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籃5號》

《女籃5號》

這是一部由謝晉執導,劉瓊,秦怡主演的我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女籃五號 (1957) (Women Basketball No. 5)

《女籃5號》《女籃5號》

導 演:謝晉
編 劇:謝晉
主 演:劉瓊 秦怡 曹其緯 於明德 崔超明 (更多)
上 映:1957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製作團隊

《女籃5號》《女籃5號》
女籃五號 (1957)製作團隊 職員表
謝晉 .... 導演
謝晉 .... 編劇
黃紹芬 .... 攝影
沈西林 .... 攝影
王月白 .... 美工
黃準 .... 作曲
陸仲伯 .... 錄音師(收音)
韋純葆 .... 剪輯
強明 .... 副導演
王鐵彬 .... 化妝
朱亞愛 .... 其他
丁里 .... 製片主任
上海樂團交響樂隊 .... 伴奏
陳歌辛 .... 指揮

演員表

女籃五號 (1957)演員表
劉瓊 .... 田振華
秦怡 .... 林潔
曹其緯 .... 林小潔
於明德 .... 老孟
崔超明 .... 林文
王琪 .... 陶凱
金川 .... 紳士
林榛 .... 陶母
王執芳 .... 朱愛軍
向梅 .... 汪愛珠
陸晶蓀 .... 唐世保
官德仁 .... 曹小娣
李天壽 .... 徐珍珍
李淑清 .... 王四妹
黃沙飛 .... 李秀清
楊愛芬 .... 楊素琴
秦儉.... 陳芝芳
尤素湘 .... 宋珉璋
彭皎如 .... 謝美芬

故事梗概

女籃五號 (1957)故事梗概
解放前,上海東華籃球隊老闆的女兒林潔,愛上了球隊主將田振華。有次與外國水兵的比賽,老闆受賄,指定輸球,但田振華出於民族自尊,把球打贏了。一場贏球給他帶來厄運。老闆讓流氓打傷田振華,又強迫女兒嫁給了有錢人。十八年過去了,田振華擔任上海女子籃球隊指導。林潔的女兒小潔是個有前途但對體育事業有偏見的籃球苗子。田振華給了她耐心的教育和幫助。一次,小潔在球賽中受傷住進了醫院,因探望小潔,田振華、林潔這對久別的情侶遇到一起,他們重新獲得了愛情。林小潔也入選國家代表隊,將出國參加比賽。
該片是我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影片通過林潔、林小潔母女兩代人的不同境遇和林潔、田振華的愛情線索,反映出解放前後體育運動員的不同命運。影片平易而抒情,流暢而有起伏,形成優美、明麗的藝術特色。導演充分發揮電影的表現手段,手法抒情、明快。他善於描寫人物的命運,似主人公的悲歡離合或成長過程來體現作品的主旨,牽動觀眾的心,同時,導演又注重對感情的處理,經常調動環境作為抒情的手段,通過對景物的細膩描寫,渲染人物的內心情感。特別是影片對於解放前主人公純潔愛情的渲染和解放後他們的愛情離而複合的處理,都獨具匠心,體現了導演鮮明的藝術特色。該片很富於節奏感,常以幾組簡短的鏡頭,代替冗長的敘述過程,使影片顯得清新、雋永,給人以青春的、美的享受。該片曾於1957年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1960年又獲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導演介紹

謝晉 (Xie,Jin)
出生日期 1923年11月01日
出生地點 浙江上虞
國家或地區 中國大陸
婚姻狀況 已婚
家人或朋友 徐大雯(配偶)
中國電影導演。生於浙江上虞。1941年入四川江安國立專科學校話劇科學習。1943年赴重慶加入中國青年劇社任演員。參加話劇《雞鳴早看天》等演出,1946年回戲校攻讀導演專業。1948年入大同電影企業公司任副導演。1950年後相繼在長江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執導影片二十餘部。其中《女籃五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導演獎,1964年獲第三屆亞洲電影節萬隆獎第三名;《舞台姊妹》獲1980年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金獎,獲1981年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啊,搖籃》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1981年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導演獎,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1982年香港第一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牧馬人》獲1983年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5年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獎; 《芙蓉鎮》獲1987年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第十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廣電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第二十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西班牙第三十三屆瓦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表彰獎和觀眾獎,1989年法國第五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捷克斯洛伐克第四十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其作品把人物命運同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藝術感染力強。1983年任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審,被授予"金鷹榮譽獎"。1983年和1985年分別在法日南特三大洲電影節和美國舊金山舉辦回顧展、1987年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接納為會員。

