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嘉靖己丑夏五月兵過預望城》
【年代】明代
【作者】王瓊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嘉靖己丑夏五月兵過預望城①
原州直北荒涼地②,靈武台西預望城③。
路入葫蘆細腰峽④,苑開草莽苦泉營⑤。
轉輸人困頻增戍⑥,寇掠胡輕散漫兵⑦。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嘉靖固原州志》,《萬曆固原州志》《宣統固原州志》《光緒平遠縣誌》《民國固原縣誌》均收錄此詩,詩題作《過預望城》。嘉靖己丑,即嘉靖八年(1529年)。預望城,本稱豫王城,位於今寧夏同心縣城東南45公里處。豫王城修築於元代中期,為元豫王阿剌忒納失里所修築,故曰豫王城,後稱豫旺城或預望城。預望城“周五里三分,高闊各三丈二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總制秦紘修復古城,題設平虜守御千戶所,隸固原衛。後舊東關被水淹,嘉靖年間改筑西北關。
②原州:北魏至唐代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區城關。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因治高平城,蓋取“高平”之意名原州。轄今固原地區大部、同心縣南部及甘肅平涼、鎮原北部。此句詩有的寧夏地方志作“固原直北荒涼地”。
③靈武台:關於“靈武台”的記述很多。《舊唐書》、《新唐書》多處提到靈武台。而記述最集中者,乃《嘉慶靈州志跡》。《嘉慶靈州志跡·古蹟志》第八云:“靈武台:唐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反,元宗(即玄宗)避賊入蜀。至馬嵬,父老遮道請留,上命太子宣諭之。……”然後詳述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的過程。由此看來,此“靈武台”,是特指唐肅宗李亨登基時的靈武官署。也特指這一段歷史。
④葫蘆細腰峽:即細腰葫蘆峽城。北宋懷德軍治,即章粢所築之平夏城,後陷於西夏,故治在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另說,細腰葫蘆峽,即葫蘆峽城,在今同心縣預旺堡東,為宋朝范仲淹所築。
⑤苦泉營:地名。不詳何處,應在固原地區。
⑥轉輸:轉送運輸。古時,固原是通往河西走廊重要通道之一。甘肅、新疆等處的軍餉常經此處輸送。頻增戍:《嘉靖固原州志》作“頓增戍”,此據其他方誌改。
⑦散漫兵:指明朝的軍隊。
⑧“我獨”二句:明嘉靖時,蒙古韃靼部俺答汗常侵入邊塞,散掠內地。一次,進入寧夏,由固原地區侵擾到靈州附近。王瓊率精兵三萬,巡行塞上,俺答知道訊息後,不敢應戰,慌忙撤走。此詩即記述了此事。
作者簡介
王瓊(1459—1532),字德華,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成化進士。歷任工部主事、郎中、河南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督漕運、戶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尚書。公元1522年嘉靖皇帝即位,被劾論死,改戍綏德,再改還籍為民。1528年(嘉靖七年),因禮部尚書桂萼力薦,起為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提督陝西三邊軍務。鎮守三邊期間,屢敗吐魯番,收復哈密,重創套敵內犯,使寧夏、山西、陝西諸邊得以安全。撫定洮、岷番民七十餘部。西北軍民唯恐王離去,屢屢相率乞留。錄功加太子太保。卒於固原任所。贈太師,謚恭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