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美國影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一部科幻電影,根據英國兒童小說家J·K·羅琳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導演:大衛·葉茨,主演: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魯伯特·格林特、愛瑪·沃森等。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於2011年8月4日公映。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影片公告】  【影片海報】
片名: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英文片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I 
導演: 大衛·葉茨
編劇: 史蒂芬·科洛弗
原創音樂: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
攝影:愛德華多·塞拉
剪輯:Mark Day
選角導演:Fiona Weir
藝術指導:斯圖爾特·克萊格
美術設計:Andrew Ackland-Snow 
主演: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 艾瑪·沃森 / 魯伯特·格林特 / 海倫娜·邦漢·卡特 / 拉爾夫·費因斯 / 艾倫·瑞克曼 / 瑪吉·史密斯 / 湯姆·費爾頓 / 邦妮·懷特 / 朱麗·沃特斯 / 麥可·剛本 / 伊文娜·林奇 / 多姆納爾·格利森 / 克蕾曼絲·波西 / 詹森·艾薩克 / 海倫·麥克洛瑞 / 馬修·劉易斯 / 梁佩詩
類型: 動作 / 懸疑 / 奇幻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1-07-15/ 2011-08-04(中國大陸)
片長: 130分鐘
又名: 哈利波特7:死神的聖物2(港台) / 哈利·波特與死聖(下) / 哈7
IMDb連結: tt1201607
官方網站: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影片簡介

劇照 劇照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依然由前兩部的導演大衛-耶茨執導,主演除了丹尼爾-雷德格里夫魯伯特-格林特艾瑪-沃森這個鐵三角之外,還加入了女演員米歇爾-法雷,她將在本片中扮演赫敏的媽媽。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片的第7集即最後一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以下簡稱《哈7》)講述了哈利(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羅恩(魯伯特·格林特飾)與赫敏(艾瑪·沃特森飾)的“魔法三人組”為尋找魂器而亡命天涯、最終戰勝邪惡勢力的故事。

劇情梗概

劇照 劇照

哈利進入與伏地魔意識連通的幻境,找到了一些魂器,但也讓伏地魔發覺了他們的行動。哈利又一次進入幻境後推斷出伏地魔的居所,三人來到了此地。他們看到伏地魔命令毒蛇除掉斯內普,以把長者杖魔力傳給自己。彌留之際,斯內普把記憶送給哈利,原來他一直愛著哈利的母親莉莉,因此從來都是站在鄧布利多一邊。
哈利披上隱身斗篷去與伏地魔戰鬥,發現海格被押作人質。哈利一現出身來就被一咒擊倒,醒來時彷佛進入一個生與死的邊緣,碰到已死的鄧布利多。哈利發覺咒語正巧擊潰了藏在自己體內的那一部分伏地魔的靈魂。伏地魔命令海格把貌似死了的哈利帶回霍格沃茨,殺殺士氣。哈利趁亂披上隱身斗篷,納威敏捷地抽出葛來芬多劍砍掉了毒蛇娜吉妮的腦袋,藏在毒蛇體內的伏地魔最後一個魂器就這樣被毀掉。哈利在大殿裡面直面伏地魔,長老杖在伏地魔手中。哈利猜測長老杖原來的主人不是斯內普而是馬爾福,解除鄧布利多武裝的是馬爾福,而斯內普只是依照鄧布利多的願望把他殺掉。然而解除掉馬爾福武力的人卻是哈利,所以長老 杖真正的力量在哈利這裡。所以伏地魔用長老杖對哈利施死咒時,哈利讓死咒又反彈到伏地魔身上,伏地魔就這樣被結果了。
19年後,哈利和金妮有了三個孩子,羅恩和赫敏也有兩個孩子。兩家人在國王十字車站送孩子去霍格華茨學校,在這裡他們遇見了不少故人。最終,哈利摸著前額上的閃電形疤痕,19年了,這塊疤痕再也沒有痛過。一切都好。

主要角色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演 哈利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飾演 哈利
  
