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是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所作的一首詩。詩人把繁星滿天的夜空,想像為是點著無數街燈的天上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織女的傳說,把空中的流星想像為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街上閒遊,用以象徵他們的生活的幸福美好,反襯了當時社會的不安穩和人民的痛苦。這首詩既隱含著詩人對現實世界的不滿、憤怒以及幻滅的悲哀,更寄託著作者對光明幸福的熱烈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翹首企盼,表現出詩人在艱難處境中仍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懷與品格。全詩恬淡平和,意境優美,清新素樸。

作品信息

【名稱】《天上的街市》
【年代】近代
【作者】郭沫若
【體裁】詩歌
【出處】《星空》

作品原文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1921年10月24日

創作背景

這首詩最初發表於1922年3月出版的《創造季刊》第1卷第1期,曾入選國中語文課本,課本對原詩存在刪改。1921~1922年,中國處於北洋軍閥混亂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作者感到極大的憤怒。他從地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聯想到街燈,於是寫下了《天上的街市》這一富有想像力的詩篇。

作品鑑賞

在郭沫若看來,無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個體生命之中:“我想詩人的心境譬如一灣清澄的海水,沒有風的時候,便靜止著好像一張明鏡,宇宙萬物的印象都涵映著在裡面;一有風的時候,便要波翻浪涌起來,宇宙萬匯的印象都活動著在裡面。”(《三葉集》)當有限的個體生命與無限的宇宙生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精神聯繫,郭沫若以新的靈感方式改變了自己視覺感應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經大大偏離了古代作家的視覺常規。他不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靈感受夜空。夜空引誘著他的幽思遐想,使他以審美化的態度與無限的宇宙進行更直接的交流。在郭沫若的生命節奏中,既有“鼓舞調”,也有“沉靜調”(《論節奏》)。他的《星空》詩,便是“鼓舞調”的夜空的巡禮。在他筆下,夜空是那樣奇麗可驚,那樣盪人心肺。他歌唱道:“美哉!美哉!/永恆不易的天球/竟有如許變換!/美哉!美哉!/我醉後一枕黑酣,/天機卻永恆在轉!”而《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則是一首“沉靜調”的清朗雋美的夜歌。就在寫作《天上的街市》的半個月之前,郭沫若在致郁達夫的一封信里表示自己嚮慕“平和潔淨”的詩的世界,呈現在《天上的街市》里的,正是一幅“平和潔淨”的想像世界的圖畫。
地上有星一樣的燈,天上有燈一樣的星,詩人通過兩個互換本體與喻體的比喻,將天與地連成一體。“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無數”和明亮,無數明亮的燈與星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
詩的第2段至第4段描繪了詩人想像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在這十二行詩句中,詩人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其肯定的語氣會使讀者追隨著詩人的想像,模糊著現實世界與幻想世界的界限。“天上的街市”既然陳列著“世上沒有的珍奇”,那裡一定是比現實世界美好得多的地方。詩人仿佛看到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正在那裡享受著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本來,傳說故事中的牛郎織女到天上以後是不幸福的,他們被阻隔在天河兩岸,一年只得一度相會,但在《天上的街市》一詩中,天河變得“淺淺的”,不甚寬廣,它不再妨礙情侶們自由往來。因而牛郎織女可以雙雙遊逛天街,詩人甚至看到了他們手裡提著的燈籠。這虛幻的景象在作者筆下竟顯示出生動的真實感,作者所描繪的美麗幸福的天街向讀者提供著人間情趣。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在以心靈的眼睛眺望夜空時所看到的。在詩人郭沫若的心靈視野中,天上的世界對應著地上的世界。當地上的世界給他留下“眼兒淚流”“心中作嘔”的印象:“游閒的屍,/淫囂的肉”,“滿目都是骷髏,/滿街都是靈柩”(《女神·上海印象》)。他借“天上的街市”抒寫了自己對光明的嚮往。
郭沫若的詩一向以強烈情感宣洩著稱,他的《鳳凰涅盤》熱情雄渾;他的《天狗》帶著消滅一切的氣勢;他的《晨安》、《爐中煤》曾經讓讀者的心跳動不止。但這首詩卻恬淡平和,意境優美,清新素樸。詩人作這首詩時正在日本留學,和那時的很多中國留學生一樣,他心中有著對祖國的懷念,有對理想未來的迷茫。詩人要藉助大自然來思索這些,經常在海邊彷徨。在一個夜晚,詩人走在海邊,仰望美麗的天空、閃閃的星光,心情變得開朗起來。詩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於是他在詩中將這種理想寫了出來——那似乎是天國樂園的景象。
詩人將明星比作街燈。點點明星散綴在天幕上,那遙遠的世界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街燈則是平常的景象,離人們很近,幾乎隨處可見。詩人將遠遠的街燈比喻為天上的明星,又將天上的明星說成是人間的街燈。是詩人的幻覺,還是詩人想把讀者引入“那縹緲的空中”,在詩人的心中,人間天上是一體的。
那縹緲的空中有一個街市,繁華美麗的街市。那兒陳列著很多的物品,這些物品都是人間的珍寶。詩人並沒有具體寫出這些珍奇,留給了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讀者可以將它們作為需要的東西,帶給人們心靈寧靜、舒適的東西。
那不僅是一個街市,更是一個生活的場景。那被淺淺的天河分隔的對愛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織女,在過著怎樣的生活?還在守著銀河只能遠遠相望嗎?“定然騎著牛兒來往”,詩人這樣說。在那美麗的夜裡,他們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滿目的街市上閒遊。那流星,就是他們手中提著的燈籠。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顛覆了流傳千年的神話,化解了那悲劇和人們嘆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這首詩風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語言、整齊的短句、和諧優美的韻律,表達了詩人純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節奏也是緩慢的,如細流,如漣漪。但就是這平淡的意境帶給了讀者豐富的想像,讓讀者的心靈隨著詩歌在遙遠的天空中漫遊,盡情馳騁美好的夢想。

作者簡介

郭沫
郭沫若像郭沫若像
若 (1892~1978)現代作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革命活動家,文學界、史學界權威。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觀娥鄉沙灣鎮。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畢業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科。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盤》、《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卓文君》。1928年因受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變後,創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膽》等歷史劇和戰鬥詩篇《戰聲集》。所著《甲骨文字研究》、《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曾在學術界引起震動。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多種國家行政、科學文化方面的領導工作,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參加革命工作,三十餘年,為八一南昌起義之核心人物。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人民保衛世界生閏委員會委員、中日友好協會名淮會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和《郭沫若全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