※※※※※※※※※※※※※※※※※※※※※※※※※※※※※※※※※※※※※※※

入行經歷

我很幸運,這么多大師教過我

新京報:您從事電影導演這個行業是出於什麼原因?我們知道,在拍電影之前,您受過很長時間的戲劇教育,還演過話劇。

謝晉:了解作品的同時應該了解這個創作者的經歷,這是我一直很強調的。

我出生在浙江上虞,祖父是我們家鄉第一個剪辮子的,那是秋瑾的故鄉,所以我後來會拍電影《秋瑾》,我的愛國情懷與我的出生地有關。

我18歲考入四川江安國立劇專,曹禺先生是我的教務主任,他給我們講戲劇課從易卜生一直講到莎士比亞;焦菊隱先生是我的班主任,我和他關係很好,他在前面排戲我在後面幫忙;黃佐臨是教我導演課的老師,還有留美的洪深先生,他們對我電影導演方面的啟蒙是很重要的。我很幸運,這么多大師教過我。四川江安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將要準備開拍的《江湖祭》就是講川劇的,發生在江安的故事。當年演了一些話劇,也做過劇務,但我認為自己應該做導演,也有這樣的信心。後來去了南京國立劇專,應吳仞之導演的邀請到了上海大同影業公司,當時我的老師黃佐臨讓我去文華影業公司,結果沒有去成。

我算“第三代”,最老的一批是張石川、鄭正秋;還有就是我的老師輩的導演,沈浮、吳永剛、張駿祥、黃佐臨,還有費穆,最好的導演了,我國小時就看他的片子,這個人最可惜了。

抗戰前主要做導演的是“第一代”,“第二代”主要指抗戰時期,而我們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導演,也就是“第三代”,那么吳貽弓、黃蜀芹他們就是“第四代”,陳凱歌、張藝謀是“第五代”,後面還有更年輕的一代。基本前一代都是下一代的老師輩,經歷也各不相同,我一直在講陳凱歌、張藝謀不會拍《芙蓉鎮》,他們的經歷和我的完全不一樣。這不是說水平高低的問題,而是時代和經歷以及興趣點的不同。

“文革”遭遇

我不太願意強調我的家庭悲劇

新京報:應該說您在“文革”以後拍攝的電影與之前的電影在內容和風格上都有明顯的不同,是否最直接的原因是您和您的家庭在“文革”時的遭遇?

謝晉:我不太願意強調我的家庭悲劇,因為在這場浩劫中有多少家庭比我還悲慘,甚至多少國家領導人在“文革”中殉難,而又有多少電影人沒有等到“新時期”到來。我的父親服安眠藥自殺時,我正在廠里“隔離”,趕回家看到的是父親的屍體,我又被很快帶進“牛棚”,連父親屍體火化都沒能參加。後來母親跳樓自殺,我把母親的屍體抱上樓,我的兩個傻孩子不明白怎么回事,還在笑,這給我很深的刺激。應該說有這樣的人生經歷,對人性被扭曲和被摧毀的東西特別敏感,所以我後來會拍《天雲山傳奇》,會拍《芙蓉鎮》,十年動亂的切身經歷與拍片有很大關係。

新京報:《芙蓉鎮》經歷了一些波折才得以上映,最終捧得了國際影展的獎項,但之後一些反映“文革”題材的影片就沒有那么順利了。

謝晉:《芙蓉鎮》出現的時候,正是“文革”結束十年、集體反思風潮湧動的時候,這部影片大張旗鼓地直視“文革”,小說本身也是從1963年寫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加上一點點“倒敘”,大約20年的時間。影片最終能夠公映,還送到國外參加影展也是很多電影界和文學界朋友努力的結果,但是此後再觸及這類題材的電影都沒能通過。

“文革”結束近30年了,我們這些當時四五十歲的人也都七八十了,正視那場大災難非常必要,老早就有人建議應當建一座“文革博物館”,正視曾經走錯的地方,痛定思痛進行反思。

電影創作

我的電影多半是“一場風波”

新京報:從上世紀50年代您開始獨立執導影片一直綿延到90年代,那么多影片從題材到涉及面來看相當廣泛,您認為自己的影片前後有哪些不同?

謝晉:“文革”前我的電影多是新舊社會對比,都是歌頌新社會,也沒有亂“抹黑”,現在看起來這個概念很單調,但在當時是非常真摯的。而在“文革”後我拍的卻多是悲劇。因為遭遇了大悲劇,我就要拍大悲劇。

新京報:您和林農聯合執導過一部電影就叫《一場風波》,結果您後來拍的影片果然風波不斷?

