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重生》

《北川重生》

電影《北川重生》描寫了汶川大地震後,以山東為代表的各地援建者們,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舍小家顧大家,以對災區人民民眾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克服種種困難,出色地完成救援、援建任務的感人故事。

基本信息

簡介

《北川重生》拍攝現場北川重生》拍攝現場

在“5·12”大地震即將3周年之際,再現重建北川的歷史的電影《北川重生》於2011年3月底殺青,這部影片由山東省委、省政府投資,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承制,力爭真實再現汶川地震後山東人民援建北川,以及北川人積極自救的感人故事和艱難險境。
山東援建幹部成原型真實再現北川重建
《北川重生》由趙冬苓編劇,曾經執導過《闖關東》和《生死線》等電視劇的孔笙任導演。孔笙表示,《北川重生》不僅真實再現了山東人在震後援建北川的整個過程,而且也展示了北川人的精神重生。
電影以北川重建為大背景,以山東援建幹部為原型,重點塑造了2名山東幹部和3名北川幹部,圍繞著重建北川展開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位是以援川幹部崔學選為原型,經過適當的藝術加工後,展示了其與北川當地災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孔笙表示,整部電影是從震後的援助開始拍攝,雖然也有救援場面,但是重點突出援建的故事。“震後的北川受災嚴重,北川的重建不僅僅是家園的重建,更重要的是北川人精神的重建,反映在電影中,就是讓北川人在心中建一個家。電影也重點展示了北川人對家園重生的積極努力。”
再現山體滑坡拍攝條件兇險
由於震後的北川環境兇險,山東人對北川的援建變得異常艱難,常常要遭遇山體滑坡土石流的危險。為了再現這些場面,攝製組的取景就選在兇險的懸崖峭壁之上,並一再重現山體滑坡的場景,給電影拍攝帶來很大困難。
孔笙告訴記者,援建北川時,很多車輛都是冒著山體滑坡的危險輸送物資的。到現在北川仍有很多山間道路存在滑坡的危險,往往車輛占路,就沒有攝製組架設攝像機的地方,為了拍攝劇組不少人在懸崖邊上跑來跑去,看著讓人揪心。
由於拍攝時間比5月12日早一些,季節不是很符合實際,為了真實再現當時的場景,導演安排了多場雨中拍攝的戲,這樣演員可以穿長袖工作,但是這更增加了拍攝的難度。
不過,孔笙表示,劇組人員包括演員,到了北川之後,切身體會到援建北川的難度後,反而更加敬業。在野外住帳篷,沒地方吃飯都沒有人抱怨,每個演員都盡力拍好每個鏡頭。

