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知識》

《古籍版本知識》

《古籍版本知識》出自古籍鑑定大師雷夢水、張宗序手筆,列舉資料極為豐富,如清代武英殿刻書、官書局刻書、民國精刻本等都是各書所論不及的。關於版本鑑定方面,該書也極富特色,真假俱呈,詳辨優劣,特別是從價格上來判斷版本取捨,實踐性極強。

概述

《古籍版本知識》《古籍版本知識》

書出於古籍鑑定大師雷夢水張宗序手筆,在內部流傳。筆者珍藏此書初版本,且有雷夢水先生簽名,捧讀二十年,收益最大。該書列舉資料極為豐富,如清代武英殿刻書、官書局刻書、民國精刻本等都是各書所論不及的。關於版本鑑定方面,該書也極富特色,真假俱呈,詳辨優劣,特別是從價格上來判斷版本取捨,“實戰”性極強;當然系統性、條理性就不夠了。從價值、價格上判斷版本的著作,最具參考性,愛好者也頗關心,但學者們卻言之甚少。

古籍的版式

《古籍版本知識》《古籍版本知識》

古籍版本知識版式即古籍每一印頁的格式。印頁上各部分都有特定名稱,主要有:

版面:指每頁上印版所占範圍。

版框:版面四周的粗線,也叫邊欄。上方叫"上欄",下方叫"下欄",兩旁叫"左右欄"。單線的叫"單邊"或"單欄",雙線的叫"雙邊"或"雙欄"。有的印頁版框上下欄單線,兩旁雙線,被稱為"左右雙邊"或"左右雙欄"。

《古籍版本知識》《古籍版本知識》

行格:版面之內,用直線分成若干行,每行有若干字,在鑑定和著錄時,人們習慣以半頁計算,叫做"半頁×行×字",有的徑稱"×行×字",若每一行中有兩排字(通常為大字的註解),叫做"小字雙行×行×字",若雙行字數與單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這種著錄和說明方式,稱為行格,又稱行款。

版心:每頁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節口。版心通常有用作對摺準繩的黑線和魚尾形圖案,有的還印有書名、卷數、頁碼及本頁字數,明代以前,版心下方往往還印有刻工姓名。

魚尾:版心中間用作折頁基準的圖形,因其酷似魚尾,故名,只有一個魚尾的稱為單魚尾,上下各有一個對稱的魚尾,稱雙魚尾。

白口、黑口:宋代以後,書籍裝訂均在版心處對稱,然後粘連或訂線,對摺的準繩主要是魚尾,有時也在魚尾上下各印一條黑線作為標線,叫做象鼻。凡加印黑線的書,裝訂成包背或線裝之後,書口處就顯出暗黑色,所以被稱為黑口,其中粗線叫大黑口或闊黑口,細線叫小黑口或細黑口。不加線的叫白口。

書耳:版框左欄外上方,有時刻出一個小方格,裡面題寫篇名,叫做書耳或耳格。主要見於宋代蝴蝶裝版面上。

朱絲欄、烏絲欄:行格界欄以紅色印的稱為朱絲欄,以黑色印的稱為烏絲欄。主要見於唐以前寫本。明清時期,專有印刷各種顏色箋格的作坊,用不同顏色界欄箋紙抄寫的古籍,通常直接著錄為紅格、黑格、藍格、綠格等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