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萬種死法》

《八百萬種死法》

《八百萬種死法》里的八百萬其實是指紐約市里八百萬市民。作者在書中經常寫出各種離奇古怪的死法———只是在家裡看電視卻會無辜被炸死、跟相鄰幾十年的鄰居會因一隻新寵物而爭執動武死亡。“八百萬種死法”的意思是每一個人都有他們死的方法———沒有人可以逃避,尤其是在紐約這個光怪陸離的罪惡城市。

基本信息

《八百萬種死法》 八百萬種死法

《八百萬種死法》
作者: 勞倫斯·布洛克
譯者: 潘源 / 王默
ISBN: 9787802250970
頁數: 383
定價: 29.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2006年08

內容簡介

“紐約,這個被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票選為“最佳犯罪城市”的大都會中,有一半的女人都是妓女。妓女也有妓女的故事,而且往往更讓人動容。因為她們的死太被人輕視,太微不足道。”——《八百萬種死法》

本書講述主角史卡德接受了一個妓女的委託,替她跟她的“老闆”提出“退休申請”。

本來已經告一段落,但這個妓女卻最終在酒店被謀殺。嫌疑最大的“皮條客”錢斯在這時便委託史卡德查出誰是兇手。

到底錢斯是“捉賊喊賊”,還是兇手真的另有其人?

作者簡介

Lawrence Block 勞倫斯·布洛克

勞倫斯·布洛克生於1938年,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寫小說。布洛克最早出版的小說《睡不著覺的密探》(1966年)主角是一位名叫伊凡·譚納的密探,因為在朝鮮戰爭中腦部受傷,再也無法睡眠,這個角色在之後的系列中不斷地出現,最新的是1998年的《冰上的譚納》。

布洛克還有其他受歡迎的系列,比如“殺手凱勒”系列和以紐約二手書商兼盜賊羅登巴爾為主角的“雅賊”系列。

勞倫斯·布洛克不僅是享譽世界的美國偵探小說大師,更是當代硬漢派偵探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他的小說不僅在美國備受推崇,還跨越大西洋,完全征服了自詡為偵探小說故鄉的歐洲

偵探小說界最重要的兩個獎項,愛倫·坡獎的終身成就獎和鑽石匕首獎均肯定了勞倫斯·布洛克的大師地位。此外,他曾三次榮獲愛倫·坡獎,兩獲馬爾他之鷹獎,四獲夏姆斯獎(後兩個獎項都是重要的硬漢派偵探小說獎項)

主要著作有:《睡不著覺的密探》、《父之罪》、《在死亡之中》、《謀殺與創造之時》、《別無選擇的賊》、《刀鋒之先》、《惡魔預知死亡》、《小城》、《死亡的渴望》等。勞倫斯·布洛克生於紐約布法羅,現居紐約,已婚,育有二女。

媒體推薦

1勞倫斯·布洛克

其實我在閱讀馬修·斯卡德過程中,感覺像小時候看武俠小說那樣非要一口氣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頭但沒有混到頂的“遺憾”,或朋友們笑我有黑道情結,在讀馬修·斯卡德時皆獲得滿足。馬修跟米基?巴魯,男人對男人之間的關係,很過癮。他們愛看拳擊,我也很愛。馬修像牛頭犬般一旦咬住酒不鬆口的脾氣,有時候他違犯法律,同時又自己來執行維護法律,自己充任法官和陪審團,甚至像在代替上體遂行公義,都讓我記起少年情懷。這些其實都是類型的元素,布洛克寫成作品卻非常不類型。  ——侯孝賢 著名導演
很多城市都有城市導遊的懼色,假設馬修的神話被認為時紐約的象徵,那么應召女郎就是這城市追求而不可得的象徵,而馬修最終與伊蓮的結婚,則代表這小說系列死於這個夢想的完成……作者聰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萊塢元素,又以他對元素步步為營的反諷,滿足了高額讀者的需求,又反諷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張大春 著名作家
這不是再清楚不過了嗎?是的,作為一個類型作家,同時又作為一個不願馴服、抗拒的越界者,勞倫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難度的表演和貢獻。 ——朱天心 著名作家
“能把這個最有威望的獎(2004CWA鑽石匕首獎)頒發給一位如此有成就的作家,真是令人激動。” ——英國推理作家協會主席希拉蕊·伯納