故事梗概

一輛大巴車行駛在北川崎嶇的山路上,正午時分的人們昏昏欲睡,趕回去給女兒過生日的宋更歸心似箭,正在和女兒通電話時突然山崩地裂,剛才還平坦的道路頃刻間變成懸崖峭壁,大巴車懸停在峭壁上,宋更跳車而逃,電話里已經沒有了聲音,身後的大巴車墜入懸崖。一場罕見的芮氏7.8級的地震奇襲而來,北川等地化為廢墟。
隨著電視直播信號的恢復,北川災區的悲慘場景和救援的畫面呈現在千千萬萬觀眾面前。全國各地的對口援建工作迅即展開。
北方某市幹部李振河,沒來得及和母親告別就帶隊踏上了援建北川的征程,王靜違反不允許女同志參加援建的規定也在同行的隊伍里。重災區香桂鄉是某市的對口援建鄉,鄉長韓慧率領當地幹部機場迎接眾人時,宋雷卻跑到機場商店買了個芭比娃娃,李振河不解。在去香桂鄉的的路上,李振河遇到了正組織鄉民回家重建家園的鄉書記程梁。大家忙著申領救災物資,一個老奶奶卻無動於衷,只盯著廢墟發獃。老人叫吉姆,家裡所有的親人都在地震中遇難,李振河承諾要給老人行兒女之孝。
援建幹部孫學文在帶人搭建板房的途中又遇到了在地震中失去雙親的榮華等姐弟四人,為便於照顧,把他們的板房搭在了自己的帳篷旁邊,孩子們親切的叫他援建叔叔。
李振河陪同專家一起考察重建北川縣城的新址,看到羌族同胞雖然家園被毀親人遇難依然保持樂觀開朗,很受觸動。
為幫鄉里人治病,李振河把王靜調了過來在鄉駐地建起臨時診所。在選址途中碰到餘震,李振河等眾人終於逃了出來,卻發現鄉駐地已經被堰塞湖沖毀。在大家以為王靜遇難而痛苦絕望之時,王靜身著一身羌族服裝出現,原來是一個叫林群的當地小伙子衝進水裡救了她。
孫學文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悉心照料榮華姐弟,榮華帶著弟弟妹妹唱著羌族的歌,給孫學文送來僅有的一塊臘肉,孫學文明白那是羌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李振河與程梁在援建方案上發生了分歧,原來當地幹部堅持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多建一條河堤,而援建資金卻卻遠遠不夠。看過地形之後李振河理解了當地幹部的堅持,他決定親自回家鄉去化緣。顧不上多看兩眼愈發蒼老的母親,李振河藉助媒體向市民們講述北川的一切,市民們爭相捐款,很快就填補了資金空缺。
災區又一次遭遇土石流,組織民眾轉移後發現吉姆媽媽還沒有逃出來,李振河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要和故去的親人們死在一起的吉姆媽媽。
為儘快完成向國務院匯報的準備工作,李振河要求所有幹部都放棄周末休息時間加班,宋雷並不買賬,堅持回家看女兒。李振河大怒,責怪宋雷,卻激起了程梁的強烈反對。程梁帶李振河趕到宋雷居住的板房,卻發現宋雷正要準備自殺,原來他心愛的女兒早在地震中就遇難了。李振河明白了為什麼宋雷總是給女兒買玩具買新衣服,心底受到極大衝擊。李振河勸說宋雷夫妻再生一個孩子。程梁這個一直堅強的漢子也終於忍不住淚流滿面,原來他在地震中也失去了七個親人。
新縣城的建設方案批了下來,板房區的大螢幕上演示著新城的動畫效果圖,無數人的入迷的觀看著,臉上充滿希望。
為儘快保質保量的完成建設任務,讓民眾儘快住上新房子,生活恢復正常,援建的幹部民眾廢寢忘食的忘我工作,中秋節也只能藉助電視鏡頭向親人們問候報平安。
韓慧正讀大學的兒子大偉一直不肯原諒父親不先去救他,韓慧心裡很苦,震後災區每個人都有各種心理陰影,北方援建方某市邀請奮戰在重建前線的災區幹部來北方療養,韓慧母子找到了李振河家,正趕上給李振河的母親過八十大壽,韓慧母子深情的獻上一首羌族歌曲。大偉也有所觸動。
香桂鄉的援建工程結束,李振河代表援建方向當地幹部移交了象徵新生活開始的金鑰匙,婉拒了當地以援建方命名新建築的請求之後,李振河率領援建幹部又開始了新縣城的援建任務。
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李振河一直為沒給母親過上八十大壽而耿耿於懷,在大家的勸說下決定請兩天假回去給母親過壽,臨上飛機卻接到了母親過世的噩耗。李振河陷入深深的自責和痛苦之中無法自拔。吉姆媽媽告訴李振河,他的媽媽和自己的兒女一樣都沒有走遠,都在天上看著呢,要好好活著。李振河重新振作起來。
援建幹部孫學文積勞成疾舊病復發,倒在了建設的工地上,而宋更的第二個兒子也伴著嘹亮的啼哭聲誕生到這個新的世界上。
新縣城竣工儀式邀請了援建者和家屬們一起參加,共同見證歷史的時刻。省里派出了飛機要接援建功臣們回家,李振河要求大家不要告訴當地幹部,要悄悄離開。王靜選擇留了下來,因為她在援建過程中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在臨上飛機前,當李振河和大家最後深情回望這片深愛著的土地時,程梁和當地幹部們趕來,依依惜別。