魯伯特·格林特飾演 榮恩 魯伯特·格林特
飾演 榮恩
  
愛瑪·沃森飾演 貝拉 海倫娜·伯翰·卡特
飾演 貝拉
  
拉爾夫·費因斯飾演 佛地魔 拉爾夫·費因斯
飾演 佛地魔
  
阿倫·瑞克曼飾演 石內卜 阿倫·瑞克曼
飾演 石內卜
  
馬修·萊維斯飾演 奈威 馬修·萊維斯
飾演 奈威
  
湯姆·費爾頓飾演 馬份 湯姆·費爾頓
飾演 馬爾福
  
喬治娜·雷尼達斯飾演 妙麗 愛瑪·沃森
飾演 妙麗
 

影片看點

劇照 劇照

《哈利.波特》中沒有一個完美的偶像:哈利一直崇拜思念的爸爸在學校時也是個傲慢的小魔頭;鄧布利多年輕時甚至可能錯手殺死了自己的妹妹,並一度沉迷於黑魔法。唯一獲得不變稱讚的是哈利的母親,莉莉,幾乎每個接觸過她的人都喜歡她,但她對斯內普也算是有一點殘忍吧,後者對她深沉的愛意並沒有得到回報。她最終離開了最好的朋友,帶著一點背叛的意味,嫁給了那個她曾經罵過“無知而傲慢”的詹姆斯,而後者曾一度以折磨斯內普為樂。羅琳一直試圖告訴她的讀者們偶像的軟弱,偶像之所以會成為偶像,是因為他們也曾經犯錯但懂得自省,並最終成長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沒有天生了不起的人。沒有。就連天生被命定以特殊使命的哈利.波特,他幾乎每集都有缺點,都有讓人煩躁的地方,到第七集的時候,他差點重蹈鄧布利多的覆轍,想擁有“死亡聖器”,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正確的道路,真正成長為一個偶像。 
 
《哈利.波特》中沒有被輕視的人:納威,那個一開始愣頭愣腦,總是被嘲笑,很笨,總是出錯的男孩子,最終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英雄。他不僅在第一集為格蘭芬多贏得學院勝利貢獻了關鍵的分數,在第七集決戰的最後關頭,砍下蛇頭的不是羅恩,也不是赫敏,而是他。當哈利.波特把殺死那個重要魂器的任務交給他時,他在最恰當的時機果斷地完成了。就連那個從一開始就以反派人物出現的德拉科.馬爾福,都在最後關頭以不自覺的方式起了關鍵的特殊作用。相信看過書的人都懂。這是教育年輕人們不輕視自己也不輕視別人,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在其有限的世界裡都是極其重要的。 
 
哈利.波特》從不吝於提起死亡:死亡是一種無法改變的東西。沒有人在這個漫長的魔法故事中復活,羅琳從不試圖給人以假象。即使被復活石喚醒的死人也是不快樂的,最終還是要回到墳墓去。哈利.波特能打敗伏地魔是因為他真正接受了“死亡”這件事,慷慨赴死。

