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遷徙》[電視劇]

《大遷徙》[電視劇]
《大遷徙》[電視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大遷徙》的創作是以國家重大水利建設項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淅川縣為主要地域背景,以半個多世紀來淅川縣40多萬移民數次搬遷為歷史背景,反映了廣大移民“故土難離卻要離”和移民幹部“工作難做卻須做”的艱難抉擇和心靈考量。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遷徙》《大遷徙》

河南電視台、河南今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大遷徙》(暫定名)已於2010年10月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立項,擬定於2011年底完成全部製作,並爭取於2012年在中央電視台及省級衛視播出。

該劇以“跳入移民寫移民,跳出移民寫人民,跳入移民寫人性,跳出移民寫黨性”的高視角,以一個移民村的三組人物在經歷數次變遷期間傳奇性的情感糾結、命運起伏、家庭悲歡和移民幹部為了國家利益,嘔心瀝血、承受委屈、勇於擔當的動人故事,展現了波瀾壯闊的中國農村生活畫卷,折射出中國農村五十餘年的曲折變化和社會大變革,塑造了純樸、善良、吃苦、耐勞、識大體、顧大局、俠肝義膽的河南人形象,歌頌了移民幹部忠於職守、犧牲自我的無私奉獻精神。反映了新時期黨和政府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執政理念,預示了大變遷對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節能意識具有潛在的難以估量的積極意義。

該劇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既是一部艱辛而又昂揚向上的移民遷徙史,同時又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農民的命運變遷史。

劇情概述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李家橋村支書的兒子吳廣元家張燈結彩正要迎娶方圓百里的美人李紅蓮,當新郎吳廣元要揭開紅蓋頭時候卻發現新娘李紅蓮不見了。過了三天,王西川結婚大擺筵席眾人愕然發現新娘居然是李紅蓮。原來王西川李紅蓮青梅竹馬相戀已久,因紅蓮父母把紅蓮包辦給吳廣元,紅蓮不從就從吳廣元婚禮現場逃跑,於是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接下來吳廣元大鬧婚禮,把婚宴砸的亂七八糟,王西川的父親氣急之猝死,婚禮變葬禮。自此王西川吳廣元和雙方各自的家族之間接下仇怨。不久要修建丹江大壩,李家橋的鄉親們開是了第一次搬遷。王西川和吳廣元帶著他們的恩怨一起上路了,由此展開的矛盾也越來越複雜糾結……

一年後,丹江口大壩停建,李家橋人因故土難離又返回到廢墟一般的村莊,他們在往日家園的廢墟上重建新家園,王西川也在家園重建的過程中得到了鄉親們的擁戴成為大家的主心骨,就這樣家園漸漸穩固。

四年後丹江口大壩重新修建,李家橋人不得已再次搬遷,這次他們遷往湖北荊門。在荊門,吳廣元因為生活生產習慣問題和當地發生衝突,衝突的結局是誰也沒有料到的……

王西川和鄉親們決定返回家鄉丹陽,眾鄉親站在江邊,看著原有村莊和土地被淹沒在茫茫的水下,決心開闢新的家園。他們占據林場,靠開荒和打漁謀生,再一次的重建家園,李家橋人生活好轉。然而生活的好轉並沒有使王西川和吳廣元兩個家族之間的傷痕彌合,他們之間的距離反而越走越遠。

新時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開工,李家橋人再一次回響國家號召又要開始新的遷徙。王西川的兒子王程輝當上移民幹部,儘管他自己也是移民。在省市鄉移民幹部的努力下,李家橋的人們開始搬遷。就在這節骨眼上王程輝的一次莽撞卻使雙方家族的關係雪上加霜,也使移民的搬遷遇上了麻煩,省里下來的移民幹部們為了兩家的關係緩和也費了一番周折。

