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第1版(2010年10月1日)外文書名:WorldWideRave:CreatingTriggersthatGetMillionsofPeopletoSpreadYourIdeasandShareYourStories
平裝:18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7115236267,9787115236265
條形碼:9787115236265
商品尺寸:20.6x14x2.4cm
商品重量:240g
ASIN:B00498A3OC
內容簡介
《口碑:引爆網路狂歡效應的錦囊妙計》主旨在於教授大家簡單實用的web2.0行銷技巧,從而營造出網路狂歡效應。內容涵蓋部落格行銷、sns行銷、病毒式行銷等各個方面,理論創新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讓你在閱讀之後可以學會藉助口碑的力量來宣傳和推廣自己的產品及服務。《口碑:引爆網路狂歡效應的錦囊妙計》適用於市場行銷系學生、廣大專業行銷人士及對行銷有著濃厚興趣的人閱讀。
編輯推薦
《口碑:引爆網路狂歡效應的錦囊妙計》:web2郵寸代,怎樣讓你的產品或創意風靡一時,為百萬大眾喜聞樂道?《口碑:引爆網路狂歡效應的錦囊妙計》將為你揭開其中的奧秘。作者將理論創新與實務操作相結合,總結出了利用WEB2.0行銷手段製造網路狂歡效應的六條金科玉律,並介紹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成功範例,如哈利·波特魔法公園如何策劃一場小型活動,達到引爆網路熱潮的效果;貝克·霍爾克拉夫特如何通過網路發布音樂作品,從默默無聞成長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明星;看似平淡無奇的電子書,如何幫助廠家開拓市場,幫助個人打開寬廣的就業道路;勁舞的視頻,又如何帶動一個品牌飛越千山萬水,名揚四海……讓我們追隨這些成功者的腳步,駕馭社交媒體的巨大力量,精心策劃一場屬於自己的網路狂歡效應吧!
媒體推薦
經營得風生水起的公司都是通過社會媒體和網路將產品推向廣大潛在客戶,讓他們為自己的產品造勢,本書作者將其稱為“打造網路狂歡效應”。——《邁阿密先驅報》
難道你不想讓產品自行推銷,讓全世界所有人都在網上談論它、推廣它嗎?本書作者認為人人都有這樣的願望。所以他創作了本書,來教大家如何打造網路狂歡效應。
——《堪薩斯星報》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斯科特(DavidMeermanScott)譯者:高游郭成鋼薛松DavidMeermanScott畢業於凱尼恩大學,聲名卓著的網際網路行銷策劃大師、企業家、演講家、多家公司董事會成員,著有暢銷書TheNewRulesofMarketingandPR。
譯者簡介:
高游,中國企業部落格行銷開拓者之一、資深電子商務行銷專家,中國第一社會化電子商務平台“企博網”主創人之一、常務副總裁。曾任高校教師十餘年,相繼發表了多篇論文,並有譯著和詞典等出版面世。
郭成鋼,持有上海高級口譯證書、教育部和北外高級筆譯證書。譯有電影、書籍,畫冊以及政府、機構和企業資料等。
薛松,自由譯者,東西文化觀察者,趣昧風尚愛好者,專注於文化、社會與商業領域的文稿翻譯。
目錄
零掀起網路狂歡效應的金科玉律故事的魔力
7=350000000?!
點燃百萬冬粉的熱情
網路狂歡效應帶給你力量
你必須無視那些廣告及公關舊規則
天下一家
夢想成真
別害怕,你也能掀起一股網路狂歡效應
女孩們的反擊戰!
拿出你們的手機!
壹除了你自己,沒人在乎你的產品
了解買家角色,觸發網路狂歡效應的引爆點
我愛好審計
愚蠢的癌症:天啊,我這么年輕就得了癌症!
忘記你的產品
你是人才狂熱分子嗎?
你的“世界”有多大?
寫簡歷還是寫電子書?
b2b公司可以採用電子書嗎?
