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馬和之赤壁後游圖》

《宋馬和之赤壁後游圖》

《宋馬和之赤壁後游圖》是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宋代名畫,絹本,墨筆,縱:25.8厘米,橫:143厘米。

小資料

【名稱】宋馬和之赤壁後游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簡介

 絹本,墨筆,縱:25.8厘米,橫:143厘米。

《赤壁賦》是蘇軾名篇。蘇軾被貶黃州,兩度夜遊黃州赤壁,寫下了前、後《赤壁賦》和調寄“念奴嬌”的《赤壁懷古》,寄懷古幽思,泄胸中塊磊。《前赤壁賦》主要寫真景實情,《後赤壁賦》較多虛景幻境。

宋馬和——繪畫意圖

馬和之的《赤壁後游圖》,並未按照原文次序描繪,而是妙造自如。畫面景象比較簡練,卻點出了主要情節。一葉扁舟隨波飄蕩,艄公挾櫓觀景,正是“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

馬和之

馬和之,南宋畫家,生卒年不詳,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高宗紹興(1131-1162)時進士,官至工部侍郎,或者說畫院待詔。周密曾謂“御前畫院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擅畫人物、佛像、山水,用柳葉描(一作螞蟥描或蘭葉描),人物畫仿吳道子,行筆飄逸,著色輕淡,“務去華藻”,人稱“小吳生”。高宗趙構,深重其筆,每寫《詩經》,命他補圖,內容包括草蟲、花鳥、樓閣、走獸、人物、山水,皇皇巨製,無所不備。元代王蒙贊其作品:“脫去鉛華艷冶,專為清雅圓融,向來畫院一派,至是為之一洗。”明代文徵明說他“清潤中和”,或謂在南宋畫院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之上。

圖片

《宋馬和之赤壁後游圖》《宋馬和之赤壁後游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