影片幕後

2008年5月12日14:28在四川省北川、汶川等地區發生了7.8級大地震,全國各省市迅速集結救援重建隊伍奔赴受災現場。
山東省負責重建工作的李振河局長,放下84歲高齡的老母親與馬上要高考的女兒,奔赴現場指揮重建工作。他與來自濟南的物資發放人員孫學林相遇並共同負責北川香桂鄉羌族石寨村的重建工作。他們救助了四名孤兒、一位失去所有親人的羌族大媽,為活著的人民建好了板房,保證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在參與重建工作的當地幹部中,宋更同志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兒,而天性樂觀的韓慧痛失丈夫,並且自己的孩子也因地震患上了自閉症…面對內心的煎熬,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加入了救援重建的隊伍,其舉動的確可歌可泣。救援重建人員經歷了無數次大小餘震、暴雨、土石流、天氣驟變等自然災害,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利用智慧一次次地死裡逃生,在惡劣的環境裡始終保證救援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因長期的勞累工作,使得孫學林患上了胃癌,最終沒能親眼看到北川新城而離世;李振河也因工作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他的女兒也高考落榜,作為兒子和父親的他為沒能盡到責任而痛哭流涕,但他堅持站好重建北川的最後一班崗,直到北川新城順利建好才離開回家。當地民眾而在他們的幫助下重獲生命的當地人民民眾,已經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得知這些幹部的遭遇時,民眾們痛哭不止,卻不知該如何表達心中的感恩、關懷之意。
正是有了這些英雄般的救援重建人員,才換來了北川新城的建立,而山東人民與四川人民的友誼也在這場災害中顯得尤為可貴。
在地震的廢墟中,矗立起一座北川新城,當太陽照向希望,四川雄起!

影片特色

由山東影視集團、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攝製的電影《北川重生》在山東濟南舉行首映儀式。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出席並接見電影主創人員。製片方還特意邀請了親歷北川重建的部分山東援建代表,以及對災後重建做出貢獻的各界人士一起參加首映觀看影片。
導演孔笙攜演員董勇、劉敏濤、孫敏等出席了首映儀式,分享了電影拍攝台前幕後的種種心得,並現場為三年前在汶川地震逝去的人們默哀。該片描寫了汶川大地震後以山東為代表的各地援建者們,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舍小家顧大家,以對災區人民民眾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克服種種困難,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項目建設,出色地完成救援、援建、建設任務的感人故事。影片取名重生,不僅意喻災區物質的重建、城市的重生,更直面災後人們心靈的重生和升華。為了確保影片能在“5.12”地震三周年公映,電影《北川重生》得到了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山東駐北川工作聯繫處和北川縣委、縣政府的積極配合。通過主創共同努力,在經過45天在北川的拍攝和7天在山東的拍攝,提前完成了全部拍攝任務
據悉,該片已經被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確定為建黨9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除此之外,還將衝擊“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等全國大獎。

