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文學》

《大學文學》

《大學文學》是錢理群,李慶西在2005年前編著,200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發布的文學作品。

(圖)《大學文學》《大學文學》

作者: 錢理群李慶西郜元寶 編撰
出 版 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1-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601
印刷時間:
開本: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532098583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學 >> 文集

內容簡介

當代大學生每天要看那么多書,其中一大部分——特別是那些高頭講章和層出不窮的理論——實在並不高明,而從人類偉大、豐富、敏感、美好的心靈產生的文學經典卻常常遭到排擠,這真是不幸。我們三人不自量力,發願要為大學生編一本《大學文學》,以抵抗那些不斷向他們湧來的非文學的往往可以不讀而竟然不得不讀的東西。
早就有人站在文學立場,對駕乎作品之上的各種狂妄的智慧提出申訴了: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說,“作家只有擺脫智力,才能在我們獲得種種印象中將事物真正抓住,也就是說,真正達到事物本身”,他寫《駁聖伯夫》,就是要用理智之手剝奪理智所竊取的桂冠,把它還給文學。當代法國理論界以羅蘭·巴特、雅克·德理達等人為首的“解構”運動,某種意義上就是追隨這位文學前輩的腳步。即使在《美國文學史》作者馬庫斯·坎利夫(Marcus Cunliffe)所說的給文學帶來無窮厄運的美國“學院體制”中,也會有蘇珊·桑代格站出來“反對解釋”(against interpretation),有愛德華.W.薩伊德提出讓文學研究成為追求“客觀公正性”的美國式學術體制的飛地——他甚至提倡文學研究者應該摒棄職業化陋習,做一個輕鬆自在的業餘愛好者(Amateur)。義大利著名符號學家昂貝多·艾柯(Umberto Eco)希望建立“本文的權力與解釋者的權力之間的辨證關係”,解釋必須接受“本文的制約”,“最近幾十年文學研究的發展過程中,解釋者的權利被強調得有點過火了”,出現了“過度解釋”(over interpretation)。最近有學者還梳理出從柏拉圖到德理達的“文學反抗哲學”的傳統,無非也是要在各人文學科凱歌行進中,力爭文學的相對獨立地位,並強調對文學原著進行樸素讀解的意義。
西方人文教育始終和粗壯的感性神經聯在一起,無論T.S.艾略特對古典文學修養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地位的強調,還是“新批評派”對文學作品的“細讀”,都堅持在不斷擴張其領地的現代人文學術中為文學教學保留一席之地。文學界之外一些訓練有素的大師級學者或思想家,也不斷在自己的專業研究中凸顯文學的領悟,甚至把他們的專業研究建立在文學基點上。瓦爾特·本雅明藉助他對波德萊爾的細讀,發明了別具一格的隱喻詩學和歷史研究;羅蘭·巴特《S/Z》通過精讀巴爾扎克中篇小說《薩拉辛》而深化了他的敘事理論;巴赫金以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精讀來建構對話哲學,沃爾夫剛·伊瑟爾將其“隱含作者”的理論具體化為對薩克雷《名利場》細緻入微的分析;以賽亞·伯林以他對俄羅斯和西方文學史上一系列作家的深思默察來重新解釋希臘詩人阿奇洛克思(Archilochus)的名言“狐狸多狡黠,刺蝟僅一伎”,由此完成他對知識分子思想品質的典型分析;海德格爾晚年一頭扎進里爾克、特拉克爾、荷爾德林等人的詩作,竭力掙脫哲學話語的束縛,乞靈於“詩歌中的語言”,以此為他所謂“哲學的終結與思的開始”現身說法;據林毓生教授回憶,包括海耶克(Hayek)等大師在內的六十年代初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 )要求博士學位申請者必須在各位“委員”指導下,花兩年時間精讀代表西方思想文化精華的“生料”(raw materials),然後才能參加資格考試,其中文學原典就占據相當比重。
美國哲學家理察·羅蒂(Richard Rorty)曾經驚乎:當代西方哲學已蛻變為文學批評了。其實,西方哲學與文學的結合併非二十世紀後半期才開始,文學作為人類精神的火炬,始終就是真正的思想者們公開或隱秘的思想寶庫。真正的思想者對文學絕不敢採取單純“支取”、“徵用”的態度,而是把文學看作比單純的理論思維和學術研究更高級的“運思”。正因為有無數大師級人物卓越的文學閱讀,學術(包括科學)對文學的“殖民”才不至於肆無忌憚。英國科學家和小說家C.P.斯諾在題為《兩種文化》的講演中甚至認為,科學知識分子和文學知識分子的分裂乃當代人類一大損失。他從另一個方面肯定了文學修養、文學性智慧的重要性。
比起大學語文,大學更需要貼近文學原點。這本書所倡導的大學文學理念,目前已經得到學界的共鳴:任教於上海華東師大的影評家毛尖說,她已經將這套書推薦給自己的學生,“因為這本書的理念很好,把語文的概念替換了,大學生應該接觸的是文學的、經典的東西。”不過,編者之一的郜元寶卻不同意“替換”這種說法,“《大學語文》本身也在改良,其中有些思路,和我們提倡的《大學文學》已經有點不謀而合,只是還沒有自覺而完整地提出《大學文學》這個理念。還有,一個中國人熟悉自己的母語,是一生一世的事,這個文學教育不能取代。我對《大學人文讀本》的思路也很欣賞,大學生不管在大學四年中能不能讀完這些文章,以後總還可以讀。至少,他知道了有這么多好文章!”
編輯劉景琳形容這套書走的是第三條道路,“就目前來說,《大學語文》在大學中還屬於強勢,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會讓學生都來讀這套書。能夠進到公共選修課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但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因為我知道復旦大學的陳思和也在做原點閱讀的工作。”
本書是作為《大學語文》的一種改良方案而編寫的。全書以“文學經典”為中心,分“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四編,以提高大學生文學修養為明確目的。

目錄

第一編 中國古代文學
 一、詩經
 二、莊子
 三、屈原
 四、史記
 五、陶淵明
 六、世說新語
 七、杜甫
 八、蘇軾
 九、紅樓夢
第二編 中國現代文學
 一、胡適
 二、魯迅
 三、周作人
 四、老舍
 五、沈從文
 六、張愛玲
 七、艾青
 八、穆旦
 九、曹禺
第三編 中國當代文學
 導言
 一、汪曾祺
 二、王蒙
 三、張承志
 四、史鐵生
 五、閻連科
 六、朱文
第四編 外國文學
 導言
 一、雨果(法國)
 二、梭羅(美國)
 三、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
 四、福樓拜(法國)
 五、馬修·阿諾德(英國)
 六、列夫·托爾斯泰(俄國)
 七、詹姆斯·喬伊斯(愛爾蘭)
 八、芥川龍之介(日本)
 九、福克納(美國)
 十、博爾赫斯(阿根廷)
 十一、喬治·奧威爾(英國)
 十二、艾薩克·辛格(美國)
 十三、塞林格(美國)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