幕後製作

劇照 劇照

【十年哈歌利•波特,醞從開始到結束】
自2001年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始,這個系列成為了新世紀以來電影中的一個神話,橫掃全球的十年里,《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成為了影史上最為賣座的電影系列,7部真人電影累計超過60億美元的票房成績,讓《哈利•波特》系列成為了一個無法企及的神話,更強勢的帶動了魔法電影的中興。對於這部電影在全球取得的巨大成功,在系列中扮演男主角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說道:“現在回想起一開始出演哈利•波特我的感覺就好像在做夢。很多事情都是我不曾想到的,例如一部又一部電影公映之後引起的轟動,還有小說的暢銷,很多小說的讀者給我寫信,還有電影的觀眾,有看了電影而回頭去看書的人,也有看了書而後開始看電影的讀者……十年來,這部電影帶給了許多觀眾感動與快樂,作為參加了這部電影的演員,我感到非常光榮,同時也有遺憾,因為這套電影系列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它就要來到我們面前,然後和我們說再見了。”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被翻譯成近七十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四億多冊,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場銷售類圖書首位,而巨大成功的背後就是書籍的靈魂——J•K•羅琳。每一部小說變成電影的改編過程,J•K•羅琳都或多或少的進行了參與,對於這些電影以及最新一作《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J•K•羅琳評價道:“《哈利•波特》陪伴我度過了人生的許多起起落落。這是一個我在火車上突然想到的故事,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日後這個故事所給我帶來的人生的變化。我對電影其實並不是很熟悉,所以當有電影製作方找到我,希望把哈利•波特改編成電影之後,我對他們說,我沒法寫電影劇本,但我願意提供一切來幫助電影完成。所以在這些年來,製作《哈利•波特》的電影也成為我寫書之外的一個重要工作,我會對電影提供一些我的意見,例如魔法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哈利•波特說一些話時候的語氣,電影要表現的故事情節應該怎么去取捨。這陪伴我度過了很多年,當去年有一天我呆在片場,看到導演說,拍攝完畢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我們在製作最後一部電影的時候,之前總是有很多不錯的點子積累下來,因為他們沒法放在電影裡,所以我們想某一天總可以放在電影當中,而這是最後一集,再不用就沒機會了。我對導演說,所以這一次,我們把所有的想法,都放進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里,它為電影系列做了一個完美的收場。”
從第一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起就參與本片編劇工作的史蒂芬•科洛弗,完整地見證了整個系列的誕生,對於最新的一集,史蒂芬•科洛弗說道:“這十年來,我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了《哈利•波特》系列上面。我所遇到的最大難點在於,原著是一部非常龐大,內容豐富,人物眾多的故事,而電影只有兩個小時,我甚至沒法合理的安排主角的故事推進,連哈利•波特想說清楚都顯得困難,那么那些配角又該怎么去處理呢?這是我在撰寫劇本的過程里,考慮得最多的事。不過我感到慶幸的是,幸好最後一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變成了兩部,這讓我顯得很從容,有更多的時間來把故事闡述完整。當然,如果是三部曲或者會更好(笑)。目前這樣的狀態我很滿意,最後一集裡我不用那么拚命的去講述主線劇情,我有更多的寫作空間來把故事充實,使無論原著的讀者還是純粹的電影觀眾都能感到滿意。所以這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會成為系列的完美結束。”

劇照 劇照

【宿命與抗爭,友情與愛情】
作為系列的終章,整個故事將在《哈利o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徹底結束,主創們在依依不捨的同時,也開始對劇情和人物進行了剖析。談起哈利•波特這個角色,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說道:“哈利•波特是一個令人同情的小男孩,他經歷了很多磨難,在這些困境裡逐漸的成長起來,直到現在才和伏地魔進行正面的對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被不少人當做一部動作片來觀賞,但要是拿它跟下一集來做比較,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等到下一集,因為情節線索已經在這集打好了基礎,剩下的就是全情投入地享受那瘋狂的動作場面了。這次的畫面氣勢磅礴,哈利•波特之前那么多年的各種怨氣和想發泄的都在這一集理爆發,而他的友情、愛情,還有和母親的故事,也成為了這一集訴求的一個重點。”
雖然《哈利•波特》系列是一部兒童文學,但是電影的整體風格卻在不停的成人化、黑暗化,相較前7部,《哈利•波特》終結篇中黑暗詭異的氛圍也達到了極致,廝殺、逃亡、血腥充斥其中。其實從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開始,很多觀眾就反映電影的風格日趨黑暗,童趣漸少。飾演食死徒的尼克•莫蘭曾回憶道:“我拍的那些場景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黑暗。當我去看片子的時候,他們已經剪掉了一些太過血腥的,我後來問起製片人大衛•海曼,‘喔不,為什麼要刪掉?’他回答說,那明顯就像是在看《電鋸驚魂》。”
對於這一點,本片導演大衛•葉茨也毫不諱言:“的確如此,《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已經不再是像過去那樣適合10歲的小孩子看的電影,它已經和哈利•波特一起長大了。這樣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故事裡,哈利•波特也在不斷的成長,他必須從童年裡走出來,面對成年世界的兇險殘酷。其實故事已經非常的童話化,但如果我們在表現風格上還跟童話一樣,那么這樣做對觀眾是不公平的,觀眾必須看到成長之後的哈利•波特,如何從童話走向現實。其實,這部電影只是在大概的氛圍上有一種陰鬱的感覺,我們很嚴格的按照電影尺度進行剪輯,絕對不會有血腥殘忍的畫面出現,這是一個底線。整體來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一部令我沒有遺憾的作品,我盡力讓這部系列的終章呈現出了我心目里的完美姿態。”
扮演赫敏的愛瑪•沃森,也對本片的影像風格和故事情節大讚不已:“我在看完小說之後,一直在腦海里猜想這個故事會怎樣去結尾,直到我在片場拍攝的時候,心中還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地方。終於拍完了,那一天我感覺自己就像要退休一樣,赫敏的世界就要離我遠去了。我迫不及待的看了初剪版本,很長,但我每一個鏡頭都不覺得是多餘的,因為那些故事充滿了回憶,而且令我激動感慨,以至於我在看最終影院上映版本的時候非常的不捨,我覺得還有好多好多故事值得放進電影裡,讓觀眾看到。這部終章的風格在真箇系列裡是最凌厲的,它幾乎讓我對過去熟悉的《哈利•波特》電影刮目相看,尤其是魔法場面,這次的製作規模超出了我的想像。它將是一部我無論將來再經歷什麼樣的事都會永遠銘記的電影。”

