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作為第十屆"陝西•西安國際音樂節"的重頭戲,聞名全球的音樂舞台劇《媽媽咪呀!》在2011年12月16號在古城西安開演。《媽媽咪呀!》這部音樂舞台劇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卻包含著更多關於人生哲學的藝術魅力。
“媽媽咪呀”生活在虛構的希臘小島上,但卻說過十三門外語,而最讓中國觀眾高興的是,她現在也被官方授權,在中國上演的同時,將第一次使用中文進行演繹。這也是首部經官方授權,“全盤漢化”的西方經典音樂劇:無論從中國演員的篩選,中文台詞的詮釋,還是這部音樂劇的“靈魂”——阿巴樂隊的歌曲等等,全部被翻譯成了中文。
作品特色
音樂劇豐碑之作
《媽媽咪呀》1999年4月6日在倫敦愛德華王子劇院首演,短短數年間相繼在全球多個國家200個大城市進行了巡演。2001年起,開始在百老匯的冬園劇院上演。2005年,《媽媽咪呀》以百老匯演出1,500場的記錄超過了其他著名音樂劇成為百老匯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之一。
《媽媽咪呀》的所有歌曲改編自瑞典著名的組合ABBA的音樂,包括了22首最流行歌曲,其中《Honeyhoney》、《Moneymoney》、《S.O.S》、《MammaMia!》、《DancingQueen》等歌曲曾獲得英、美、澳的音樂排行榜冠軍。他們的歌曲節奏明快、鏇律動聽,直到現在仍為人們喜愛和傳唱。
14種不同語言版本的演繹,帶給全世界人們一場視覺盛宴,全球近半億人都追捧的經典劇目,歌舞和故事完美融合,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走進內心的震撼。
大牌雲集,演繹多彩生活
中文版總導演:保羅•加靈頓PaulCarrington
2001年參與製作音樂劇《媽媽咪呀》,導演了包括德國、瑞典、荷蘭、韓國、日本、西班牙和俄羅斯在內的各個語言版本的演出,同時也是英文版世界巡演的導演。他所參與的音樂劇《媽媽咪呀》迄今為止已經創造了全球超過20億的票房紀錄,是《媽媽咪呀》的票房保證。
音樂總監 馬丁•羅威MartinLowe+舞蹈總監莉亞•蘇•莫蘭德LeahSueMoreland
有著倫敦“音樂教父”之稱的馬丁是音樂劇主創團隊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並負責錄製了《媽媽咪呀》原聲大碟。特別是作為電影版《媽媽咪呀》的音樂總監,因為成為好萊塢明星皮爾斯•布魯斯南的音樂老師而倍受矚目。
劇情簡介
單身媽媽唐娜帶著自己可愛美麗的女兒蘇菲在希臘風景宜人的小島上開著自己的小旅館、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如今,長大成人的蘇菲即將踏入婚姻的殿堂,而她的夢想就是能看到自己的親生父親目睹這一神聖的時刻。
婚期將至,“守口如瓶”的母親卻絲毫沒有透露一點蛛絲馬跡的意思。聰明的蘇菲終於在,母親的日記本和書信當中找到了線索——唐娜已然給三個前男友發出了參加蘇菲婚禮的請帖。不久,三個年紀相仿的成熟男人相繼出現在母女倆的小旅館裡:建築師山姆、旅遊作家比爾以及英國銀行工作的哈利。
與此同時,唐娜的八年未見的死黨羅茜與坦婭也及時趕到。三個老男人、三個老女人、一個待嫁女,一場混亂搞笑的尋親故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誰是親生老爸?”這個問題貫穿著整個婚禮……
幕後製作
“三個女人一台戲”,《媽媽咪呀!》寫的是三個女人的故事,而它的製作團隊也是三個女性。22年前,朱迪製作BA解散後的第一部音樂劇—《象棋》。這部戲沒有引起關注,但朱迪卻產生了一個大膽構想:能不能用ABBA的音樂做一部原創音樂劇?