如何讓你的電子書引爆網路狂歡效應
性,刮鬍子和您的口腔衛生
通過電子書來創造名聲和財富
黃頁電話簿做不到這些事
什麼時候(在你的電子書)避免談關於性的話題
區域性的網路狂歡效應
人們想要和人打交道做生意
貳不需要脅迫
不擇手段的行銷伎倆
注意:騙人的“病毒式行銷”效果適得其反
廣告公司請注意:你們的病毒式行銷活動也許違法
病毒式行銷與網路狂歡效應是兩回事
叄放棄控制
不要附帶任何條件
myspace上十大未簽約樂隊
哪種方式更好:是感恩而死樂隊?還是齊柏林飛船樂隊?
網路狂歡與銷售線索無關
投資收益只不過是搪塞的藉口
但是我們不可能這么做!
門票售馨,那又如何!
線上視頻與網路狂歡效應
讓我們實事求是
封鎖社交網站只能讓你自己受到損害
你信任員工嗎?
我們是在談論人,而不是在談論技術
ibm公司計算機社交活動指導方針
紐約島人隊大獲全勝
你所在的公司是否採取封鎖政策?
肆融入網路世界
當朋友引爆網路狂歡效應時
任何人都能引爆網路狂歡效應
幾千球迷;一支隨意選擇的少年足球隊
facebook網站的種種套用工具:你的微件在哪裡?
你訪問過多少城市?
你上推特網玩微博了嗎?
社交網路和網路狂歡效應
網路醜聞效應:壞事傳千里
美國航空公司:請問您是喝咖啡,還是茶,還是需要申請
信用卡?
積極參與社交媒體活動
積極防止發生網路醜聞效應
如何監控和積極參與社交媒體活動
伍創造引爆點,激發人們的分享欲望
這世界上不存在一定可以引爆網路狂歡效應的事情
像風險投資人那樣思考
金點子頭腦風暴:引爆網路狂歡效應的金點子
給你的網站打分
能讓你的想法傳播的工具
什麼髮型最適合你?
當你自己的產品成為引爆機制
給你自己的實習經歷打分
勇做第一,迅速出擊
一次全球範圍的網際網路虛擬事件
在體育館舉行一場航天航空科學演講
舉辦一次比賽,你有可能引爆網路狂歡效應
參加比賽,你就有可能獲勝
展示你的客戶
創意和想像力必不可少
陸打造精彩內容,吸引網民目光
如果你隱形,就不可能引爆網路狂歡效應
google搜尋結果排名第一
全網路都在引用
掌控不可控因素
請勿閱讀本書的這一部分
聘用記者
當整個世界向你張開手臂時
不要再找藉口
馬特究竟在哪裡?
你必須放棄什麼嗎?
辭職不乾
尾聲你面臨的真正挑戰:如何引爆一次網路狂歡效應?
你面臨的種種挑戰(回顧)
序言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本書電子版的一部分,即被其深深吸引住了。當天就一口氣讀了下來,似不過癮,便設法找來原書,囫圇吞棗地掃了一遍,之後又逐章翻譯,方得仔細品味,可謂感觸良多,獲益匪淺。這是一部關於Web2.0行銷的前沿性書籍,涉及部落格行銷、SNS行銷、病毒式行銷等諸多方面,兼具理念創新和實務操作雙重特點,尤其在實用性方面更是獨樹一幟。全書行文通俗流暢,可讀性極強。初讀此書時你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對其中所列舉的一些案例和現象感到熟悉。雖然書中引述的是一些發生在西方世界裡的“網路狂歡”事件,卻也能讓我們聯想起發生在身邊的一些類似事件。從較早的芙蓉姐姐、“饅頭血案”,到老徐部落格、“山東二哥”,再從去年的“賈君鵬”、“寂寞黨”,到“躲貓貓”、“欺實馬”,以及近期火爆的“局長日記”和“犀利哥”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網路事件無不顯示出網路口碑的力量。書中也不乏類似的例子,比如,書中有一位中學女生通過自己對部落格、播客以及設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上個人主頁的持續運營,最終走紅網路、走出國門。這不就與國內歌手刀郎、龐龍和楊臣剛等走紅的方式如出一轍嗎?