幕後花絮

劇照 劇照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搽)》根據英國暢銷兒童小說家J•K•羅琳的同名小說系列的最後一冊的下半部改編而成。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七部《哈利•波特》的原著小說里,首部分為上下兩部電影呈現在大銀幕上的小說。
•這些演員參演了八部《哈利•波特》電影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愛瑪•沃森、魯伯特•格林特、阿倫•瑞克曼、湯姆•費爾頓、邦妮•賴特、戴文•穆雷,傑拉丁•薩莫維爾、詹姆斯•菲爾普斯,奧利弗•菲爾普斯、馬修•劉易斯、羅彼•考特拉尼和沃里克•戴維斯。
•阿倫•瑞克曼扮演斯內普教授之後,J•K•羅琳就已經對他劇透了整個系列的故事,他也成為了極少數一開始就知道《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人。
•在本片的第一版劇本里,故事基本和書保持一致,包括每一個重要角色的結局。但導演考慮到故事如果和書太過相似,作為整個系列的終章,會讓觀眾缺乏驚喜,因此更換了劇本進行重寫,最終的劇本,對一些重要情節進行了合理的改動。當然,這些都經過了J•K•羅琳的同意。
•在拍攝一場火焰魔法摧毀霍格沃茨學校的時候,由於爆炸的失誤導致場面失控,大火蔓延燃燒片場,消防隊員奮戰40分鐘才控制了火焰。雖然萬幸的是沒有人員傷亡,但搭建的場景已經完全無法使用,為此只好重新再度搭建這一場景,但當中涉及到哈利•波特等主角的一些戲份,由於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愛瑪•沃森等人的檔期有問題,因此他們沒有進行補拍,最後只好用蒙太奇手法進行處理。
•原定凱特•溫絲萊特出演本片的格雷女士,而她則是由海倫娜•拉文克勞嚮導演所推薦。但是凱特•溫絲萊特的經紀人最終拒絕了這個角色,因為她不想跟著其他英國演員一窩蜂地都來拍《哈利•波特》系列“。隨著凱特•溫絲萊特的退出,這個角色最終落在了凱莉•麥克唐納的頭上。
•約翰•赫特和吉姆•布羅德兩人是繼《奪寶奇兵4》之後的第二次合作。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經歷的大事件是所有電影裡最多的。•製片人說服了馬爾福扮演者湯姆•費爾頓的女友傑德•奧利維亞出演影片結尾處馬爾福的妻子阿斯托利亞•格林格拉斯。
•在拍攝死亡、石化和昏迷咒的時候用了250件身體模具。
•HP電影系列裡一共創造了超過200種生物造型。
•哈利額頭上的傷疤被化妝師畫過大約5800次。不止是丹尼爾•拉德克里夫(畫過大約2000次),還有他的走位替身和特技替身們都要畫上這道傷疤。
•8位模型製作師花了14周才完成陋居的建造。
•建成陋居模型用了14周,而把它燒毀只用了6分鐘!
•HP電影的藝術部門由58位全職工作人員組成。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他們創造出許多驚人的作品,不止如此,他們還造出了35個孩子!
•利文斯頓片場原本是1940年的一個英國軍用機場。二戰末期有很多飛機都是在那製造的。
•在拍攝HP電影的過程中,丹尼爾用壞了60-70根魔杖。
•霍格沃茨禮堂的空間很大,能裝下22兩倫敦雙層巴士。
•繪圖組的8位工作人員花了3個月專門設計韋斯萊魔法笑料店的道具。他們用了大約460令A4紙(一令=500張),350盒墨水,73種字型,500捲紙巾還有250米的列印紙。

