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越調〕小桃紅
玉簫聲斷鳳凰樓①,
憔悴人別後。
留得啼痕滿羅袖。
去來休②,
樓前風景渾③依舊。
當初只恨,
無情煙柳,
不解系行舟。
詞語注釋
①鳳凰樓:對女子居樓的美稱。
②休:語末助詞,無義。
③渾:全然。
作品譯文
在她居住的小樓上,再不聞玉簫吹響。
自從與心上人分手後,她已憔悴得不成模樣,衣袖上留下了淚痕千行。
她在樓上走來走去,樓外依然是舊時的風光。
那如煙如織的柳樹,最惹起她的怨傷:只恨當初它們太冷漠無情,不懂得把他的坐船牢牢系住,不讓他開航。
作品鑑賞
古人喜歡化用典故,而且化得泯然無痕最好。“玉簫聲斷鳳凰樓”就是如此。《列仙傳》載春秋時蕭史善吹簫,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愛上了他,倆人結為夫婦。秦穆公就蓋了小樓讓女兒住下,名為鳳凰樓。夫婦倆整日在樓上吹簫唱和,終於有一天雙雙騎上鳳凰仙去。鳳凰樓日後成了閨樓的美稱。斷了簫聲,便如同西班牙小姐窗台下斷了小夜曲那般,具有情場悲劇的特定意義。化用典故,使這句兼有賦(實寫)、比(比喻)、興(領起下文)的種種意味,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效果。
從次句起出現了“鳳凰樓”的主角。她憔悴、愁苦,淚痕滿袖,在樓上不安地走來走去。作者交代得很清楚,這一切都是因為離別的緣故。作品於“別後”兩字下緊接上“留得”,結果留下的只是傷心的眼淚,這就使讀者理解了她在樓間“去來”,正是在企盼心上人重新到來。她望到了什麼呢。原來只是“樓前風景渾依舊”。“渾依舊”,語言雖輕描淡寫,內容卻十分殘酷。一切依舊,全無不同,但朝夕相處的心上人已遠去了,生活的內容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而“依舊”的表象還會不斷地提醒女主人公去追憶往事,重現那分手時的痛苦一幕。果然,“樓前風景”勾起了她的別恨:“當初只恨,無情煙柳,不解系行舟。”不怨自己留不下行人,卻恨煙柳系不住行舟。這在古代詩歌作品中屢見不鮮。“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晏幾道《清平樂·楊柳》)、“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晏殊《踏莎行》)、“西城楊柳尋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秦觀《江城子》)、“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吳文英《唐多令》)……難怪女主人公要埋怨“無情煙柳”了。“當初只恨”是“只恨當初”的倒裝,隱示了女子對昔日別離一幕的懷想。全曲的中心內容不過是“人別後”三字,全通過人物的形貌、行止、感想,以及景物的襯托、寄寓,將離情別恨寫得那樣纏綿悱惻。《太和正音譜》評楊果之詞“如花柳芳妍”,可以說他的作品確實開了散曲婉約派的先河。
作者簡介
楊果(1195-1269),字正卿,號西庵,祈州蒲陰(今河北安國縣)人。生於1197年(金章宗承安二年,宋慶元三年),1224年(金哀宗正大元年)登進士第,官至參知政事,為官以幹練廉潔著稱。卒,諡文獻。工文章,長於詞曲,著有《西庵集》。與元好問交好。其散曲作品內容多詠自然風光,曲辭華美,富於文采。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曲“如花柳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