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心臟外科監護學》

《小兒心臟外科監護學》

本書是介紹小兒心臟外科監護學的專著,著重闡述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的圍手術期監護和處理,以及小兒心臟外科領域複雜手術後監護的新進展,突出科學性和實用性;並對心臟病理、生理、外科麻醉及各種疾病的病理生理、診斷、手術方法等進行了概括性敘述。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可供心臟外科、心臟外科監護及相關領域人員參考使用。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劉迎龍,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及博士後教育流動站導師、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從事心臟外科工作30餘年,在心臟瓣膜及先天性心臟病外科領域做出突出貢獻,是我國著名的心臟外科專家。近年來主要從事嬰幼兒重症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研究,創新技術10餘項,特別是對提高肺動脈閉鎖、完全性大動脈轉位、三尖瓣下移、三尖瓣閉鎖、右室雙出口、重症肺動脈高壓等嬰幼兒危重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療效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有較深造詣;擴大了四聯症根治術適應證,使手術死亡率降至1.1%;首創術中灌注低溫肺保護液實施肺保護技術;率先經右外側小切口開胸行包括法洛四聯症根治等先天性心臟病微創手術2000餘例;對重度肺動脈高壓的診治及對改良Fontan、肺靜脈異位引流、肺動脈閉鎖等手術術式創新和大月齡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的複雜大動脈轉位手術適應證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負責和指導“九五”、“十五”、“十一五”等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2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培養碩、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後30餘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曾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碩士研究生、跨世紀優秀人才、傑出青年及“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級人選和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北京市建功立業勞動模範。前往國內百餘家醫院進行學術指導,帶動了我國心臟外科的發展。多次赴海外進行技術交流,擴大了我國心臟外科的國際影響。

目錄

第一篇 小兒心臟外科的基本問題
 第一章 胎兒和新生兒循環生理學
第一節 胎兒循環
第二節 新生兒期的循環改變
第三節 新生兒心肌功能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小兒呼吸生理學
第一節 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特點
第二節 肺通氣
第三節 肺換氣
第四節 氣體的運輸和組織換氣
第五節 肺的血液循環
 第三章 先天性心臟病診斷技術
第一節 物理診斷
第二節 圍手術期超聲心動圖檢查
顯示全部信息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胎兒和新生兒循環生理學
胎兒出生前後心血管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胎兒循環是以並行循環、心內通道、肺血管阻力高及相對低心排血量為特徵,並且通過胎盤發生氣體交換。新生兒循環是以串聯循環、無心內通道、肺血管阻力低及相對高心排血量為特徵,在肺臟發生氣體交換。理解和正確評價胎兒及新生兒循環的特點和二者之間的轉變,對在重症監護室監護危重先天性心臟病胎兒和新生兒的醫護人員來說,至關重要。
第一節 胎兒循環
一、胎兒血流模式
胎兒時期,左、右心房之間(卵圓孔)和主、肺動脈之間(動脈導管)都存在大的交通,正因為存在這樣的交通及解剖學結構上的特點,胎兒的兩個循環是並行的。通過對胎羊下腔靜脈的研究,發現了有趣的胎兒血流模式。較低氧合血沿下腔靜脈側壁流動,而較高氧合血則在下腔靜脈中間流動,前者大部分通過三尖瓣進入到右心室;後者大部分直接進入左心房,再經二尖瓣進入左心室。正因為胎兒的這種血流模式,右心室血的氧飽和度明顯低於左心室。右心室血液輸出直接回到胎盤(攝取氧氣和營養物質),左心室血液輸出則直接進入胎兒體內(運輸氧氣和營養物質)。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