精彩對白

Harry Potter: I never wanted any of you to die for me. 
哈利•波特:“我從未想過你們當中有誰會為我而死。”
Harry Potter: You'll stay with me? 
Lily Potter: Always. 
Sirius Black: Until the end. 
哈利•波特:“你會留在繭我身邊?”
莉莉•波昆特:“我會一直在的。”
小天狼星:“直到這一切結束。”
Professor Severus Snape: We've kept him alive so he can die at the proper moment. 
斯內普教授:“我們能讓他活著,等到有用的時候再讓他死。”
Lord Voldemort: Join me, and confront your fate. 
伏地魔:“到我這邊來,面對你的宿命吧。”

一句評價

●視覺效果上最為壯觀的一集《哈利•波特》,也是最好的一部,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興奮點,讓你從頭到尾能緊張得喘不過氣來!——《Sychophantastic》 
●結局出色!適合做整個系列的收尾。——《芝加哥太陽時報》 
●這部青少年的史詩以一個非常合適的結局結束了。——Reelviews

導演資訊

大衛·葉茨 大衛·葉茨

大衛·葉茨,男,1963年生於英國。曾在美國華盛頓居住一年,之後返回倫敦的國家電影電視學院學習。是著名導演史匹柏激勵他繼續從事電影的拍攝。大衛在執導過不少電視電影和迷你劇集,在英國國內有不小聲譽。他的電影《性交易》講述的是被迫參與國際賣淫事業的女性的經歷,獲得了廣泛的讚譽。2004年,他憑藉為BBC拍攝的政治驚悚電視劇《遊戲進展》獲得英國導演工會的電影電視連續劇傑出導演成就獎,同時也贏得了一項艾美獎。2007年接棒哈利·波特系列,成為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導演,獲得好評,贏得世界聲譽。之後繼續執導《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等。

主演資訊

丹尼爾·雅各布·雷德克里弗 丹尼爾·雅各布·雷德克里弗

【丹尼爾·雅各布·雷德克里弗】
丹尼爾·雅各布·雷德克里弗,男,1989年7月2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他很小時就在一個國小校劇團開始表演。之後在《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1999,TV)里他出演了幼年時的大衛·科波菲爾。幾年後他在《巴拿馬裁縫》(The Tailor of Panama,2001)里扮演了傑弗瑞·拉什(Geoffrey Rush)和傑米·李·柯蒂斯(Jamie Lee Curtis)的兒子Mark Pendel。柯蒂斯曾經向丹尼爾的母親表示,實際上他可以扮演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不久之後,丹尼爾被克里斯·哥倫布(Chris Columbus)導演選中在2001年11月16日上映的熱門電影《哈利·波特之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2001)中扮演哈利·波特。電影公映後他一舉成名。為了滿足全世界的觀眾和評論界,不久之後續集《哈利·波特與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2002)開拍。丹尼爾再次在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on)導演的第三集《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2004),以及接下來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2005)中出演哈利·波特。而接下來的幾部哈利·波特電影也仍是由丹尼爾主演。當然丹尼爾不只演哈利,他出演過舞台劇並且主演過頗受好評的劇情片《十二月男孩》等。現在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孩子,丹尼爾仍過著平凡的生活。他在拍攝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時與另外兩位主演魯伯特·格林特(Rupert Grint)和愛瑪·沃特森(Emma Watson)成為好朋友。相信他會繼續自己充滿希望的演藝生涯,並取得成功。 

