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0年11月1日)叢書名:新文化史經典譯叢
平裝:24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7561776802,9787561776803
條形碼:9787561776803
商品尺寸:20.8x14.6x1.6cm
商品重量:322g
ASIN:B004DUMCG8
內容簡介
《催眠術與法國啟蒙運動的終結》作者試圖說明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態及其心態,也就是說,探索當時這些法國人是如何看世界的。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知識分子們發現,催眠術可以作為對自然現象進行解釋的一種方式;並徹底吸收了催眠術的精華,將其作為一個文化遺產傳承給他們的下一代,把催眠術供奉為一種社會運動。以大眾科學中這樣一種奇怪的時尚——催眠術——作為某種在革命前的法國確實廣泛傳播並帶上了某種激進政治色彩的世界觀的一個例證。編輯推薦
《催眠術與法國啟蒙運動的終結》:1778年2月,梅斯梅爾宣布自己發現了一種極細微的液體,在一切動物軀體中穿行、環繞,……人之所以得病,就是因為這種液體在人體內的流動,受到了“阻礙”,人可以通過“梅斯梅爾術”來控制和強化,這種液體的流動,最終恢復身體健康。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羅伯特·達恩頓譯者:周小進叢書主編:姜進羅伯特·達恩頓(1939年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謝爾比·庫羅姆·戴維斯歷史講席教授,是英語世界中最重要的法國史專家之一,也是文化史、閱讀史方面的領軍人物。《催眠術與法國啟蒙運動的終結》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代表作有:《拉莫萊特之吻·有關文化史的思考》、《屠貓記·法國文化史鉤沉》、《法國大革命時期被禁的暢銷書》、《舊制度時期的地下文學》、《啟蒙運動的生意》。
目錄
引言/1第1章催眠術與通俗科學/1
第2章催眠術運動/45
第3章催眠術的激進特徵/81
第4章作為一種激進政治理論的催眠術/105
第5章從梅斯梅爾到雨果/125
第6章結語/159
文獻說明/167
附錄/175
梅斯梅爾的主張/177
巴黎業餘科學家的環境/179
普遍和諧社/182
貝爾加斯的催眠術講座/188
和諧社章程及教材/193
一種反催眠術的觀點/196
正文中翻譯的法文段落/204
索引/230
譯後記/238
序言
還記得1990年代初,我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正是後現代學術橫掃整個西方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時,權力、建構、再現、認同、身份、性別、種族、酷兒(queer)等名詞在前輩學者的著述和講演中滿天飛。研究生們很是興奮,議論紛紛,都說這一輪後現代主義來勢兇猛,但不知會不會也像此前一波又一波的學術新潮那樣,轉眼即逝。一位英國來的高才生此時淡淡地說了一句話:“風暴過後的大海,難道還會是原來的大海嗎?”他的意思很明白,可是這句話卻有點兒費解。風暴過後的大海,恢復了平靜,不還是原來的大海嗎?不過,仔細想想,也可能已經不是了。誰知道呢?因為費解,所以就留下了記憶。不管大海的比喻是否恰當,事到如今,我們看到的經過後現代風暴洗禮的西方學術界的大海已經是“換了人間”。原來占據統治地位的真理、規律、客觀性、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分析範疇成為批評的對象被重新審視,權力和建構等新概念當仁不讓地入主學術界,全面刷新了學術研究的理論前提、路徑、方法、目標和作用,導致了湯瑪斯·庫恩意義上的科學範式的革命,西方學術界進入後現代時期。後現代運動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初見端倪。法國思想家、歷史學家米歇爾·福柯的一系列著作開創了文化研究的模式。他的名作《診所的誕生》(1963)、《瘋癲與文明》(1965)、《規訓與懲罰》(1975)、《性史》(1976)等,對18世紀啟蒙時代以來的理性王國發起了顛覆性的批判,揭示了對理性的頂禮膜拜是如何導致了對個性和差異性的敵視,理性又是如何運用強大的技術手段去控制、壓制並企圖消滅差異和不同,從而建立起井然有序的現代社會秩序的。
後記
羅伯特·達恩頓教授是美國著名的文化史家,1939年生於紐約,1960年畢業於哈佛,1964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1968年起在普林斯頓和哈佛執教,曾擔任美國歷史協會會長,現為哈佛圖書館館長。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表法國18世紀史方面的論著,此後著述不斷,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尤多。達恩頓是英語世界最重要的法國史學者之一,但其治史方法與柯布等政治社會史家不同,又有別於蓋伊等思想史家。他長於以小見大、自下而上,選取新穎別致的切入點,以大量史料為依據,勾勒18世紀末期的觀念變遷與集體心態,形成其獨到的治史風格,影響頗大。20世紀60年代末期,達恩頓發現瑞士小城納沙泰爾藏有數萬封大革命前後的書信。此後數十年他以這些寶貴史料為基礎,撰寫了多部著作,成為首屈一指的書籍史/閱讀史專家。
《催眠術與法國啟蒙運動的終結》是達恩頓教授第一部法國史論著,以歷來為史家所忽略的催眠術這一科學時尚為切人點,通過大量書信、手稿、手冊、報刊等史料,追尋催眠術運動在法國大革命前後的變遷軌跡,探討催眠術與激進思想、政治運動、民眾心態、啟蒙運動的終結之間的關聯,為揭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起因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迄今仍是法國史領域內的重要作品。
文摘
1778年2月,弗朗茨·安東·梅斯梅爾來到巴黎,宣布自己發現了一種極細微的液體,在一切動物軀體中穿行、環繞。梅斯梅爾並沒有見過他所說的液體,但他認為,這種液體應該是作為引力的媒介存在的,因為星球不能在真空中相互吸引。梅斯梅爾認為這種原初的“自然之力”充斥著整個宇宙,而他可以將其帶到地球上,從而為巴黎人提供熱、光、電、磁。他還大肆宣揚這種液體在治療疾病方面的作用。他認為,人體類似於一塊磁鐵,人之所以得病,就是因為這種液體在人體內的流動受到了“阻礙”。人可以通過“梅斯梅爾術”來控制和強化這種液體的流動,也就是通過按摩人體的“磁極”,克服阻礙,達到某種“危象”(crisis)——這常常表現為痙攣,最終恢復身體健康,也就是恢復人與自然的“和諧”。梅斯梅爾藉助了18世紀崇拜自然的風尚,但令他的觀點更加有力的是,他能夠將他所說的液體付諸實踐。他讓病人進入癲癇似的痙攣狀態,或者像夢遊者一樣神情恍惚,能夠治癒他們的各種疾病,從失明到脾大引起的倦怠症。梅斯梅爾及其追隨者的表演很吸引人:他們讓病人雙膝併攏,放在他們自己的雙膝之間,用指頭撫摸病人全身,搜尋小磁體的磁極——人體這塊完整的大磁體,就是由這些小磁體構成的。梅斯梅爾術需要技巧,因為小磁體總是不停地變換位置。與病人建立“聯繫”(rapport)的最好辦法就是依靠穩定的磁體,比如指頭和鼻子上的磁體(梅斯梅爾禁止病人吸鼻煙,就是擔心會破壞鼻子的磁平衡);同時要避開一些區域,比如位於頭頂的北磁極,這是用來接收來自星星的梅斯梅爾液的,還有位於腳底的南磁極,它可以自然地接受到大地的磁力。大多數催眠師專注於人體中央,即季肋區(hypochondria),也就是上腹部兩側的區域,梅斯梅爾認為這是感知中樞所在的位置。