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陣容
電視電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2006年出品
編劇:馬曉晴
導演:馬曉晴
製片人:海達,葛衛東
技術監製:黃薇
責任編輯:張衛平
文學編輯:王海洲
策劃:田健弘
攝影:徐紅兵
美術:李艷楠
製片主任:談天
服裝:楊曉嵐
作曲:蘇雋傑
錄音:胡開秀
剪輯:安冬
聲音編輯:於乃恬
音頻技術:張磊
化妝:楊煜
道具:何曉
副導演:童牛
燈光師:張月光
統籌:盧卉
演員統籌:陶雁
演員統籌助理:張靜博,朱煒
副攝影:劉順兵
攝影助理:梁敏,雷小陽,林世斌
錄音助理:陳晶,謝風,
攝製:神兵天將傳播機構,上海以兵為傲廣告有限公司
全演員表
伊琳:馮麗麗(女主角)
歸雷:陳道遠(男主角)
葉枚:吳婷婷(女四號)
夏瑩:徐欣麗(女三號)
月月:馬歡胤(女二號)
孫鵬:施凡
伊琳弟:盧宇浩
李老師:趙勝勝
欣老師:周勤
王老師:陶雁
伊琳媽:方培華
伊琳爸:劉江
舞蹈老師:吳潔
代數老師:鄒鋼
體育老師:賁雷
英語老師:何敏
安老師:魯俊
陳潔:張冰妮
郵遞員:王祥勇
部隊首長:黃勇
朱伯伯:談鵬飛
故事梗概
十五歲的少女伊琳清純美麗,多才多藝,嗜好文學作品,但性格內向,被許多青澀的小男孩追逐,她都不願意,一概逃避他們的騷擾。她非常崇敬他們學校的中年教師李老師,這位老師知識淵博,常常推薦好作品給伊琳,是伊琳的精神教父。少年宮要到外地演出時,老師從芭蕾舞學校借來兩個男生。其中的歸雷玉樹臨風,同樣的青澀清純,少年的清俊如同清晨的霞光。歸雷對她一見鍾情,伊琳並沒有在意,她是個很純潔的女孩,對於愛情更是懵懵懂懂。當他在舞台翩翩起舞時,成熟少年飄逸灑脫的舞姿擊中了伊琳。
兩個人優秀的少男少女都很高傲,誰也不願邁出第一步。最終歸雷勇敢地打破了僵局,在送伊琳回家的路上二人向彼此敞開心扉。在外地的演出很開心,伊琳情感上的變化逃不過好友月月的眼睛。伊琳把內心的矛盾全部向月月傾吐出來,月月勸伊琳以學業為重。雖然經歷很多波折,但最終歸雷和伊琳相愛了。他們愛的戰戰兢兢,矛盾重重。尤其是伊琳,一直用迴避逃避,牴觸,恐懼的方式表達著對歸雷的愛。
外地演出結束,大家回到上海,恢復了以往的生活。高考在際,伊琳無法靜下心來,總是想著演出時的開心時光。歸雷也很思念伊琳,約她見面,但她採取了逃避,並寫信表示斷絕關係。當伊琳後悔想拿回信時,一切已經晚了。歸雷看到信後受了刺激,在演出時摔倒在舞台上,膝蓋受傷,很有可能不能再跳芭蕾。為了夢想,為了明天,伊琳願意放棄一切,可她付出了多大代價,只有伊琳自己知道。這個她曾經喜歡過的男孩,她一生也見不到了,他們從此成為兩條平行線了。
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歸雷腿傷治癒,現在美國華盛頓芭蕾舞團擔任主要演員。月月考入經貿大學作了某國內大型外企業務部部長。伊琳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舞台劇演員,至今仍活躍在舞台上。
導演闡述
馬曉晴
主題
這是一段青春的記憶,朦朧的師生情,斷送了的初戀,追憶似水年華,回顧了上海八十年代初一群熱愛藝術的青少年,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當時的物質條件遠不如現在,但他們依然快樂健康的成長。文化大革命以後的這段時期人們的精神面貌整體是積極向上的,而生活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的青少年更是受到了非常系統和良好的教育,對他們的一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些當年的孩子們現在都已步入中年,在各個行業中都已成為中流砥柱,本片是向他們和培育他們的老師們的致敬之作。
關於導演
因導演本人就是當年這群孩子中的一份子,所以對很多往事至今仍記憶猶新,每每想來都深有感觸,導演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攝製組全體成員同心協力,幫助導演儘可能完美的演繹出這個逝去的夢。
關於攝影
本片導演對攝影最直接的要求就是畫面要美,同時不拘泥於形式,不追求統一風格,以戲的需要隨機應變,收放自如,攝影機代表著觀眾的眼睛,要儘量做到讓觀眾觀看本片時,充分享受了一次視覺上的愉悅。
關於美工
本片美工的任務之艱辛是可想而知的,要完全還原到八十年代初的上海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希望儘可能多的化些工夫,多跑、多看、多打聽,把現在上海能為本片所用的資源都挖掘出來,不怕多,只怕少。有句話說,最艱巨的事往往是最偉大的事,導演衷心希望本片的美工能夠得獎。
關於演員
導演深刻理解要讓現在的孩子來演繹她們父輩的青春經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導演希望所有的小演員全身心的投入,有任何疑問和不解都告訴導演,導演會細膩講解,以求共識,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出一部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佳作來。
關於錄音
因片中大量鏡頭是實景拍攝,嘈雜之聲在所難免,望儘可能做到現場錄音,同時也要多做收聲,聲音資源越豐富越好,以便後期剪接時使用。
關於音樂
導演對音樂的主體構想是要抒情浪漫,含蓄而不失真情,以女主角內心發展為總基調,慢慢鋪開,導演已選中了幾首經典的中外歌曲用於影片的某些段落,以加強戲劇渲染,本片作曲應盡力在推動劇情發展方面起關鍵性作用。
關於服化道
對於服裝的要求是必須對八十年代的衣服進行改良,尤其是這一群搞藝術的青少年,他們的穿著打扮和當時普通的孩子不同,女孩子的裙子色彩要鮮艷,收腰,裙擺上升,男孩子可用一些當時的名牌,大人的服裝以當時的款式為主,男女主角要有八十年代的小公主和小王子的感覺。化裝以清淡為主,似有若無,上台演出時要化大妝,誇張一些無妨。道具儘可能真實,但一定要儘可能美觀,不可粗製濫造。
關於剪接
因本片是散文式結構,剪接方面可在常規的基礎上有所超越,以影片的需要為基點,儘量把素材發揮到極至。
關於製片
導演衷心希望製片部門全力配合導演完成自己的構想,在有限資金的基礎上通力合作順利完成此片。
總結
導演本人初次做編劇、導演,有什麼問題一定請大家多多幫助與支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少女》拍好,謝謝大家。
精彩視點
馬曉晴的劇作豐富細膩,而這樣一種風格化、個性化的表達,卻恰好也把青春情竇初開的青澀、惶惑、渴念、逃避和矛盾複雜的心境表達出來了。在畫面上,本片風格唯美,攝影不拘泥於形式,不追求統一風格。以戲的需要隨機應變,收放自如。攝影機代表著觀眾的眼睛,讓觀眾觀看本片時,充分享受了一次視覺上的愉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