“我想做一個全新的和令人激動的故事。這不是向誰表達敬意的劇目,也不是講述ABBA故事的劇目,而是一部真正的原創音樂劇。”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比約和本尼。比約和本尼不置可否,但至少沒有一口回絕。於是朱迪滿世界找人,首先,她需要一個編劇。劇作家凱薩琳·詹森在日記里寫下了她加盟《媽媽咪呀!》的過程:“1997年1月3日,接到我可愛的經紀人巴什的電話。他問我是否願意寫作一部ABBA的音樂劇,我抬起頭回答:‘好的!’接著給那個滿腦子想法的製作人朱迪打電話。她告訴我,這是一部全新的音樂劇:‘發生在當代,是一部諷刺的、浪漫的喜劇。’她邊說,我邊記。”而導演菲麗達·洛埃德則是無意中闖進朱迪視野的。“菲麗達的背景非常正統,她以前是做傳統戲劇和歌劇的。她的秘密武器是她那像馬提尼酒一樣後勁十足的智慧。我向她提了一下,沒想到她立刻就答應了。”
就這樣,朱迪拉起了一支“娘子軍”。
講述每個人自己的故事
反覆聽了ABBA的音樂後,凱薩琳發現ABBA的歌曲有戲劇性—早期的歌曲純真、簡單,富有青春氣息,後期的歌曲變得成熟、富于思考。於是,凱薩琳想出一個故事框架:一個關於兩代女人的故事。
這個思路得到了朱迪的肯定,她們定了故事的主線:《媽媽咪呀!》發生在一個希臘小島上,少女蘇菲在婚禮前夜,為了找到自己的生身父親,邀請母親的三個前男友來到小島,於是展開一段尋找身份的歷程。
如何讓這個戲更加吸引人?如何挑選演員?在不停地爭執之後,三個女人達成統一:令人振奮、質樸、風趣,而且三者要能融為一體。“我們專注於挑選具有這三個元素的演員。”導演菲麗達說,“當我們找到之後,再去挖掘她的特質。我們鼓勵有法國和義大利血統的人說他們自己的語言。馬克還為他們換了服裝,讓他們看起來像是同一群人。安東尼變化了舞蹈,發掘出雜技、形體藝術和芭蕾舞的元素。每次巡演前排練,我們儘量不與演員討論過去的製作,並且堅持一個觀點—由他們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
“《媽媽咪呀!》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每一個觀眾都能在舞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無論是媽媽、媽媽的朋友、女兒還是女兒的朋友。”朱迪把自己和劇中的人物聯繫起來:“我們發現舞台上的三個女性角色就是凱薩琳、菲麗達和我,我們可以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品影響
這部誕生於1999年的音樂劇在成為全球最受歡迎音樂劇的同時,也創造了音樂劇種種奇蹟,比如:2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超過4200萬觀眾的狂歡體驗、13種語言的翻譯版本、240多個城市的火爆演出,12年來在全球音樂劇的霸主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熟悉這部音樂劇的觀眾都知道這么一句話:“每個人都能在《媽媽咪呀!》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不管怎樣,12月16號這部經典的音樂舞台劇就將在西安音樂廳開演,有興趣的觀眾,不妨感受一下“全球第一”音樂舞台劇的魅力。
作品評價
“如果你是一個母親,有個漂亮的女兒,你就能體驗到我在音樂劇中那種母愛,如果你若干年後,遇到自己的初戀情人,你也會有和我一樣遇到SAM那種時光不再的惆悵。如果你是個年輕姑娘,來看《媽媽咪呀!》,你會明白你的媽媽有多愛你,是世界最偉大的媽媽。如果你有坦婭她們這樣的閨中密友,你會感覺到有好朋友的女人有多幸福,每個人都能在《媽媽咪呀!》里找到你曾經擁有的和曾經失去的東西。”
——唐娜扮演者卡羅琳
是鋼筋水泥在改變著北京人的四合院文化?還是我們在高度物質化的城市裡迷失了自己?親情友情愛情有時廉價的在所有電視連續劇里隨處可見,但卻感覺陌生遙遠得有十萬八千里。我們太習慣從電視上尋求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替代品,卻忘記了這些感情需要恢復到最原始的狀態,需要每個人親臨現場去營造、體驗、珍惜和回味。
正如演員卡羅琳的評價“每個人都能在《媽媽咪呀!》里找到你曾經擁有的和曾經失去的東西“。《媽媽咪呀!》以歡樂感動的方式,讓老人、父母和孩子,每個人都在《媽媽咪呀!》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成長、愛情和親情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