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與女人:獻給知性的男人與女人》

《商道與女人:獻給知性的男人與女人》

《商道與女人:獻給知性的男人與女人》的主題是從女性的角度來闡述道在商業和生活中的運用。 道與女人,似乎不著邊,自古以來,談天論道的都是男人,女人關心的都是身邊事,熱衷的是風尚和時髦,但是《商道與女人:獻給知性的男人與女人》的作者是一個女性,也是一個企業經營者,她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來闡述道家文化在商業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有著很多獨特的見解和視角,對於當今浮躁的社會和人們,是一付喚起人們清醒和自省的良藥。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書中,作者致力於把玄妙的道家哲學轉變成一種人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觀念,並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結合起來,對於弘揚和傳播道家的哲學思想,有著積極的作用。作者文筆優美流暢,以女性沉靜而浪漫的筆觸娓娓道來,讀來令人感覺既親切又新奇,關愛之情漫溢於紙,讓讀者在感受溫暖和沉思之餘,潛移默化地改變對於生活的看法和態度。

內容簡介

《商道與女人:獻給知性的男人與女人》由《商道篇》和《女人篇》二個部分構成,共用十六篇文章來闡述主題。《商道》篇主要是二大部分。《商道》的第一部分是闡述道的原理以及道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方式,作者用四篇文章來把道家的精華表達出來,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企業治理、成功之道以及項目管理的邏輯結合於一體,囊括了我們做企業、做事業、做項目的原則和要領,以及無論是做王、做臣、做人的原則和態度。
《商道》的第二部分是把企業當作是一個大項目,運用上述的“因果道與項目管理”中介紹的項目管理的辦法,來層層解開企業經營的原理和章法,是一種用道家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思維來經營企業的管理思維,與現代流行的MBA企業管理理論和模式有著完全不同的概念。
《女人》篇主要是闡述女人生活中的一些看法和觀念,其中,闡述了女人最關心的關於愛情、美麗、健康和長壽的一些見解和方法;同時,也採用陰陽道的工具來解剖男人的愛情觀,幫助女性朋友們來獲得男人的愛情和對於家庭的責任;“生活是禪”中收集了作者平時對於生活的一些感悟,來幫助女性的朋友們在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一些有價值的精神感受;“孵化好孩子”,則是闡述了作者身為一個母親和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如何看待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實施,來幫助我們的孩子獲得啟動未來的能量。最後的一篇文章“美好的人生與你同在”則是教給女性的同胞們如何致獲美好人生的一些方法和工具。

作者簡介

如汐,上海富田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曾開發AMCAD電機電磁設計軟體和WindingCAD電機繞組設計軟體,並主持設計了近千款電動機產品,是一個具有深厚技術功底的電機設計專家。
長期以來,如汐也一直在研究道家的哲學思想,並致力於把道家哲學思維和科學思維融入企業經營管理之中。

目錄

自序
第一篇 商道篇
第一章 大道無痕
第二章 因果道和項目管理
第三章 王道與企業治理之道
第四章 人道和成功之道
第五章 企業大項目
第六章 為何經營與事業選擇模型
第七章 企業經營的終極目標
第八章 企業戰略和戰術
第九章 企業管理
第二篇 女人篇
第十章 養生與美
第十一章 愛與美
第十二章 解讀男人的愛
第十三章 致女性經營者
第十四章 生活是禪
第十五章 孵化好孩子
第十六章 美好的人生與你同在

