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報》

歷史

維新運動

1895年~1898年,中國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維新派的維新運動為中國近代思想啟蒙運動開闢了新道路,以康有為、梁啓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擴大影響,先後創辦了近30種報刊,這一時期報刊被樹為政治改革的先導,客觀上使得新思想在中國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也就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新女性”社會群體的出現,[1]這為《女學報》的誕生奠定民眾基礎。

女權口號出現

在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為“無量數女子呼彌天之怨”,為“女子拯沉溺之苦”淺析陳擷芬,[2]他也曾上書光緒帝《請禁婦女裹足折》。梁啓超也提出了“興女學”的主張,並發表了《論女學》《倡設女學學堂》等文章。《女報》的誕生地-上海女學學堂就是梁啓超經辦的。康梁等維新派人士的婦女解放思想成為了《女學報》誕生地餓思想基礎[3]

陳擷芬個人

陳擷芬出生於一個資產階級改良派知識分子家庭,她曾在教會學校中西女塾中讀書,所以較早地接觸到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同時她受到自己父親陳范辦《蘇報》實踐的很大影響,在父親的幫助下開始創辦自己的《女學報》。在《元旦問答》中她說設立報館的原因:“這做報的一件事,不必作文章、作詩、作賦,只要照自己意思去做,做得好就是了。做報就不能但照自己的意思做的,要叫別人看得喜歡,勸人得要人相信,他才肯改,激勵人得話,要激勵出人餓精神興致,他才肯出來做事,出來學學問,痛切得話,要說的人悲憤填胸,他才能立足宗旨,罵人的話,要罵得人鑽心刺骨,他才慚愧改過。”

創刊

《女報》在1898年7月24日上海正式創刊。每月出版三期,第一期為朱印。報館設在上海西門外文元坊,應有四個代售處:南市花衣街文瑞樓扇鋪;城內邑廟豫園梅花館子扇鋪;北市四馬路老村不放對面廣學會書局;泥城橋不纏足會。頭三期免費“敬送”給讀者,從第四期起“每張暫取紙料錢三文”。在同年9月,因戊戌政變發生,在1898年10月29日出版了第12期後,《女報》被迫停刊。[4]1902年5月8日《女報》再次出版,由蘇報館代辦發行,陳擷芬仍為主編,在1903年,《女報》改名為《女學報》。

停刊

1903年7月初,“蘇報案”發生,章太炎被捕,鄒容投案,《蘇報》被查封,《女學報》也漸漸走到了盡頭。陳范帶著女兒陳擷芬逃往日本。在日本逃往時期陳擷芬並沒有放棄《女學報》,在10月期間第四版《女學報》出版,編輯兼發行地址為“東京牛込區喜久井町二十番四號”,總發行所為“上海國民日報館”。這便是《女學報》的最後在一期。

創辦

1898年7月24日,在著名的戊戌變法的高潮中,《女學報》創刊了,它開創了中國婦女報刊的先河。

《女學報》《女學報》

《女學報》的主辦者為中國女學會,這是在康有為、梁啓超等人支持下,由維新派婦女組織起來的社會團體,當時頗有影響。而康有為的女兒康同薇、梁啓超的夫人李蕙仙更是直接參與,成為女學會的中堅力量。女學會成立後幹了兩件大事:一是在上海桂墅里創辦了中國人自辦的第一所女學堂;二即創辦了《女學報》。

內容

《女學報》辟有論說、新聞、徵文、告白等四個欄目,內容分修身、教育等十六門,多為宣傳變法維新;大力提倡女學;爭取女權;要求男女平等;主張婚姻自主;要求婦女參政;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陳規陋習等等。每期用對開白色洋連史紙單面石印一大張,可以裁疊成四頁裝訂。端楷繕寫正文,所附插圖均由主筆之一劉可青所繪,兼有中西之美,頗可玩味。

主要宗旨及內容思想

辦報宗旨

《女學報》的辦報宗旨是:宣傳變法維新,主張男女平等,主張婚姻自主,倡導女學,爭取女權,提倡民主和科學。

內容思想

1.要求男女平等
該報從多方面揭露了男女不平等的種種社會現象。“凡物無能外陰陽者矣。光有白黑,形有方圓,質有流凝,力有吸拒,數有奇偶,物有雌雄,人有男女,未有軒輊者也”。《女學報》大力宣傳資產階級人權平等,抨擊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在《女學報》第五期中王春林的《男女平等論》指出“男有權而女無權,天下之事,皆出於男子所欲為”,問“天下女子,一皆聽命於男”是極不合理的現象。[6]該報還採用西方資產階級“天賦人權”的人性論觀點作為思想武器。人有男女之別就象自然界的許多矛盾現象一樣,是自然之理。因此,男女天生應該是平等的,從天賦人權學說出發,從根本上否定男尊女卑的觀念。
2.要求婦女參政權
盧翠在《女學報》中撰文《女子愛國說》:“方今瓜分之局已開,國勢日危”,有聲同嘆。前月明詔特下,諭各庶民,皆得上書。夫民也者,男為之民,女亦謂之民。凡我同輩亦可以聯名上書,直陳所見,以無負為戴高履厚之中國女子也。”[7]
3.主張婚姻自由
《女學報》反對封建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由,讚美西方國家的婚姻制度。
4.提倡女學
戊戌時期,中國處於被侵略時期,因此十分注重實用之學。《上海新設中國女學堂章程》中規定設:算學、醫學、法學,並且“學生每人必自仞一門”。《女學報》把中國落後的原因之一歸結於中國婦女不接受教育,不能參加社會工作。《女學報》還詳細第介紹了歐美、日本的教育制度,希望中國也能學習效仿。在康同薇的《女學利弊說》中寫道:希望我國能“遍立國小於鄉,只舉國之女,粗知禮儀,略通書札,擇節目舉矣!分立中學於邑,講求有用之學,大去邪僻之習,則道德立矣!”

部分報中知名文章

潘璇《上海女學報緣起.論用官話》
裘毓芳《論女學堂當於男學堂並重》
康同薇《女學利弊說》
陳擷芬《獨立篇》-被稱為近代中國婦女的獨立宣言書《盡力》《中國女子前途》

影響

《女學報》是我國近代第一份倡導女權的報紙,它的興起反映了當時我國婦女渴望解放,獲得更高地位的願望。
《女學報》是我國近代婦女要求解放的起端。它的創刊帶動了以後的婦女報紙的湧現:1904年丁初成主辦的《女子世界》;1905年張展雲主辦的《北京女報》;1907年秋瑾主辦的《中國女報》

意義

《女學報》的出現,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是有著非凡的意義的:
1、它是目前所知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女報,並且完全由婦女主編,以婦女為讀者對象,是真正意義上的女報。二十多位主筆中較為著名的有康同薇、李蕙仙以及中 國第一位女報人--無錫人裘毓芳等,她們都是當時婦女界的知名人士,實際也是中國新聞史上的第一批女編輯、女記者。
2、它是中國最早的白話報刊之一,而且也是最早提倡使用白話文的報刊之一。
3、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婦女問題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女學報》恰恰為此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並且歷史並未因陳舊而顯得過時,相反,許多問題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

《女學報》的確切出版期數至今未能確定,加之百年以來,世事變幻,目前海內外已絕少收藏。無錫市圖書館古籍部所藏1~8期,保存完好,觸手如新,具有內容、版本上的雙重價值,堪稱珍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