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詩學研究》

《屈大均詩學研究》

《屈大均詩學研究》旨在對屈大均的詩論作深入研究。屈大均的詩歌理論受明代七子復古派和明初理學家陳獻章的影響較大,又能吸取同時期詩人錢謙益、顧炎武、朱彝尊等詩論的長處,並加以創新,自成體系。其詩論對清初的詩論家如沈德潛、袁枚等有一定的影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董就雄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平裝:32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7507732444,9787507732443
條形碼:9787507732443
產品尺寸及重量:21x14.2x1.6cm;422g
ASIN:B0029XIYQ8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屈大均詩學研究》旨在對屈大均的詩論作深入研究。屈大均的詩歌理論受明代七子復古派和明初理學家陳獻章的影響較大,又能吸取同時期詩人錢謙益、顧炎武、朱彝尊等詩論的長處,並加以創新,自成體系。其詩論對清初的詩論家如沈德潛、袁枚等有一定的影響。《屈大均詩學研究》共分為八章,第一章主要說明《屈大均詩學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和章節安排。在第二章中,作者從屈大均的生平交遊及詩學淵源入手,釐清屈大均在詩歌創作上所受前人的影響,以及其忠義心態的形成因由。第三、四、五及第六章,作者分別以屈大均的詩學本體觀、發展觀、創作觀、鑑賞觀為題,尋繹他整個詩學思想,乃《屈大均詩學研究》的核心部分。在第七章中,作者對上述本體、發展、創作、鑑賞四章加以貫通和對應,為屈大均的詩論在明清詩壇定位。第八章總結出屈大均詩論的綱領和價值。這部分主要從他對廣東詩的重視、重視詩歌內容(尤其是忠君愛國的內容)多於技巧的傾向、以《易》為詩的藝術追求、對天分與學力的平衡要求等數方面進行歸結,亦會探討屈大均詩論的局限。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方法
第三節章節安排
第二章屈大均之生平交遊及其詩學淵源
第一節生平師友
(一)父親屈宜遇
(二)恩師陳邦彥及僧函星
(三)魏耕
(四)陳恭尹
(五)朱彝尊
(六)王士稹
(七)李因篤
(八)顧炎武
(九)錢謙益
第二節詩學淵源
(一)以屈原為師
(二)步武阮籍
(三)偏好李白
(四)力追杜甫
(五)旁及王維、孟浩然、岑參
(六)取法民歌
第三節小結
第三章屈大均的詩學本體觀
第一節追求儒學之純正
第二節詩以載道
第三節禮為詩之則
第四節《易》為詩之源
第五節小結
第四章屈大均的詩學發展觀
第一節總體的詩學發展
(一)中國詩的起源
(二)詩亡《春秋》作
(三)詩亡《離騷》作
(四)《騷》亡樂府作
(五)五言古詩之發展
(六)唐、宋、元詩之發展
(七)宋詞之發展
(八)明詩之發展
第二節粵詩的發展
(一)粵詩始自楊孚
(二)粵詩至張九齡而造巔峰
(三)東莞詩的發展
(四)粵詩社之發展
(五)粵詩的成就和宗尚
第三節屈氏詩的發展
第四節小結
(一)詩學總體發展觀方面
(二)粵詩和屈氏詩的發展方面
第五章屈大均的詩學創作觀
第一節一般創作原則
(一)以《易》為詩
(二)以《騷》為詩
(三)為詩貴養其氣
(四)聲律與內容並重
第二節具體創作技巧
(一)五、七言絕句之作法
(二)長律、短律之作法
(三)詠物詩的作法
(四)詩歌之選題用韻
第三節小結
第六章屈大均的詩學鑑賞觀
第一節重視政治教化作用
第二節論詩特重氣節
第三節以六經論詩
(一)總體以六經論詩
(二)以《詩經》論詩
(三)以《易經》論詩
(四)以《春秋》論詩
第四節重古輕宋
第五節詩貴麗以則
第六節小結
第七章屈大均詩論與明清詩論的關係
第一節前後七子及其他前輩
(一)前後七子
(二)胡應麟
(三)公安派
(四)竟陵派
(五)陳獻章
第二節朋輩詩論對屈大均的影響
(一)錢謙益
(二)魏耕
(三)顧炎武
(四)朱彝尊
(五)陳恭尹
第三節屈大均詩論對清人的影響
(一)天分與學力之說的影響
(二)對沈德潛、袁枚詩論的影響
(三)翁山詩派的影響
第四節小結
第八章結論
參考書目
專著
論文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