮演童話中的種種角色。巴里被他們的遊戲吸引,也加入到其中。這些孩子一個個都成了這位作家故事中的人物,那個最活躍的男孩彼得,便化作了他童話的主人公。

《彼得·潘》1904年12月27曰在倫敦公演後,引起巨大轟動。從此,每年這一天都在倫敦上演此劇。後來,巴里把它改寫成童話故事,從此,《彼得·潘》被譯成多種文字傳到國外。以彼得·潘的故事為內容的圖畫故事、紀念冊、版畫、郵票風行歐美各國,每年聖誕節,西方許多國家都在電視上播放這個節目,作為獻給孩子們的禮物。

《彼得·潘》之所以贏得了各國大小讀者的次心,原因在於巴里在這部幻想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十分誘人的童話境界——永無島。作家極力渲染永無島上兒童式的歡樂,謳歌了美好純真的童心。在永無島上,有孩子們早就從童話故事中熟知的仙女、海盜、紅人、美人魚,在那個用蘑菇當煙囪的地下之家,生活快樂無憂。彼得與海盜,海盜與紅人之間的“大戰”,鮮明地烙著兒童打仗遊戲的印證。巴里正是通過奇妙的永無島和不肯長大的男孩彼得·潘這樣的童話形象深情地告訴人們: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樂章,珍惜可貴的童年時代,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那僅僅屬於他們的歡樂。由此,也可以窺見作家對自然、純樸天性的熱情召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