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仁報》

康有為再次到桂林除開辦廣仁學堂,講求新學外,還開辦了聖學會,創刊了《廣仁報》。

創辦

《廣仁報》是桂林也是廣西出版最早的具有近代報紙特徵的報紙。這個報紙,是在資產階級改良派領袖康有為的影響和親自參與下,並得到了當時廣西清政府的支持而創辦的。
1892年春,時任四川知縣的桂林人龍澤厚回桂林省親,路過廣州,當時,康有為在廣州衛邊街鄺氏祠講授新學,龍澤厚久仰康有為之大名,前往聽講,臨別時,龍澤厚以桂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為由,邀請康有為游桂講學,1894年1月,康有為為了傳播維新變法思想,由廣州,溯西江、撫河、梧州、昭平、平樂、陽朔到桂林,講學於疊彩山風洞右側的景風閣,聽者有桂林當地人龍澤厚、龍應中、龍朝輔等20餘人,1895年2月中旬,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向日本談判求和,康有為得到訊息後,立即離開桂林,25日回到廣州。十日後,與弟子梁啓超趕赴北京。4月25日,康有為、梁啓超鼓動各省舉人上書都察院,上折拒和,史稱”公車上書”,2月離桂返粵。
1897年2月11日,康有為在北京的維新活動受挫,再次來到桂林。此次康有為到桂林已中進士,授工部主事,由於他領導了“公車上書”,聲名大振。康有為再次到桂林除開辦廣仁學堂,講求新學外,還開辦了聖學會,創刊了《廣仁報》。
康有為認為報紙是變法的輿論工具,他認為“桂林僻遠,尚無報館,何以開耳目而增識見”,應該開設報館,“有日報以言學”,使“將來風氣日開,見識日廣”,以利於掃除改革政治的障礙,並以報紙作為剛成立的廣西聖學會的機關報,就是“專以講明孔道,表彰實學,次級各省新聞,各國政學,而善堂美舉,會中事務附焉。即就此義,創辦報刊,定名曰《廣仁報》”。於是,《廣仁報》就成為桂林以至廣西鼓吹維新變法的輿論工具。
對如何辦報,他推薦由自己、梁啓超等人主辦的上海《時務報》和澳門《知新報》模式。他認為這兩個報紙不僅專門刊登當時重大事件的新聞,也刊登翻譯過來的外國新聞;對於重要的治理國家的學問、先進的科學技術,又作詳細的報導。可以說是比較完美,當時廣西當局不僅接受了康有為的觀點,而且鄭重其事地發出有關公文,公文指出:“廣西地方官吏,見聞狹隘,於各國近事,毫末通曉………..茲有以廣東澳門《知新報》所譯各國近事,至詳至細,亟應隨時閱看,以廣見聞。”
康有為從宣傳、推薦報紙進一步提出了要在桂林創辦報紙的主張,聖學會成立一周后的4月15日,《廣仁報》創刊發行。報館設依仁坊的彭公祠,由康有為的弟子廣東南海人曹碩,湖南武陵人趙廷颮,桂林人況仕任、龍應中、龍朝輔擔任編輯、出版、發行事務。報紙為36開,木刻版,直排,從右到左,土紙印刷,線裝成本,每本有幾十頁,2日、5日、7日、半月或1月出版1冊。內容有論說、中外新聞、地方新聞、自然科學知識、中西譯述、雜談等等。
報紙得到當時的唐景崧(字維卿,灌陽人,由翰林歷任官職到台灣巡撫,中日簽訂和約,辭職歸隱桂林)、岑春煊(字雲階,西林人,以舉人累遷大理寺正卿,中日甲午戰爭事起,率軍到山東抗戰,後因清廷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國權喪盡,他辭職南下,隱居桂林)兩人的贊助,他倆都曾經歷過中日甲午戰爭,深知敵我雙方“人強我弱,人智我愚,人勇我怯敗兆頭已伏”的處境,為國家的前途深感不安,經常考慮挽救國家危亡的辦法,。康有為來到桂林後,彼此晤談,提出辦報紙的想法,即志同道合。廣西巡撫史念祖、按察使蔡希邠(字仲岐,江西新建人)對此也表示歡迎。於是,巡撫部撥款萬金,唐景崧、岑春煊捐出巨資,支持康有為辦報。