精彩書摘

第一篇 商道篇
第一章 大道無痕
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唯一的本土宗教,在中國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中,它一直披著一層玄秘和神靈的色彩,似乎與我們的生活相距很遠。但是,道家思想和陰陽道的易經,卻代表了中國幾千年士大夫文人的哲學觀,它包含了人生哲學、政治哲學、軍事哲學乃至一切種種的哲學。事實上,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種文化的烙印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早已經滲透到我們每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在我看來,真正能夠被稱之為中華民族之根和中國元素的核心的事物就應該是我們中國古老而偉大的哲學思想,任何其他的元素都不足於與其相提並論。
但是與其他的宗教相比,道教有可能是教義最少的宗教,而且也有可能是信徒最少的宗教。為什麼呢?我覺得這主要是因為道教的教義比較深奧難懂,需要深度的參悟才能有稍許的理解。在中國的古代,都是帝王將相和文人士大夫們在研究它,而且,一部五千字的《道德經》,讓上下幾千年的文人們也有著不同的領晤和看法。早在幾千年之前,老子就意識到這一點,所以,老子說:“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解釋:上士聽了道,謹慎地參悟和實行;中士聽了道,十分迷惑而且半信半疑;下士聽了道,反而哈哈大笑(因為他不能理解,覺的是在說笑話)。但老子說,不被嘲笑,就沒有資格被稱為道。
南懷瑾先生在他的關於道的論著中,曾經提起過,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治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道家學術在中國的各朝代,都被稱為帝王術,有道的帝王們信奉“不言之教、無為而治”的治國原則,使百姓安定、國家富足,像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採用道家的修為來治國的典範。
其次,在中國歷史上,每當亂世到極點,無可救藥時,出來撥亂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像姜太公,苟全性命於亂世,直鉤釣文王,輔佐周文王和武王,滅商興周;像范蠡,他輔佐越王勾踐,在戰敗後為了保全越國,陪伴君王入吳為奴,然後用謀略得以復國,打敗吳國,最後帶西施飄然離去,棄官從商,並富甲一方;像諸葛亮,他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並毅然隨劉備出來救世,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千古的良臣,他們都是表儒內道的:他們既有經天緯地之才,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同時他們也洞察天下大勢所趨,深刻理解一己使命,遇到明君則當仁不讓,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最後他們也絕不留戀榮華富貴,懂得安危之道,深知君王的秉性,或功成身退,或繼續輔佐君王,但他們秉持清正廉潔的精神,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境界,造福萬民,成為萬世的楷模。
所以,可以想像,如果你能學道、修道、悟道和入道,你的人生必將踏入通途,這是因為你能明白事物的本質所在,不再迷惑於表象,也不會糾纏於細節;其次你能洞察事物發展的規律,明辨興衰存亡之道,為此你便能懂得,應變,謹慎地取捨和決策,這樣你便會避開禍變和安於福樂;再次,因為你有大概念和大智慧,所以很多東西會無師自通,你知道為什麼,也知道如何做,為此你將會事無不成;最後,當你研修道家修為的時候,你會逐步變得虛懷、慈柔儉嗇,懂得收斂情志和保存精力,深諳不滿盈的道理,因此不僅你的事業將更長久,你也一定會比發散的人更長壽、更快樂和更安定。
道是如此真實而有價值,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去學習和修煉呢?
學習道家的思想,在我看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這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參悟。為此我們在導入之前,一定要明確我們學習的目的。在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有修道之人,道家的思想被派生和引變,從而產生各種流派,其中也產生了一些歪門邪道,這導致社會上一些人對道家產生一些誤解,認為道家思想是一些江湖術士和研究長生不老術的人所故弄玄虛的學問,但這是嚴重違背老莊的本意的。在我看來,只有老莊的思想才是正統的道家思維,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學正道,而不是偏門,我們的學習目的是為了研究透徹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麼,該如何更快樂和有價值地度過我們的有生之年,以及掌握一些研究問題的原則和邏輯,從而來幫助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順利和安定。
老子、莊子、孔子、墨子等,都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哲學家。春秋時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士大夫們在巨大的動亂中浮沉,便開始苦苦思索救國和解脫之道,於是產生了諸子百家,所以這箇中國歷史上極度動亂的時代卻同時也是中華哲學史上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的繁榮時代。但是,在所有的諸子百家中,老莊所代表的道家哲學和其他諸子思想所存在的不同點,不僅在於其主旨上的區別,也還在於老莊從不刻意地去宣揚道家的主張。他們和孔子不同,孔子周遊列國,到處宣揚他的政治主張,而老子和莊子卻都是當時的隱士。相傳老子是周王朝藏書館的官吏,掌管史冊典籍,後來看到東周王室衰微,便離開東周去秦,途中經過函谷關,關令尹喜強求他著書,老子這才寫下這五千字的《道德經》,老子離關後就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而莊子也是類似,在年輕時曾做過小吏,後來一直過著隱居生活。
在我看來,他們之所以選擇風輕雲淡的隱居生活,一是為了避禍於亂世,二是他們十分理解在一個動亂的朝代,浮躁不安的人心是不太可能接受道家思想的。所以老子說:“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老子說,我講的道理是容易理解的,也是容易實行的。但是天下人卻很少能去理解和實行。我所講的話是有主旨的,我做的事情也是有根據的,無知的人們不能理解我講的道理,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就很珍貴了,所以聖人就好像是懷著玉質的內涵但是外表卻穿著布衣一樣不為人們所了解。莊子也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轉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意思是說,道是真實而有信驗的,但又是無為和無形的;道可以心傳而不可以口授,是可以用心領悟卻又看不見。在老莊的觀點來看,道是不可名狀的,道是不可言傳的,但是道卻是人生的珍寶;道也不是隨便就能意會的,領悟道,需要先做好“心齋”,就是要首先把心端水平,摒棄原來頭腦中固有的思維定式,才有可能去接受道家的修為。
今天我以我對道的粗淺的理解,並儘量用簡單的語言把道呈現給大家,是希望奉獻給大家一個人生取用不盡的法寶和武器。雖然每個人對於道的理解都不盡相同,我的理解也未必是正確的,我的表達也只能算是勉強的,但是我希望能夠引導更多的人去研究《道德經》的本經,並從中獲得美好的人生及更多地傳播我們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的精華,這便是我寫本書的目的之一。
第一節復根道——萬事萬物變化的大趨勢
老子在開篇第一節中說,“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二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意思是說,道是可以論述的,但不是—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說明的,但也並非是普通的名;萬物在開始醞釀形成的過程中,是沒有名字的,而一旦有名字的時候,就已經是有根基了,有名和無名都出自於道,道是—切變化的門徑。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事物的發展分成兩段,第一段是在醞釀階段,那個時候是沒有名字的,第二階段是形成後的發展,這個時候是有名字的,無論是哪個階段,它們都源之於道也都遵循於道,道是萬物之源,也是萬物變化的總規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人的生命,在母體孕育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當他/她落地以後,就有了生命的根基,但是在孕期和出生以後的生命軌跡,全部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個規律就是“道”。
老子又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云云,各復歸其根”(《道德經》第16章),意思是說,我觀察萬事萬物的變化,它們的變化只有一個趨勢,那就是復根,也就是返回它們的本原。
這一段也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說,所有事物的發展最終都是在周期性地重複的,比如說,天道運行,晝夜交替,大地運行,四季交替,如此循環往復;再比如說,人的生命,從母體孕育,到出生-成長-壯年-衰老-死亡,但是又有新的孩子在出生,他們也重複著相同的人生軌跡。第二層的意思是說,就每一個具體的事物而言,必然經歷著從生到死的過程,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最後回歸復根。
下圖所表達的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從孕育到出生再衰亡的過程,是所有事物的宿命,這就是“復根道”。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