謝晉:這點你說得對,1957年我的第一部有影響的片子《女籃5號》,要去參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影片展的時候,體育局的領導認為這部電影有問題,首先是沒有反映出黨的領導,其次有“錦標主義”趨向,因為那時很主張“友誼第一,比賽第二”,而《女籃5號》強調的就是競技,非要拿第一不可。後來是兩位重要人物把這部片子“搶救”回來,一位是賀龍,一位是周總理。

1960年的《紅色娘子軍》也很有意思,當時不讓在影片中表現愛情,把所有愛情內容都剪掉了,但是片子中祝希娟對王心剛“愛情的眼神”是剪不掉的,這是黃宗英對我說的。

1964年的《舞台姐妹》更是悲慘,一直被作為“大毒草”來批判,我們這個戲死了五六個人,估計是前所未有的。沈浩1966年自殺去世,上官雲珠1968年自殺去世。

再來看“文革”後的戲,《天雲山傳奇》和《牧馬人》都差一點點被“槍斃”,《芙蓉鎮》也遇到不少“麻煩”。也有很多我的朋友勸我,不要再碰這些敏感的題材了,但是我不怕這個的。

老驥伏櫪

“慰安婦”的電影能拍出來就不得了

新京報:有沒有自己非常喜歡的電影?

謝晉:從中學時我就看美國電影,看過那么多好片子,現在一想起來最喜歡的外國片子就是《卡薩布蘭卡》,這個片子就是了不起。我到美國訪問,看到人家電影院裡的第一張大海報就是《卡薩布蘭卡》,現在很多人不覺得它怎么樣,我當時迷得不得了。大明星英格麗·褒曼和亨弗萊·鮑嘉演得好極了。

在愛情的“杯水風波”以外大背景很重要,我們這一輩人深有感觸。江澤民同志當初接見電影界人士四五次,經常提起《卡薩布蘭卡》、《魂斷藍橋》、《居里夫人》這些片子,我曾經問過他是不是在交大上大學時看的,他說:“你怎么知道的?”當時的這些電影就是有這樣的影響力,現在有人說這個片子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別說,還就真拍不出來。

所以,後來我在拍《天雲山傳奇》時處理王馥荔、石維堅所演的角色時,想到了《卡薩布蘭卡》大背景下的人物情感關係的處理。

新京報:您現在快82歲了,還在準備拍電影嗎?

謝晉:我不拍電影,乾什麼呢?我最近看到報紙上報導日本右翼官員對於中國當年的慰安婦問題大發謬論,我很氣憤。假定說20年前,十幾年前,我如果有機會拍這個戲,肯定能拍好,因為它本身震撼人心。

慰安婦的問題如果揭露出來,拍出來,這個戲不得了。我如果真是下工夫,也有錢能夠拍,就能拍出來,關鍵是現在沒有人站出來說:“謝導,拍啊!”所以我說也有遺憾,一個是自己的年齡也大了,另一個是在想其實有很多人本應該出來的,沒能出來,比如說如果田壯壯拍出一部非常好的戲,全國轟動,那就不一樣!我從小時候就喜歡電影,後來一直就做電影,人還是應該有一個理想或者信念,你為什麼而活?我想我是為電影。(張悅)

執導《女籃5號》時的謝晉。

■謝晉年表

1923年:出生於浙江上虞,在家鄉度過童年。

1930年:隨父母遷居上海。

1939年:讀高中時,參加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

1941年: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確立了向

導演專業發展的志向。

1948年:由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畢業,到上海大同電影公司擔任助理導演。

1950年:考入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八個月後畢業,入長江影業公司。

1951年:執導第一部作品《控訴》。

1953年:轉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雞毛信》的副導演。

1957年:執導《女籃五號》反響巨大。

1986年:獲邀出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

1993年:出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

演員介紹

秦怡 (Qin,Yi)
出生日期 1922年
出生地點 上海
國家或地區 中國大陸
別名暱稱 秦德和(原名)
婚姻狀況 喪偶
家人或朋友 金焰(配偶)
中國電影女演員。原名秦德和。生於上海。1938年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肄業後去武漢參加抗日宣傳活動。同年至重慶,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任實習演員,在影片《好丈夫》中扮演角色,後相繼參加中國萬歲劇團、中華劇藝社等話劇團體,在重慶、成都等地演出《大地回春》《欽差大臣》《茶花女》等二十餘部話劇。抗戰勝利後回上海,作為"特約演員"參加拍攝《忠義之家》 、 《無名氏》等影片。建國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上影演員劇團副團長。曾主演《農家樂》、 《兩家春》 、 《摩雅傣》 、 《北國江南》等影片,並在《女籃5號》 、 《鐵道游擊隊》 、 《林則徐》 、 《青春之歌》、 《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83年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屋檐下》(兼任藝術顧問),獲第三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本人獲首屆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其表演細膩、質樸、自然,具有東方女性的神韻。

參考文獻

http://www.cnmdb.com/title/875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