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聰明的傻瓜》

《別做聰明的傻瓜》

有人說它是人世的必備書、生活的枕邊書,也有人說它是心靈的溝通書、成功的智慧書,人生的教科書,無論怎么看,它絕對是一部用豐厚的沉澱與強大的思想力攪拌渾成的難得之作。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撥開聰明的霧障走出人性的漩渦
2010年最具暢銷價值的圖書之一,著名學者謝有順、謝泳、洪治綱聯袂推薦
凡購買《別做聰明的傻瓜》者,閱讀後若不滿意,一個月內可憑發票全額退款
凡購買《別做聰明的傻瓜》者,憑圖書編號可參加《別做聰明的傻瓜》的抽獎活動,結果在《亞太經濟時報》上刊登
舉報《別做聰明的傻瓜》盜版給予獎勵
舍假聰明悟真智慧

作者簡介

張吉剛,筆名吉言,湖北隨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客座教授,專欄作家。鍾情在塵世間的精神走廊中遊覽暢想,浸淫於文、史、哲諸學,從不兜售“別人嚼過的饃”,堅守腳永遠不離開大地的草根屬性。曾著有隨筆集《世說心語》、長篇紀實報告文學《決戰南嶺》等。

媒體評論

張吉剛先生懷著對現實的熱忱,以自己不失本色的人文情懷,長期保持著一個觀察者和思索者的角色,並以隨感的方式記錄下那些思想的斷片。我喜歡讀這種有感而發的文字。就像許多小聲音去到天上會成為大聲音一樣,許多的細碎洞見也能聚合成一道精神水流。我想,當代社會需要有更多這樣的沉思者。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謝有順
豐富的人生體驗,誠懇的生活忠告,智慧的思想閃耀,自由的理想表達。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謝泳
張吉剛顯然是一個敏銳的人,同時,在這種敏銳之中,還隱含了某種較真的個性。因為敏銳,他能夠輕鬆地從那些看似嚴謹的生存秩序中找到縫隙,並感受到這些縫隙里所潛藏的痼疾與沉疴;因為較真,他又會不留餘地的將這些縫隙一一打開,展示自己所悟到的生存真相。
——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洪治綱

目錄

第一輯生活的“信號樹”
春江水暖女先知/3
夫妻是“狹路相逢”的巧合/7
美女與小偷的故事/11
好聽的話——真假都好!/15
埋怨不如適應/19
不要背著目標過河/24
慎守“底線”/29
選擇就意味著放棄/34
“習慣了”——味道才真!/38
都是人性引發的怪波/42
不要活得太有深度/46
戲說數字人生/50
人生不得不拷問質量/55
第二輯心靈的“蘆葦盪”
世相如霧/63
跨越“相輕”的鴻溝/67
話說“困而知之”/71
不被“萬一”所困/76
玩不轉的自由/80
甩掉沉重的面具/85
生命在於動更在於靜/89
人常在為感覺付出代價/93
跨越在於向極限衝刺/97
不知彼豈能知己?/101
借外力推動自我超越/106
騰挪時空終見天/111
第三輯人性的”沼澤地”
真、善、美的脆弱性/117
難得讓人妒忌/121
靠不住的“自覺”/125
裸露與人類文明/130
走出“身不由己”的迷宮/134
誤會往往來自錯誤的假設/138
人常在“三難”中自惑自困/142
人常常會迷在“當下”/147
無奈是修煉的磨刀石/151
不得不捅破那張“窗紙”/155
為無所求者致哀!/160
已到了杞人憂天的時刻/164
終身慎為終無為/168
漩渦中的人性扭曲/172
跨越聰明的智障/177
心態制勝/182
第四輯職場的“蹺蹺板”
貓鼠遊戲/189
不患寡而患不公/194
越位、串位與缺位/198
民主是一個燙手的“山芋”/203
腐敗是加速兩極分化的幫凶/208
“行政泡沫”與自我折騰/212
精英應有反哺大眾的責任/217
“造勢”不如“造氣”/221
從依附走向自主/225
無奈的期盼與祝福/229
能說能幹並不代表會說會幹/233
不要念歪和諧經/237
自主創新切忌急功近利/241
“政治經濟”當謹慎/245
讓創新設計引領時代/250
第五輯文化的“太陽穴”
真理的條件性與時限性/257
為“無為而治”補白/261
也談“執兩端用其中”/266
知識、能力、智慧/271
拯救必須從文化入手/276
走出文化的狹隘/280
文化需要理性之光的照耀/286
活力來自於“多元包容”/290
“處下”者明/295
後記/300

精彩書摘

能量在於交換,能量依賴外援,即外在資源的資助與滋潤。空間轉換是外援最簡易的方式途徑。為什麼有些人的情緒總是不好?就在於不懂得空間轉換,總是自覺與不自覺地把自己拴在一個樁上,常年做一個“蒙面驢”,周而復始地圍繞一台磨子轉,怎么不疲沓,怎么不麻木,怎么不懈怠?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自大自狂,因為長年累月固守一隅,坐井觀天,從不主動地置身於外面的世界。久而久之,固定不變的空間與固守的角度,一見到外來的“另類”,心裡就覺得不舒服,不舒服加不服就會不由自主地妄加排斥。
時間的轉換也是心情狀態自然改善的良方。人都常有想不通的時候,並且,有些事越想越憤,越想越悲觀,越想越想不通,越想越解不開自己。有時甚至心中的結越想解卻越結得深,直至生髮貿然的念頭:或憤而積憂失去理智——以命相拼,乾出魯莽的傻事,釀出人間的悲劇;或悲觀厭世生髮輕生的念頭——以解脫了事,直至輕生得讓世人啼笑皆非。譬如:夫妻之間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較上勁了,針尖對麥芒,假如一旦走偏鋒極端,很可能立字為據,以一散了之。這都是一氣之下或一怒之下或一念之差的事,如果冷靜下來,睡上一覺或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淡化得無影無蹤,事過之後,便會由衷地慨嘆:當初幸虧沒那么輕率。這就是時間的療效。因為,人生隨時都可能為一個“死結”而結束自己,也可以為一個理由活得有滋有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