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運算元慢·江楓漸老》

《卜運算元慢·江楓漸老》

《卜運算元慢·江楓漸老》,中國北宋柳永的詩詞。

概況

【作品名稱】卜運算元慢·江楓漸老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柳永
【作品體裁】

原文

卜運算元慢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和登臨,正是幕秋天氣,引疏,斷續殘陽里。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盡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

詞牌

【卜運算元慢】
慢詞,雙調八十九字或九十三字,仄韻格。

格律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
○○⊙●,○●●○,●●●○○▲
楚和登臨,正是幕秋天氣,
●⊙○⊙,⊙●●○○●
引疏碪,斷續殘陽里。
●⊙⊙,●●○○▲
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
●●○○▲。●●●○○,●⊙○▲
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
●●○○,⊙●●○●▲
盡無言,誰會憑高意?
●○○,○●⊙○▲
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
⊙●●,⊙○●●,●○○○▲
(註:○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者

 作者柳永 作者柳永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仁宗朝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創作慢詞獨多,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賞析

此詞為摹寫羈旅行役和離情別緒的佳作。全詞以真摯、濃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詞筆,描寫了遊宦異鄉的客子暮秋時節登高懷人的情事,抒發了異鄉客子對伊人的深切懷念和望而不見、傳書無憑的悽苦情懷。詞的上片以客觀景物描寫為主,下片以抒情為主。
起首兩句,是登臨所見。“敗紅”就是“漸老”的“江楓”,“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滿目”,則是舉楓樹、蕙草以概其餘,說明其已到了深秋了,所以接以“楚客”兩句,引用宋玉《九辯》悲秋之意,用以點出登臨,並暗示主題。“引疏碪”句,續寫所聞。秋色凋零,已足發生悲感,保況耳中又引進這種斷斷續續、稀稀朗朗的碪杵之聲,殘陽中迴蕩呢。
古代婦女,每逢秋季,就用碪杵搗練,制寒衣以寄外的征人。所以他鄉作客的人,每聞碪聲,就生旅愁。這裡也是暗寓長期漂泊,“傷懷念遠”之意。“暮秋”是一年將盡,“殘陽”則是一日將盡,都是“晚景”。下面即正面揭出“傷懷念遠”的主旨。“新愁”句是對主旨的補充,說明這種“傷”和“念”並非偶然觸發,而是本來心頭有“恨”,才見景生“愁”。“舊恨”難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繼”。
“雨歇”一句,不但是寫登臨時天氣的實況,而且補出紅翠衰敗乃是風雨所致。“望斷”句既是寫實,又是寓意。講雨過天開,視界遼闊,極目所見,惟有山嶺重疊,連綿不斷,坐實了“人千里”。講那位“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天氣轉晴,雲收雨散,也不見了,是寫虛。“望斷翠峰十二”,也是徒然。這又不但暗抒了相思之情,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
“盡無言”兩句,深進一層。“憑高”之意,無人可會,惟有默默無言而已。“憑高”,總上情景而言,“無言”、“誰會”,就“脈脈人千里”極言之。憑高念遠,已是堪傷,何況又無人可訴此情,無人能會此意呢?結兩句是說,此意既然此時此地無可訴、無人會,那么這“離腸萬種”,就只有寫寄之一法。可是,縱然寫了,又怎么能寄去,托誰寄去呢?一種無可奈何之情,千迴百轉而出,有很強的感染力。“歸雲”,漢、晉人習用,“憑歸雲”即乘歸去之雲的意思,此處是無人為乘雲寄書之意。
此詞藝術上的特色主要是襯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轉往復的情思。詞的上片,取正襯的手法,以苦景寫悲懷,同時又將悽怨之情灌注到客觀的景物中去,以悲寫悲,渲染烘托出濃烈的悲苦氣氛;下片寫出了詞人感情上的波瀾起伏,採取了總起總收、間以分述的筆法,以使感情的抒發層層逼進,步步加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