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教程》

《和諧教程》是哈薩克斯坦“80後”導演埃米爾·巴依加贊的處女作,該片講述當地年輕人如何陷入暴力的深淵,並作為主競賽單元參展影片亮相柏林電影節。

基本信息

簡介

電影《和諧教程》劇照電影《和諧教程》劇照

這部由哈薩克斯坦德國共同出品的影片將視角聚焦在哈薩克斯坦的農村,由祖母帶大的13歲孩子阿斯蘭在學校遭到其他同學的長期欺負和嘲笑而逐漸形成一種自閉的性格。他憎恨學校里的其他孩子組建幫派和互相欺負,這樣的心態使他決定要和其他的孩子區分開。他開始追求絕對性的“乾淨”-每天洗多次澡和通過一套只屬於他的肢體動作來和上帝或自己交流。這種孤僻的性格也使他在和同學的關係上越走越遠。直到有一天,喜歡作弄人的小混混首領布拉德被人殺死在校園……

影片主題

電影《和諧教程》劇照電影《和諧教程》劇照

巴格澤在自己的首部作品中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關於暴力的信息,相對於其他電影中將暴力本身過分的放大,導演在這裡通過節制的敘事手法,人物與自然景觀空間的結合給觀眾們詮釋了一個相對精神層面的“暴力”;片中對於哈薩克斯坦當代社會的隱喻也因為這種表達方式而不覺得過分明顯和誇張。這部電影似乎沒有特定的將重心單獨放在人或社會上,兩者的互相融合讓影片擁有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殘殺,這一讓人驚心動魄的場景在影片中循環出現。與其讓觀眾作為客觀的第三者帶著評判的標準去看待這些行為,導演選擇了更加真實和冷酷的手法-讓所有人褪去虛偽的外皮而承認自己都是世界生存鏈條中的殺手。這種通過人與動物的相處模式而揭露出的事實讓影片的層次和刺激面更加的加深和擴大。

片中關於宗教蜻蜓點水般的涉及更讓人覺得奇妙,導演沒有主觀性很強的大肆渲染宗教這一主題。就像他在發布會上所提到的,關於宗教,每個人都有心中自己的一個註解和模樣。過多的提及只會讓觀眾產生誤解。

幕後

這部電影啟用的全部都是哈薩克斯坦在校的13-16歲的學生,導演的選角過程非常的順利,沒有試鏡,只是和他們簡單的聊天,小演員們在片中自然真誠的演出讓人眼前一亮。

媒體評論

電影《和諧教程》主演電影《和諧教程》主演

迷影網編輯AA:經典之作!前30分鐘甚至有些不知所云,但殊不知完全為了後面的情節做情感上的鋪墊。

豆瓣影評人陀螺:社會制度縱容下的暴力演變成校園裡的冷血霸凌,整部片對弱肉強食異化成暴力的殘忍展現觸目驚心讓人不寒而慄,幾場夢境戲和最後的結局大讚。今年雖然主競賽的選片整體水平有點不堪入目,但卻仍然挖掘出了埃米爾-巴格澤和他的《和諧課程》,也算圓滿完成任務。

英國《每日銀幕》雜誌:這部電影有趣、簡潔、神秘,充滿符號和敘事雜耍。剛開始以為該片想以表現惡劣貧困的生活來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沒過多久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存在主義的青少年復仇驚悚片。這部電影最引人入勝和最直接的感官刺激的地方都是來源於它復仇驚悚和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雙重設定。

美國《綜藝》雜誌:身兼導演、編劇和剪輯的埃米爾-巴格澤在這部處女作中的表現幾乎完美無缺。他成功地讓一群非職業小演員奉獻了精彩的表演,以數字拍攝完成的畫面展示了簡樸而精緻的構圖,而影片對於罪與罰這個概念的寫實表現則讓人想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和布列松,但同時也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和諧課程》是一部擁有自己堅固的美學邏輯的作品,它交織了夢境般的超現實主義和不經雕飾的現實主義。各個技術環節都做到了簡潔利落:包括極少的配樂,優雅的紅色濾鏡攝影,藝術指導做到了化繁為簡。

美國《好萊塢報導者》:柏林電影節讓巴格澤這樣一個羽翼未豐的新人導演入圍主競賽單元是一個大膽的決定,而該片猙獰的詩意,完美的技法和扣人心弦的情節,讓人們充分認可了這一決定。儘管這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作品,但對於一個新人藝術家來說,表現社會制度縱容下的暴力生活,是一個有膽量的工作。電影裡中亞青少年的面孔擁有如此非同尋常的吸引力,他們鋒利的目光藉由角色強有力地展現出來,特別是在他們自省或惡意的時刻。

影片評價

在《和諧課程》里,埃米爾·拜扎辛展示了他獨特的暴力美學觀念,和昆汀、北野武這些人都不同,埃米爾·拜扎辛的暴力也一樣直白,但直白到了充滿赤子般的憂傷,有一種扭曲的吸引力。這種美和暴力的強烈反差在影片裡貫穿始終,當觀眾在一段時間內沉浸在精美影像里時,導演就會用血腥、殘暴、噁心的畫面打破這種觀影體驗。在展現一段段尖銳冷酷的暴力時,導演又用唯美的構圖、光影、以及各色美少年把觀眾留在椅子上。一邊是唯美的影像,一邊是殘酷的暴力,如一場酷刑,讓觀眾在煎熬里反思。在大多影片裡,美色僅僅是美色,是票房號召的噱頭。但是《和諧課程》里的美色是電影語言之一,將純潔如天使般的面孔放在骯髒暴力環境下,不需演員調度便足夠傳達導演意圖(網易娛樂評)。

該片有趣、簡潔、神秘,充滿符號和敘事雜耍。剛開始以為該片想以表現惡劣貧困的生活來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沒過多久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存在主義的青少年復仇驚悚片。該片最引人入勝和最直接的感官刺激都是來源於它的復仇驚悚和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雙重設定(英國《每日銀幕》雜誌評)。

該片以數字拍攝完成的畫面展示了簡樸而精緻的構圖,而影片對於罪與罰這個概念的寫實表現則讓觀眾想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和布列松,但同時也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和諧課程》是一部擁有自己堅固的美學邏輯的作品,它交織了夢境般的超現實主義和不經雕飾的現實主義。各個技術環節都做到了簡潔利落,包括極少的配樂,優雅的紅色濾鏡攝影,藝術指導做到了化繁為簡(美國《綜藝》雜誌評)。

埃米爾·拜扎辛在自己的首部作品中向觀眾傳遞了一個關於暴力的信息,相對於其他電影中將暴力本身過分的放大,導演在該片中通過節制的敘事手法,人物與自然景觀空間的結合給觀眾們詮釋了一個相對精神層面的“暴力”。該片似乎沒有特定的將重心單獨放在人或社會上,兩者的互相融合讓影片擁有了豐富的想像空間。殘殺,這一讓觀眾驚心動魄的場景在影片中循環出現。與其讓觀眾作為客觀的第三者帶著評判的標準去看待這些行為,導演選擇了更加真實和冷酷的手法,讓所有人褪去虛偽的外皮而承認自己都是世界生存鏈條中的殺手。這種通過人與動物的相處模式而揭露出的事實讓影片的層次和刺激面更加的加深和擴大。片中關於宗教蜻蜓點水般的涉及更讓觀眾覺得奇妙,導演沒有主觀性很強的大肆渲染宗教這一主題(鳳凰娛樂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