影片製作

電影取名重生,不僅是指災區物質的重建,不僅是建了那么多房子,更直面災後人們心靈的重生和升華。在《北川重生》的首映式上,該片編劇趙冬苓這樣解釋這部電影的名字。
由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攝製的《北川重生》,主創隊伍里有《沂蒙》《南下》《北方有佳人》的編劇趙冬苓,《闖關東》《生死線》導演孔笙以及以飾演警察成名的董勇等業內知名影視表演和製作人員。
編劇趙冬苓2010年12月到汶川去採訪時,一度為如何去寫非常犯難,直到她採訪到一個賣花姑娘,“這個姑娘在地震中失去了父親,她說最危險的時候她希望自己活著,但災後她希望自己死去,因為經歷過那場災難的人心靈上受到很大傷害,總覺得活著太痛苦。”趙冬苓說,從這個姑娘的講述,自己找到了《北川重生》的切入點,“我們表現的是精神上的災後重生和撫慰,不僅僅是援建者撫慰北川人,而是北川人和山東援建者在精神上互相撫慰。”
《北川重生》導演孔笙表示,在援建過程中,山東有三四萬援建人員在北川,電影《北川重生》中的很多情節,都有援建者原型的影子。
曾經出演過《重案六組》《黑洞》等作品的董勇,一聽說是拍攝汶川大地震後重建題材的作品,二話沒說就答應了,“3年前汶川大地震時,我在綿陽拍攝《禍福相依》,由於女演員身體不適推遲了20天,從而幸運地躲過了地震,但好多人在地震中遇難了,我不知道用什麼心情來表示……”董勇說,《北川重生》中表現的許多內容,都是自己在北川親眼見到的,真實可信,“儘管有藝術的加工,但真實的東西最能打動人。”

影片亮點

電影《北川重生》結束在綿陽的拍攝後轉場山東。《北川重生》由山東省委、省政府投資,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拍攝。影片將通過藝術手段,真實再現“5·12”特大地震後山東援建北川以及北川同胞積極自救的感人故事,並在地震三周年之際上映,在山東、北川兩地還將舉行首映典禮。
崔學選是原型之一
作為一部主鏇律影片,《北川重生》主要講述的是山東援建北川的感人故事。
導演孔笙介紹,山東對口援建北川,兩年多時間建成新北川,經歷了太多的故事。全劇以山東援建幹部為原型,重點塑造了2名山東幹部和3名北川幹部,圍繞著重建北川展開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位是以援川幹部崔學選為故事原型,“有適當的藝術加工,核心還是展現川魯人民的深情。”
這個故事很不好寫。影片要求在“5·12”特大地震三周年時推出來,時間緊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很多東西不能再現。因此,影片更注重從情感上來表現,通過人物故事與一些細節來展開。因此,影片在著重反映家園重建的同時,也將反映北川同胞為新家園建設的努力中的精神重生。
北川道路是主線條
災後重建以來,有關重建、援建的影視劇不斷面世,如何避免故事的雷同,更真實地表達出重生的主旨?就此,孔笙說,在故事設定上,北川的道路是一條主要線索。
“蜀道難,北川的道路更難。”曾經執導過《闖關東》和《生死線》等電視劇的孔笙,在談到《北川重生》的拍攝時說,今年元旦接到任務後,他專程趕赴北川看景,到擂禹路去查看,當時路上全是積雪,也去了堰塞湖的環湖路。2011年春節後的2月7日劇組開抵北川後,他也先後多次到這幾條道路上去體驗,“去的地方還很多,就是為了真實再現當時的艱難。”
“可以這樣說,在北川的援建中,道路是最大的難點。”孔笙說,地震過後,北川的道路基本損毀,給援建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也正是如此,影片將道路作為主線條,去表現援建的難度,“這樣儘可能讓影片顯得更真實。”
落石砸車傷人很常見
從開機拍攝到2011年3月21日結束,孔笙用“兇險”二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只要一下雨,隨時都能聽到嘩嘩的掉石頭的聲音,但我們都挺了過來。”
震後北川道路運輸困難,很多援建物資都是冒著山體滑坡的危險運輸的。孔笙介紹,為了再現這一場景,劇組調用了重汽大車隊,“山上還是在不停地掉石頭”,在拍攝過程中,時有汽車被砸、人員受傷的事情發生,“我拍了那么多影視劇,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

由於季節原因,劇組在擂禹路拍攝時,山上有積雪,尤其是堰塞湖環湖路,“很多駕駛員都不敢開車上路”,這給拍攝帶來很大麻煩。在劇組,大腕演員不少,包括董勇、劉敏濤孫敏等,但大家都沒有鬧特殊,一起克服困難。同時,劇組特地準備了三套設備,當地黨委政府和民眾對影片拍攝也很配合併給予大力支持,保證了拍攝進度,確保影片在2011年5月12日與觀眾見面。