種種矛盾一團亂麻似的堆在了以省移民幹部王志偉和當地移民書記向曼雲、遷入地移民鎮宋書記為代表的移民幹部面前,他們耐心細緻地做移民工作,甚而忍受少數不明真相的移民的圍攻、謾罵、毆打,將人性化的移民工作做到了極致。後來,鄉親們被一名移民幹部因勞累犧牲在移民村的工作崗位上而深深感動,並自發的為移民幹部抬棺材。

國家以人為本的移民政策帶給大家的是優厚的條件,最重要的是這一次的遷徙不再是以往家園的短暫停駐,李家橋人帶著對國家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和對故土的留戀,帶著對新家園的再一次美好憧憬,帶著欣慰和感傷再一次離開故鄉去他鄉,儘管大家知道這次去的他鄉將來也會成為故鄉。

離開的時候,幾十艘輪船,一百多車輛,浩浩蕩蕩滿載著全村幾百口人和全部家當。省移民領導下令車船齊鳴向移民們致敬,移民們滿含熱淚跪拜祖墳跪拜土地跪拜丹江。在中央、省、市、縣領導和眾鄉親們的目光注視下,登上車船,馳向充滿希冀、土地豐饒的遷入地……

主要特色

1、題材的史詩性。在近幾年以現代農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中,截取某一時段、反映“三農”生活的輕喜劇較多,很少見到縱貫半個多世紀的農村題材劇。而本劇則具有跨時空的史詩性。

2、主題的厚重性。近幾年,反映家長里短、道德倫理的生活劇較多,展現當代宏闊歷史階段中、農民生存狀態的電視劇則十分鮮見。而本劇橫跨半個世紀,講述了人與土地,人與家園,人與親情那無法割捨的聯繫和痛苦抉擇,歷史的厚重感、主題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3、視角的平民性。本劇主要站在平民的角度,反映普通移民在四次大變遷中的感受、訴求、情感波折和變遷過程中的矛盾衝突以及他們識大體、顧大局、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4、故事的傳奇性。人物關係錯綜糾結,情節進展起伏跌宕,巧合誤會充滿懸念,愛恨情仇、苦辣酸甜糾結在一起,使本劇極富傳奇色彩。

5、人物性格的多元性。本劇中,無論是對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正面人物或負面人物,在性格刻畫上,都注重了多元性、立體性,力避單一化、平面化。

6、南北文化的交融性。本劇故事的發生地——河南省淅川縣,地處黃河之南、長江之北,雖歸北方,卻居長江水系——漢水支流之丹江中游,屬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帶,不僅適宜南北方植物的生長,也由於它地處南北文化的交接帶,因而亦適宜南北文化的交匯融通。據專家考證,楚都丹陽在淅川,為楚文化的發祥地。因而本劇中反映出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及湖光山色等等,既有北方人文的特徵,又有南方山水的麗影。

7、題材的可視性。該劇不同於一般主旋律題材劇直白的歌頌、浮淺的說教。主要通過故事中人物的命運來展現在黨正確領導下的偉大歷史變革以及普通百姓舍小為大的犧牲奉獻精神,這可說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瑰寶。

主要定位

1、客群定位。鑒於本劇的史詩性、平民性、傳奇性和南北文化的交融性、題材的可視性等特色,其客群面將十分廣闊。從年齡段說,70歲以下、20歲以上的人群都是本劇的目標客群;從地域上說,無論北方人、南方人都會為劇中所蘊含的共通的文化因子而備感親切;從文化層次上說,無論學歷高低,都會因本劇的“以小見大”、“以情動人”而產生強烈共鳴!

2、主題定位。鑒於本劇的主題厚重性和人物性格多元性特色,其政治上的主旋律基調和藝術上的感染力潛質是顯而易見的。

本劇政治上的主旋律基調,是讓客群從改革前後的對比中去感受社會的進步,生活的改善、國家前景的美好。

本劇藝術上的感染力潛質,不同於某些農村劇中人物塑造的臉譜化、平板化、作秀化傾向。人物個性力求鮮活、真實、多元、立體。他們都是普普通通、實實在在、具有河南特色的中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