愛瑪·沃森 愛瑪·沃森

 【愛瑪·沃森】
艾瑪·夏洛蒂·杜爾熱·沃特森(Emma Charlotte Duerre Watson)1990年4月14日出生在法國巴黎,後回到老家英國並進了學校。在學校的戲劇演出中,她就總扮演領銜角色,包括《亞瑟王:青年時代》(Arthur: The Young Years)和《快樂王子》(The Happy Prince)。同時,艾瑪還參加了很多其他學校活動,例如戴茜·普萊特詩歌比賽,並贏得了該年齡組的第一名,那年她七歲。她最知名的銀幕作品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但毫無疑問,這已經足夠讓她紅透半邊天了,這個角色已經深入人心,甚至有些人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她也一定是滿頭的棕色頭髮。但對她來說,電影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業餘時間裡,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愛好,曲棍球和辯論。《哈利·波特》系列使艾瑪名揚全球,但她並沒有把自己的銀幕形象拘泥於赫敏這個角色,除此外,她還主演了電視電影《芭蕾舞鞋》,在劇情片《拿破崙與貝琪》中擔任主演,並為卡通片《浪漫的老鼠》配音。

精美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影片特色

【場面:魔法激戰堪比《指環王》】
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到,伏地魔像一頭受了傷的瘋狂野獸,帶著食死徒和巨蟒納吉尼進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伏地魔穿行在滿地的屍體之間,用陰冷的嗓音宣告 “只有我能長生不死”,讓人不寒而慄。預告片透露,最精彩的魔法師戰鬥也將在這一集裡出現。食死徒們發起最後的強攻,霍格沃茨的保護咒如同一道密不透風的牆,將食死徒的咒語彈出。咒語在空中爆裂,火花就像絢爛的焰火綻放,這個場面堪與 《指環王》系列中的戰鬥場面媲美。
【劇情:哈利將死而復生】
《哈7(下)》的劇情依然圍繞著魂器和聖器展開:伏地魔將靈魂分裂成了7片,分別藏在一個物件之中,只有將所有的魂器消滅,才能真正打倒伏地魔。於是哈里·波特和赫敏、羅恩繼續為尋找魂器戰勝伏地魔而努力。最終哈利·波特等來了直面伏地魔的時刻,卻被伏地魔的咒語擊中。所有人都以為哈利就這樣死去,然而他由於是伏地魔製造的最後一個魂器而重新復活。在霍格沃茨一片悲痛中,哈利·波特披著父親的隱身衣重新回到了與伏地魔的戰鬥,與伏地魔爭奪擁有最強力量的 長老魔杖。然而魔杖還是落到了伏地魔的手裡,他對哈利·波特發出了最後一句奪命的咒語……雖然人人皆知故事有個圓滿的結局,然而哈利·波特的命運和痛苦卻讓人揪心。
【揭秘:400顆照明彈製造戰鬥火花】
在這完結篇里,魔法師之間的打鬥如電光火石般耀眼。此前記者通過該片的內地宣傳方了解到,影片導演大衛·葉茨最滿意的無疑是波特與伏地魔的對決場面:“他倆從大殿間開始彼此追殺,除了向對方猛烈施咒,還開始肉搏。打到高潮時,雙方掐住對方的咽喉,同時從高處的欄桿摔落。”葉茨還特別講解了拍攝這個終極決戰場面是在黑夜裡:“當時非常的寒冷潮濕,我們用了400個照明彈飛向空中,點亮整個山脊,那個感覺實在是非常激動人心。”對於影片的視覺效果,葉茨“叫賣”得不遺餘力:“我們的團隊一起創造出非凡的效果。我們有大量的戰鬥場面,有飛龍、蜘蛛、巨人等特效。尤其是3D效果,我想它真的與眾不同,令觀眾能夠身臨其境,你從來不會以這種角度體驗霍格沃茲。我想這是第一次,你能真實感受到霍格沃茲。”

視頻欣賞

【抱歉,不支持flash】

2011年最值得期待的影片盤點

從2010年的賀歲檔開始,有一票兒值得期待的電影會輪番上映。以下是精選的2011年度最值得期待的50部影片推薦給您,相信總有一部會得到你的青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