影片看點

由山東省委、省政府投資,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承制的電影《北川重生》正在北川老城緊張地拍攝中。該片導演是曾執導過《闖關東》、《生死線》等熱播劇的導演孔笙,此次拍攝《北川重生》主要是想通過影片形式真實再現汶川大地震後,山東人民援建北川和北川人民抗震自救的感人故事。

實力派演員祖峰此次也在《北川重生》中擔任主要角色,一位來自北川的漢子,在地震中喪失了妻子和孩子,頂著巨大的悲痛,在沉默中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重建家園做出不懈的努力,最終在和山東援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新北川的重建。祖峰此次在片中飾演的人物是從北川人民角度出發,用當事人的視角去看待這一切,當大災難來臨之時,祖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所顯現出來的巨大力量,以及北川新城重新建設時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最終獲得的溫暖結局。祖峰在此之前拍攝的《天上的夥伴》就是跟孔笙導演合作,此次在孔笙導演的另一部作品中出演重要人物,可見祖峰的深厚功底以及對戲劇張力的把握,都獲得了導演的再度肯定。而祖峰此次接演《北川重生》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對重建事業做出一份貢獻。

影片推介辭

電影《北川重生》將故事坐標放在汶川地震後,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援建災區的山東援建隊伍中。通過一系列寫實的情節,表現了如李振河、孫學林等的援建者們舍小家為大家,與受災後的北川人民同甘苦、共命運的高尚品質,更十分細膩地將視角伸向每個人物所遭受的無奈與他們鼓起勇氣克服困難的歷程,將一幅川魯人民不離不棄、自強不息的宏大畫卷展現在觀眾眼前。