這些與娛樂有關的案例僅僅是書中內容的一部分,作者的重點是讓企業高管和行銷人員都能知道並掌握如何利用Web2.0行銷手段來製造與這些熱門事件類似的“網路狂歡效應”,從而達到宣傳和推廣企業品牌和產品的目的。作者憑藉其自身的資歷和經驗知道,事實上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高管、行銷人員、公關人士往往對這些新生事物或者持懷疑的態度,或者視而不見,更有甚者對此抱有恐懼心理。作者對此感到既可笑又擔心。為此他在書中列舉和分析了大量有關企業開展Web2.0行銷的範例,希望藉此呼喚那些仍然陶醉在陳舊的行銷套路中的人們覺醒過來,立刻付諸行動,否則都會落伍,乃至被拋棄。正如美國《時代周刊》在2006年將當年的年度人物授予每一個普通的Web2.0參與者時宣稱的:“(Web2.0)不僅改變了世界,而且改變了改變世界的方式。這就意味著,如果誰不正視這種力量,不追上它的步伐,這個人不僅將落後於時代,還將迷失道路,連怎么去追趕都不知道。”
說到這裡,譯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國內企業面對Web2.0的現狀,應該說遠不如美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的企業。也許是因為文化和歷史的原因,中國企業似乎更加懼怕這一新生事物。就拿Web2.0的一個核心套用——企業部落格來說吧,國外的世界500強企業大多數都已設有企業部落格,再回頭看看中國的大型企業,幾乎沒有聽說哪家知名企業開設有企業部落格,都步調一致地無動於衷,“集體失語”。令人欣慰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中小型民營企業是很有活力、很有創造力的群體。許多新事物、新舉措是由他們發起和推動的。Web2.0套用也不例外。以上說了幾乎沒有什麼大型、超大型企業設有企業部落格,但據國內最早和最大的企業部落格服務平台“企博網”的數據,已有20萬多家中小企業開設了企業部落格,並且還以每天500家左右的速度新增企業部落格,開始嘗試企業部落格行銷,並有不少的案例數據顯示,他們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大有燎原之勢,只是不知那些大型和超大型企業的老總們何時才能茅塞頓開、幡然醒悟。
文摘
要讓你的想法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狂歡效應,你必須放棄控制。應當讓你的網路內容完全免費,可以自由訪問,不附帶任何條件:沒有任何電子關卡,訪問者無需註冊,也無需留下電子郵件地址以便進行核查。是的,這個建議會讓不少熟悉直郵行銷方式(這種行銷方式要求客戶通過免費電話或者填寫廣告回郵卡的方式留下個人信息)的行銷老手感到震驚。這些行銷老手完全知曉如何購買客戶名單,對廣告回郵卡中隱含的種種秘密了如指掌,對向客戶報價時如何施壓的種種巧妙手法嫻熟於心。他們自然而然想把這些祖傳秘方(有些技法甚至可以稱之為暗箱操作)套用到網際網路上來。這么做的結果就是,雖然很多人掌握了價值非凡且趣味無窮的網路信息,但他們傳播這些信息的方式卻是絕對錯誤的——他們要求訪問者先提供個人資料。用這樣的策略傳播你的想法,絕對是大錯特錯的。(不過,如果你的唯一目標就是創建一個郵寄名單,此策略或許還是會有效的。但是,誰見過什麼公司的業務目標僅僅是創建郵寄名單呢?)應該不會有很多人會願意先留下郵件地址然後才能得到一份白皮書或者才能看一段視頻吧。這么做只會讓你失去絕大部分潛在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