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理想與實踐》

《大學的理想與實踐》

《大學的理想與實踐》共收錄論文48篇,公開發表的講話稿3篇,檔案稿1篇。按內容分成“大學的理念”、“高等教育管理”、“大學與科技創新”、“素質教育”、“民辦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史研究”六個專題,每個專題的文章均按發表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基本信息

目錄

大學的理念
大學教育理念中若干問題思辨
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革命及理論創新
高等學校學術權力的反思與建構
我國大學知識品性缺失的制度根源剖析
現代大學制度研究:概念與要素
理念制度範式
高等教育管理
高校領導幹部講政治促進學校建設與發展
高校教書育人工作運行機制研究
高校領導應高度重視內審工作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最佳化高校內部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
大學校長的超越
高校擴招與教育質量問題研究
強化責任意識構建制度體系積極組織協調
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努力取得我校黨風廉政建設和
反腐敗工作的新成效
論現代大學內部組織特性及其柔性化管理
當代大學面臨的挑戰
要高度重視文科、藝術類學科的建設
高等教育質量觀的理性思考與多元化構建
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控制與保證
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及其啟示研究
我國高等教育的成本補償研究
論柔性管理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組織創新
大學與科技創新
為行業經濟發展服務是現代大學的歷史責任
以全新運行機制服務國民經濟建設
知識特性與知識轉移研究綜述
高校科技創新平台的合作動力與運行機制研究
英國發展生物能源的政策及啟示
糾正系統失效:國家創新體系的政府職能定位
知識轉移的企業創新網路建構原則
科技創新平台的合作夥伴選擇
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大學科技創新平台的構建
素質教育
大學生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現狀及其教育對策研究
大學生素質培養體系的層次結構分析
大學生素質培養體系的特性及運行原理研究
科學與人文的交融
武漢理工大學關於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辦法(試行)
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本質特徵及其途徑
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永恆的同元教育
影響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內部因素研究
影響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外部環境因素研究
素質教育的理性思考
公正客觀不拘一格
教育心理學與當前高校德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論素質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
民辦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
美日私立大學與我國民辦高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定位比較
民辦高校辦學水平評價研究
民辦高校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中心城市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解析與建構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民辦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史研究
韓愈教育思想芻論
一引論
1.問題的提出
2.立題與撰寫動機
3.韓愈研究的現狀綜述
二韓愈教育實踐考論
1.韓愈教育實踐的歷史背景
2.韓愈教育實踐的內容與形式特點
3.國子監整學——高等教育決策與管理的重要實踐
4.潮州興學——重振地方教育的豐功偉業
5.抗顏為師——倡辦私學、廣納弟子的民間教育
三韓愈教育思想剖析
1.性三品的教育功能論
2.“學所以為道”——明確的教育目的
3.儒學經典——教育內容的核心所在
4.博學·精通·獨創——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論
5.德為文先、德行並茂:韓愈德育觀審視
6.尊師重道——以《師說》為代表的教師論
7.樂育後學,不拘一格——世有千里馬的人才論
四韓愈教育思想的歷史意義及當代價值
1.韓愈教育思想的歷史意義
2.韓愈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前言

他就像一部厚厚的書,思想睿智而又充滿哲理,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他就像一隻不知疲倦的蜜蜂,堅毅中帶著真誠,帶領著學生在科學的花叢里探求真理;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父親,平易中透著一絲威嚴,在課堂上下、校園內外鼓勵著學生們健康成長;他豁達中透著樸實,幾十年來在教學和管理崗位上勤懇工作,默默耕耘,他就是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磊同志。
陳磊教授,194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69年大學本科畢業於北京建築工業學院並留校工作,198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2004年獲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1987-1989年作為訪問學者留學日本神奈川大學,1991年、1998年兩次進中央黨校學習。陳磊教授歷任武漢工業大學機械系教師、教研室黨支部書記、系黨總支副書記兼武漢工業大學黨委組織部長、黨委辦公室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校黨委副書記和書記;2000年起擔任武漢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1998-2008年起連續當選中共湖北省委第七屆、第八屆候補委員,連任湖北省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委員;現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建材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

精彩書摘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便有了“教育”。而我們現代人,又有誰不是“教育”這個偉大體系的產物呢?面對已經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大學正在成為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高水平人才的唯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如何理解當今時代對大學教育的呼喚?未來的一代新人應具有怎樣的思想和智慧?大學的教育實踐應該在一個怎樣全新的精神指導下運行?等等這一切,都應成為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一、教育的本質:啟迪智慧,使人真正成為自己
對教育的本質的認識,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學研究工作者必須首先弄清的基本問題。“人不只是經由生物遺傳,更主要是通過歷史的傳承而成其為人。”人通過接受“教育”,將其一生之所見所聞與個人內心活動相結合,從此使人的教育成為人的“第二天性”。而教育正是藉助於個體的人的存在,將個體帶人全體,將狹窄的、局限的個人天地帶人充滿生機的萬物世界。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指出的:如果人與一個更明朗、更充實的世界合為一體,人就能夠真正成為他自己一一“教育”的意義也就得以實現。
人實現自我的關鍵是智慧,而智慧的本質是“學習”,把學習從純粹的自發和本能變為規範化的社會行為,便是教育,由此可見,教育是一個科學體系,其功能主要有:一是加強和促進人好學的本性,用有效的方法引導、提高人的學習能力;二是向人提供系統地掌握知識、增進智慧的必要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