內容

從目前僅看到的《廣仁報》來說,《廣仁報》3個字,是手寫楷體的空心字,印在報面第一頁正中間,字長5公分、寬4公分左右,字型剛健、清秀;封面的右邊是出版的時間和期數;左邊是報價:每月取紙墨5費銀貳角,定閱全年取費貳元肆角,先交費者取費貳元。里頁開列的目錄有:一、湯作仁寫的《重民始組以立過說》;二、馬平王浚中寫的《上恭親王請開設各直省下議院書》;三、上諭恭錄、女學堂會議;四、中外新聞;五、算學;六、學堂課藝、學堂日可課匯鈔;七、群經義證;八、告白。
從《廣仁報》的內容來看,一是重視人民立國,在湯作仁寫的《重民始足以立國說》一文中,極力強調重視人民、尊重人民、讓人民享有一定權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當然,並不是階級分析的方法,而是一般的議論。首先,肯定我國人民聰明、智慧、靈巧,不比西方人差。所以,到西方各國學校學習的中國學生,無一不受到那些國家教師的熱情讚揚。中國學生的聰明才智還在西方人之上,其次,統治者長期藐視和壓迫人民。比如清廷不論割地、賠款、簽定不平等條約,都不用人民來保衛國家和民族。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統治者都是“以天下為君之私物”,把人民當作“奴隸”。不懂得同住於一個國家之中的,除了統治者之外,還有人民。於是,上樑不正下樑歪,廉恥喪盡,欺詐作假習以為常,形成了個人、家庭都是自私自利的世界,連家鄉都沒有人顧及,就不要去講朝廷,保衛國家了。一旦有事,要人民聽從外地來的兩三個官員的命令,就無法做到。再次,不能愚弄人民。遮天蔽日飛來的蝗群,人民都害怕,何況是全國四百萬人民大眾呢,以為蒙蔽人民,限制人民,使人民無智,甚至把人民監禁起來,就可以俯首帖耳地聽從統治者,那是做不到的。反過來,在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之下,不僅招致人民無權,統治者也喪失了權利,受盡別人的凌辱。認為人民有了權就會發生以下反上、天下大亂的觀點,是錯誤的。從而宣傳了維新派“能興民權者,國無可亡之理”的思想,提倡民權。
二是《廣仁報》倡導設議院,辦學校,在馬平(即今柳州)王浚中寫的《上恭親王請開設各省下議院書》一文中,除了提出效法西方建議設立議院,以“清議所宗”,作為議論國家大事的場所的同時,建議開辦學校,因為作者認為“西人之強,首在議院,議院之本,首在學校,學校未立,而議院萬不可開,學校即興,而議院萬不可緩。”為什麼把開設議院與開辦學校聯繫起來說呢?作者認為學校是人才最多的場所,設立學校培養了人才才好議論國家大事;沒有人才而去議論國家的大事,那時妄加議論;有了人才而不去議論國家大事,那又何必去設立學校,所以很強調培植人才。作者談到近日桂林人士創立聖學書局,就是“專以提倡風氣,培植人才為宗”,但是財力單薄,獨木難支,孤掌難鳴,望設法“籌撥巨款”成全此事。這不僅桂林人士,而且天下人士都會額手相慶
三是《廣仁報》提倡男女平等,在《名媛會議》訊息中,報導了在上海召開有關成立女子學堂、讓婦女享有教育權利的情況。參加會議的,除了有中國女學內的董事、提調、教員之外,還請了外國駐校的女官紳。會議認為我國四百萬人民,女子占了一半,卻沒有一所女子學堂,真是很大的恥辱!但是,在西方卻不是這樣,西方的女子6歲就入學,否則,就要追究父母的責任。因此,寫、讀、算、畫、醫、藝等等無所不能,以致得到男女平等。同時還談到瑞典、挪威那樣的小國,不識字的女子僅有1%而已。西方人到了中國做生意之後,所到之處多開辦女子學堂,實際上是羞辱中國。這些情況未必完全真實,難免片面。但是,要使男女平等,就得辦女子學堂,提高婦女的地位,發揮婦女的作用,不無道理。
四是《廣仁報》講科學求進步,在《群經義證》一文中,強調要講究科學,而要講究科學(主要是指自然科學),就必須廢除“以詞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因為這種科舉制度只靠一紙試文就可以被錄取,當官,享受功名利祿,而對於別的知識卻一無所知,比如他們不懂得世界各國的形勢、政治、風土、人情,不懂得空氣中有氧氣、氮氣,不懂得加減乘除方法,不懂得醫學技藝,甚至連西洋人的地圖是什麼東西也不懂得。靠科舉制度是不能振興國家的,要興辦新式學堂,反對死讀四書五經,認真學習西方的物理、化學、數學、醫學、圖畫等實用課程。所以,僅這一期的內容就有《算學》專欄,解答算術問題;有《學堂課世.學堂日課匯鈔》專欄,介紹物理、化學等課程及有關知識;有《良醫醫國專欄》,推薦治病良方;為了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技術,還主張學習在本方使用最多的英文,以便直接交流和翻譯。如此積極反對科舉制度,熱心提倡科學,普及自然科學知識,是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是遠見卓識的表現。自此以後,廣西的報紙都沒設有這樣的專欄,確實堪稱空前絕後之舉!這是《廣仁報》的最大特點之一。
五是《廣仁報》變法維新自強,報紙不少地方都講到效法西方,搞變革,搞維新,使國家強盛起來,立足於世界,免遭滅亡。比如,有的文章談到“區區之島”的日本,之所以能夠戰勝中國,迫使中國割地、賠款,就是因為日本變法維新,而中國不變法維新;在《中國之教養》一文中,還尖銳地批評了“中國深閉固拒,迄今不改”的鎖國政策,“雖然目今中國變,而思變猶久睡者初醒”那樣,因而,“深望中國之一醒而不復睡也”。充分顯示出變法維新強國的迫切心情。

評價

《廣仁報》是在廣西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最得力的一份報紙,是康有為及其門徒在廣西創設的一個輿論陣地。它在宣傳學習效法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主張、哲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反對君主專制統治秩序,提倡民權、男女平等,改革當時的現狀,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反對外敵的侵凌,等等,都是愛國的進步的表現。因而在社會上起了思想上的啟蒙、誘導作用,確是開風氣之先,並大大有利於以後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與行動,影響是不小的。
1898年戊戍變法失敗之後,光緒皇帝被囚禁,維新變法派被禁被捕殺頭,康有為、超逃亡國外,形勢趨於惡化,無法挽回,危難所及《廣仁報》也就跟著停刊了。《廣仁報》是桂林近代史中在廣西出版最早的也是惟一的一種報紙。它的存在僅一年多的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