編輯推薦

★“紐約,有八百萬人口,有八百萬個故事,有八百萬種死法。”

★當今歐美硬漢派偵探小說第一人,他的作品擁有最多崇拜者,精英分子最愛收藏。

★侯孝賢:我年少混街頭但沒有混到頂的“遺憾”,或朋友們笑我有黑道情結,在讀馬修?斯卡德時皆獲得滿足。

★絕對一流!——《紐約時報》
★好書!——史蒂芬·金
★動人心魄!——《芝加哥太陽時報》

書評

勞倫斯·布洛克是一位讓侯孝賢、梁朝偉著迷的偵探小說大師,他最著名的轉型之作《八百萬種死法》目前終於出版了簡體中文版本。馬修·斯卡德系列被認為是他的巔峰之作,公認為分水嶺的就是《八百萬種死法》。之前,斯卡德系列是隱藏著不安變異成分的新硬漢派代表作;之後,作者只是借用了類型小說的外殼和趣味,它們成了布洛克的自述,成了他作為一個城市小說家的終極演出。
從一個妓女的慘烈死亡開始
在紐約,一個優雅的皮條客錢斯,手下有六個姑娘,她們風采各異。美麗天真的金·達基嫩就是其中之一。她想脫離應招女郎的生涯,找到酒鬼私家偵探馬修尋求保護,委託他與錢斯商量引退事宜,馬修的任務輕鬆達成。幾天之後,殺人事件發生,金慘死在一家旅館床角的地毯上……之後,她的朋友也一個接一個死掉。
是誰殺了金?作者給的線索實在是少得可憐,每個出場人物幾乎都沒有殺人動機。原來,線索並不是在每個出場人物上,而是在偵探馬修手裡翻閱的報章當中,在他與旁人閒聊的對話當中,以及在這個八百萬人口居住的城市裡每天上演的不同死法當中。故事的重點並不在於誰殺了金,而在於金為什麼會死,是怎樣的死法。而出現這樣死法的機會,大於八百萬分之一……
八百萬個人八百萬種死法
本書主角,馬修·斯卡德在紐約警界呆了十六年。某晚,馬修的一顆流彈讓一個小女孩當場斃命。馬修失去信念,辭掉工作,辭掉做父親和丈夫的責任。從此,他當起了私家偵探,旅館就是他的家,阿姆斯特郎酒吧成了他的辦公室。調查過程中,馬修屢屢與死神擦肩,心靈不堪重負,他成了一名酒鬼。
在這本書中,布洛克借一個警官的口說道:“這個都市臭濫污里有什麼,你可知道?八百萬個人,八百萬個故事?八百萬種死法罷了。”這句話為《八百萬種死法》奠定了悲天憫人的基調。布洛克的小說也擺脫了把偵探小說歸結為智力遊戲的界限,他帶入了現代人強烈的個體孤獨感,把紐約下層社會真實的一面放入了類型小說之中。
冷漠擊中你的孤獨與脆弱
本書初版於1982年,閱讀起來沒有任何困難,直白的語言,冷淡的敘述風格。如果把它當做飛機上的消遣,幾個小時過得飛快。但大師們的功力往往就在這裡,不苟言笑的男主角在酒精與槍林彈雨中穿行,巨大、擁擠、空曠的都市顯出了冰涼的金屬質感,人人死得怪異,黑人街區裡的小伙子沒有任何目的,就是要將你置於死地。巨大的孤寂感隨時向你襲擊過去,哪怕身邊繁華無比,美女如雲。
而如今我們生活的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比起時下肆虐的流行空洞讀物,《八百萬種死法》直指人心,並且足夠好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