評價

看了電影《北川重生》,總讓我想到另一部與地震災難有關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如果說《唐山大地震》是通過一個家庭在地震中的變故和震後長達32年的恩怨糾葛來回顧30多年前那場大災難中唐山人的苦難和堅忍,那么《北川重生》則將視角對準“5·12”汶川大地震後全國迅速開展的援建工程,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川魯攜手重建北川物質和精神家園的感人故事。
影片著重塑造了兩個山東赴北川的援建幹部——李振河和孫學林的藝術形象,圍繞他們傾力援建北川的事跡和經過,拉出了山東人民全力以赴援建北川的敘事主線和大愛永恆的主題。為了援建工作,李振河拋下84歲高齡的老母和即將高考的女兒,踏上了困難重重甚至是危機四伏的北川之路。為了儘快確定重建地址,他和設計專家一行人馬不停蹄地考察地形,差點被土石流掩埋;他將在地震中失去全部親人的吉娜媽媽當成自己的母親,但自己的老母去世,他卻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女兒高考的關鍵時刻他亦不在身邊。在親人最需要自己的時候,他正奔波在滿目瘡痍的北川大地上,只為了早日給北川人民重建一個全新的家園。而他的得力助手孫學林,從來到北川之日起便沒日沒夜地忙碌操勞,終因勞累過度而罹患胃癌。他用生命踐行了川魯一家、風雨同行的誓言,也讓川魯之間的濃情大愛得到了最深刻的升華。
與山東援建北川這一敘事線索齊頭並進的還有另一條線索,那就是北川人民大災之後的積極自救。在這條線索中,創作者著重凸顯了3個北川幹部——程梁、宋更和韓慧的形象。他們都在地震中痛失至親和家園,但他們沒有一味沉湎於悲傷,而是牢記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職責,擦乾眼淚,抑制傷痛,帶領災區民眾迅速投入到重建工作中去:程鄉長在災後便帶著鄉親們回到家鄉籌劃自救;韓慧在丈夫去世、兒子患病的情形下,依然堅持奮戰在救災一線;宋更更是一心撲在工作上……正是他們的努力自救,才使得援建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一座嶄新的北川新城已拔地而起,川魯人民共同攜手譜寫了一個讓世人震驚的奇蹟!
李振河、孫學林、程梁、宋更等人,無疑是影片著力塑造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主鏇律作品在塑造典型人物時往往容易陷入“臉譜化”、“神聖化”、“假大空”的誤區,《北川重生》則通過一系列飽滿充實的細節,讓人物更立體、更形象,更生動,更鮮活,從而避開了“臉譜化”、“神聖化”的誤區,拉近了典型人物與普通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比如對援川幹部李振河的塑造,創作者並沒有迴避他身上的性格缺陷,如他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因工作問題訓斥孫學林;比如孫學林,這個工作起來可以連續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拚命三郎”卻處理不好和妻子的關係;比如宋更,他其實並不像表面那么堅強,失去妻兒的痛苦和悔恨讓他一度產生輕生的念頭……但這些“缺陷”也讓他們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讓主鏇律電影擺脫了之前留給人們的固有的刻板印象,而擁有了另一副鮮活生動的面孔。
而片中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溫情時刻,也讓觀眾時時感受到一種溫暖與感動。在李振河為爭取資金而返家的那場戲中,妻子正在包水餃,老母親坐在陽台的椅子上安詳地睡著了,勞累多日的李振河坐在陽台上,伴著妻子擀餃子皮的聲音,陪著老母親酣然入睡,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李振河身為父親、丈夫和兒子,卻為援建北川而舍小家顧大家,將時間、精力和愛心全部奉獻給北川人民,這是一種怎樣的奉獻精神!再比如孫學林因工作調動與災區的四個孤兒告別時,把手機留給了其中一個孩子,囑咐孩子們常和他聯繫。而那個最喜歡吃臘肉的孩子,將珍藏的一塊臘肉送給了孫學林。當孫學林病重返回濟南時,候機大廳里4個孩子依依不捨的淚水讓觀者動容。在地震中失去全部親人的吉娜媽媽,在李振河的勸慰下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在得知李振河的老母去世後,吉娜媽媽打去電話,鼓勵他跟自己一樣要“好好活著”。這些充溢著堅強和溫情的鏡頭和片段,協同本片厚重深沉的主題,共同構成了影片豪邁悲壯而不感傷、自立自強而不自嗟自怨、樂觀向上而不菲薄膚淺的風格基調,讓人時時感受到溫暖、希望、信心和力量。
《唐山大地震》中,一個母親面對只能救一個孩子的兩難境地,痛苦地選擇了放棄女兒,也因此一生承受內疚和懺悔的折磨,而心靈飽受創傷的女兒也始終不願走出痛苦的記憶。直到32年後的汶川大地震,她才消除了對母親的怨恨,重拾擁有母愛的美好時光。《北川重生》中,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人們經歷了同樣的創痛和悲傷,但悲傷過後他們選擇了堅強。如果說《唐山大地震》通過一個破碎家庭32年後的艱難重聚撫平了女兒以及和女兒一樣有著類似遭遇的人們的創傷記憶,那么《北川重生》中,韓慧那因地震而患上自閉症的兒子最終在眾人的關愛中得以痊癒,無疑意味著北川的浴火重生——那座迅速崛起的北川新城,不僅僅是一座棲息人們身體的外在物質家園,更是安放他們精神和信念的心靈城堡。
儘管是一部為紀念汶川地震三周年而作的電影,影片卻沒有淪為一部單純的應景之作。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北川重生》以飽滿的激情與現實相擁,在直面殘酷現實的同時也謳歌了川魯人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和令人感動的人性,顯示出直面現實的勇氣和卓爾不群的品質。在影視文化日益娛樂化和商業化的當下,《北川重生》不拔高、不虛飾、不煽情、不說教,自始至終高揚樂觀、堅韌、勇於奉獻和犧牲的民族精神,這種永不過時的精神具有直抵觀眾心靈的功效。它所渲染的大情大愛、大仁大義讓觀眾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從而提升了影片的審美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川重生》是一部思想內涵和藝術水準兼備的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